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木质素磺酸钙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改良材料,近年来被应用于土体加固领域。为探究木质素磺酸钙对黄土的固化效果,通过开展侧限浸水压缩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和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冻融循环次数、掺量和围压对木质素磺酸钙改良黄土力学性质和微观机理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掺入木质素磺酸钙,可有效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此外,改良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随木质素磺酸钙掺量的增加向一般硬化型转变,而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向弱硬化型转变。改良黄土的破坏强度随木质素磺酸钙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木质素磺酸钙掺量为1%时破坏强度最高,各掺量改良黄土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同时抗剪强度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和X射线衍射试验,发现改良黄土内部有胶结物生成并填充了土颗粒间的孔隙,使土体密实度提高,进而提高土体强度;而冻融作用导致土颗粒的接触方式由面-面接触向点-点、点-面接触过渡。此外,木质素磺酸钙改良黄土中未发现有新的矿物成分生成,且冻融作用未造成土体矿物成分的消解。  相似文献   
82.
针对川北山丘区地下水资源和污染防护研究中地下水补给难以定量等问题,以川北典型山丘区平溪河北岸的山丘区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布设监测孔并对其地下水的水位和水温开展动态监测,并基于大气压监测数据校正地下水监测水位,分析了山丘区地下水水位及水温的年内动态变化特征;采用渗水试验和分段双栓塞水文地质试验获取含水层空间渗透系数;基于达西断面法定量计算了研究区内观测断面的地下水径流补给量,并建立了月降雨量与降水入渗系数的函数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多年平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16.61mm,多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为0.0182;月降雨量与降水入渗系数呈幂函数关系;此成果可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及地下水数值模拟等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3.
地下水砷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阳  姜月华  李云 《地下水》2015,(1):67-69
砷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致癌物质,地下水的砷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地下水的砷污染问题进行综述,介绍了地下水砷污染研究现状,并简单介绍了地下水中砷的来源。另外,还针对地下水中砷的存在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对砷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治理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俗称河蟹或毛蟹,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种之一。河蟹的产量历来都是任其自然繁殖生长所获。但是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的污染,产量逐年下降。近十多年来,虽然采取了人工放养蟹苗,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由于放养的蟹苗一直靠捕捞天然蟹苗,产量很不稳定,资源日趋少。据统计,天然蟹苗产量从1981年的10多万斤锐减到1982年的不足200斤;1983年不超过二千斤,1984年至1987年又欠收;严重影响了河蟹资源的增殖,不少河蟹著名产区甚至濒临绝产。按每200亩  相似文献   
85.
设计出一种新型GPS控制网,通过与其他类型控制网进行比较分析,获得该新型GPS网的一些特点,并将该新型GPS控制网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实践表明:该新型GPS网,无论平面精度还是高程精度都高于设计精度,能够满足多种工程测量需要,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6.
基于SWAT模型的汉江流域径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智宏  周月华  许红梅 《气象》2009,35(9):59-67
应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汉江流域1971-2000年30年逐月径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高于评价标准(模拟效率Ens>0.5,相关系数r 2>0.6),SWAT模型适用于汉江流域的径流模拟;水量平衡各要素中,30年月、年平均蒸散发量、地表径流量、土壤对地下水补给量、土壤含水变化量、地下水侧流量分别占降水量的55.97%、25.88%、17.64%、0.26%、0.25%,蒸散发是该流域水量的主要输出项;各月30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地表径流量变化趋势较一致,而与基流量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差;30年流域降水量年变化趋势与地表径流量、基流量的变化趋势较一致;30年月、年地表径流量对降水的响应程度高于基流.  相似文献   
87.
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的灾害性天气过程预评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月华  郭广芬 《气象》2010,36(9):87-93
通过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的灾害性天气过程预评估方案,提出预估应包含对灾害性天气过程本身程度预估和灾害影响预估两个部分。通过建立综合指数来描述灾害性天气过程本身的程度,利用历史和实时气象资料对综合指数进行计算,分别对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历史分析和实时监测;通过列表法,对收集的历史和实时灾害影响资料进行解析,综合指数中组合要素的差异,可用于分析灾害的不同特征;最后利用历史统计情景、相似指数年份类比和中短期预报等三种方案,对灾害性天气进程和影响发展程度进行预估。并以湖北省2008年初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此次过程综合指数值位居历史第二位,约70年一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10亿元,是1951年以来冬季损失最大的一次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88.
秋冬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冬小麦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76-2006年秋冬气候条件分析。得出鸟鲁木齐冬小麦冬前生长期间和越冬期间的气候条件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冬前〉0℃积温增加,越冬期初日后推,冬前生长期延长,越冬期间负积温减少。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适当晚播更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应在传统播种期的基础上向后推迟一候左右。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2007/2008年秋冬季海洋及大气的异常特征的分析表明:秋冬季的拉尼娜现象是2007/2008年冬季持续低温雨雪过程的基础,但它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拉尼娜现象发生的气候背景之下,西太平洋副高的持续偏强对这次异常低温雨雪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强对大气候背景之下的环流异常的研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科研任务,对今后的短期气候预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江苏丹阳千年“沸井”的地质成因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无机和有机化学分析、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高密度电阻率和氡气测量等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方法,对江苏丹阳九里村六口相距30~200 cm不等的"沸腾"了2000多年的古井及其周围地质环境进行了详细勘查,研究发现:①"沸井"沸腾的气体主要为CO_2,此外,还有微量氡气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这些气体组分在临近的非"沸井"的民用水井中均未检出。②"沸井"水样中游离二氧化碳、钙、铁、锰、总溶解固体、总硬度、重碳酸根、稀土元素等含量均明显高于"沸井"周围其他民用水井和湖水。③"沸井"井水温度(夏天约19℃)与周围其他民用水井基本一致,未见异常情况。④"沸井"地下深部存在玄武岩岩体和茅东断裂的次级断裂,在这些断裂地表出露处氡气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方。⑤"沸井"的存在与茅东活动断裂有着密切的联系,"沸井"中沸腾的气体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气体沿断裂带上升而逸出地表。⑥六口"沸井"井水味道各不相同,系因各"沸井"井水中游离二氧化碳、钙、铁、锰等含量及pH值不一所致。"沸井"井水"三清三浊",主要与井水中铁含量高低有关,三口铁含量高的井水因暴露于空气中氧化为三价铁沉淀,是井水浑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