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模式是以 Nickerson 等(1986)的静力大气模式与 McCumer 等(1981)的土壤模式相耦合为基础,而且仅考虑平坦地形和无天气系统扰动的晴朗天气条件作敏感性试验,以便研究非均一下垫面状况对行星边界层气候的影响。试验表明,模式计算结果对植被覆盖因子和背景水平风速十分敏感,然而对植被粗糙度则不大敏感。  相似文献   
22.
格尔木太阳辐射与气温的多年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格尔木1956~1994年的气温和太阳总辐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太阳总辐射和气温的多年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0多年中该地区太阳总辐射滑明显的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60年代的为低值,70年代迅速上升,比东部平原地区提前,且呈现“冬暖夏凉”的变化趋势,70年代至90年代平均气温与太阳总辐射呈现滞后一年的正相和季气温与同期太阳总辐射有很好的正相关,但冬季的气温变化则与太阳总辐射呈相负相关。  相似文献   
23.
青藏高原地区的大气浑浊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军  季国良 《地理研究》1993,12(4):15-22
本文通过比较Angstrom大气浑浊度系数的各种计算方法,得出了适合青藏高原地区的大气浑浊度系数的计算方法。据此利用1982年8月至1983年7月青藏高原地区部分观测站的太阳直接辐射资料计算了大气浑浊度系数,分析了它的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常规气象要素拟合得出了计算大气浑浊度系数的经验公式,计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大气浑浊度系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4.
五道梁地区的辐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分析了1986年中美联合考察期间五道梁站的地面辐射平衡的气候学特征。五道梁地区夏季直接太阳辐射强,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削弱以分子散射和臭氧吸收为主。总辐射中以散射为主。光谱反射率中太阳短波反射率为0.13,太阳红外反射率为0.25,雪面上二者接近;反射率受土壤湿度影响明显,在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各波段反射率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地表比辐射率约为0.90。地表净辐射和地面热源强度大。太阳紫外辐射大,占总辐射的比例也大。  相似文献   
25.
26.
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mmittee on Space Research)是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于1958年10月建立的一个国际学术团体,其目的是为了在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以后继续成功地承担火箭和卫星方面的国际合作计划。根据国际科联的规定,COSPAR的主要任务旨在提供世界各个科学社团为了科学目的进行各种空间的侦  相似文献   
27.
青藏高原地区有效辐射的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在青藏高原地区观测得到的有效辐射资料,讨论了高原地区有效辐射的气候计算方法,並根据拟合得到的气候计算公式,绘制了高原地区有效辐射的年、月分布图。结果表明,全年有效辐射的分布形势是:高原西部为有效辐射的高值区,由西向东逐渐减少,四川盆地为低位区。随着季节的变化,高低值中心略有偏移。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1980年冬季兰州市区风场观测资料及有关历史资料的分析发现:市区冬季以热力性的山谷风环流为主;垂直流场里东—西—东型分布,低层气流上升,高层气流下沉,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29.
青藏高原的长波辐射特征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季国良  江灏 《高原气象》1995,14(4):451-458
  相似文献   
30.
青藏高原能量收支观测实验的新进展   总被引:41,自引:15,他引:26  
季国良 《高原气象》1999,18(3):333-340
通过对1993年9月-197年3月在五道梁所取的观测资料的分析,简述了在青藏高原地区能量收支观测中所取得的新认识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