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7篇 |
免费 | 124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0篇 |
大气科学 | 54篇 |
地球物理 | 92篇 |
地质学 | 234篇 |
海洋学 | 57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48篇 |
自然地理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42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
运用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来预报地震,已逐渐被国内外所承认。对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地震前兆机制,要研究地震孕育时应力作用的决定因素,也要研究应力作用后所产生的化学成分变化的机理。应力作用于岩层,能使岩层中水的各种物理参数发生变化——物理变化;另外,由于应力的作用,水与岩层之间改 相似文献
93.
94.
95.
【研究目的】大同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具有较优越的地热地质条件,但由于盆内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较少,针对盆地结构、沉积地层分布、地热地质特征和资源评价研究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大同盆地地热资源的潜力认识和开发利用。【研究方法】本文综合应用新的二维地震及钻测井等油气和地热勘探资料,开展了大同盆地北部地质结构、断裂、沉积地层、地热地质特征等研究,评价了地热资源潜力,估算了地热资源量,指出了地热资源有利区。【研究结果】将大同盆地划分为怀仁凹陷、桑干河凹陷、应县凹陷和黄花梁低凸起、桑干河西凸起5个二级构造单元;盆地北部(大同市境内)具有较好的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资源潜力,主要发育新近系砂岩和太古界基岩两套热储层,并发育较厚的第四纪热盖层,新生代拉张作用和火山活动强烈,总体处于大地热流高值区,具备新近系砂岩和太古界基岩层状地热资源潜力,总静态资源量约68.8×1015kJ,折合标煤约23.47亿t。【结论】综合评价认为大同盆地怀仁凹陷西部和桑干河凹陷北部为水热型地热资源一类区,是地热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热储埋深大于2000 m,预测平均水温大于60℃,单井涌水量可达60 m3/h,怀仁凹陷东... 相似文献
96.
移动通讯数字地图系统的数据采集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移动通讯数字地图系统的数据结构进行了分析,叙述了各类数据的采集流程及其质量控制,可为通讯部门的数据采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超高压变质矿物的某些显微构造缺陷可能指示了岩石短暂和快速抬升过程。文中报道了中国大别山双河地区超高压硬玉石英岩矿物显微构造缺陷的透射电镜(TEM)和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研究结果。用TEM研究方法,在硬玉石英岩中硬玉包裹体内发现了亚微米级天然蒙钠长石(MA,C2/m)、高钠长石(HA,C)和低钠长石(LA,C)三种多形变体。表明岩石在折返过程经历过高温变质作用(>930℃),以及退变质过程的快速冷却;在石英包裹体内发现了纳米级柯石英和石盐子矿物,提供了柯石英转变为石英以及峰期变质条件下高盐流体存在的证据。"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的结构水(OH/H2O)是以缺陷形式赋存于矿物结构中。FTIR分析结果显示硬玉、石榴石、金红石和石英中结构水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00×10-6、(900~1600)×10-6、>2000×10-6和<4×10-6,硬玉石英岩全岩含水量为(490~600)×10-6,表明在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地壳或原岩中的水可以通过这些NAMs携带到地球深部。该类显微构造缺陷可能是大陆碰撞造山带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局部弱化和深部断层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