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524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辽西南天门断裂及其与北票组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西地区TM图像地质解译和对南天门断裂的研究表明,虽然南天门断裂现今在地形地貌上表现为其西的北票、朝阳、建昌盆地和其东的金羊盆地的区域性分隔断裂,但是实际上在早侏罗世末以前,则是一个统一盆地内的潜伏(基底)断裂,即非现今的盆地边缘断裂。由于盆地内普遍发育含有油气性良好的下侏罗统北票组,因此,辽西地区应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2.
根据《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方法若干规定》中规定“为使所有地球化学图上等量线值有个统一的尺度,使用0.1log ppm含量间隔勾绘等量线,作表2的规定”。按此规定10~100之间应绘12、15、20、25、30、40、50、60、80九条等量线,目前所见到的地球化学图,在10至100之间用线性内插这九个量,10至100的中数是55,那么在靠近10的一半有七条等量线通过,而靠近100的一半只通过两条,图面上很不均匀,明显地表现出严重的畸变(见图1)。  相似文献   
133.
中国东部晚震旦-早寒武世含磷建造分析和聚磷沉积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祥化 《沉积学报》1983,1(2):31-46
含磷建造系指含有磷块岩的沉积建造。中国东部晚震旦-下寒武世发育有分布广泛而又有工业意义的含磷建造带。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含磷建造对阐明古老磷块岩形成机理和大地构造背景,以及磷矿远景预测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前言在用中间梯度装置作激发极化测量时,两供电电极的位置固定不动,其极距与所要探寻的矿体的埋深和大小相比是很大的.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激发矿体的电场保持不变,用移动的供电电极装置时所存在的电位变化影响可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与地磁场中磁性体的情况类似,可以用基本的位场理论来研究.因两测量电极相距很近,所测电位近于水平面内的电位梯度.用中梯装置测得的  相似文献   
137.
极端气候事件是在一定时间尺度上发生的不同于气候系统平均状态的气候突变.早第三纪的最热事件(PETM),第四纪中国黄土高原古土壤S4、S5记录的暖湿事件,砂黄土L9、L15记录的干冷事件等都是在轨道时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末次冰消期的YD冷事件、全新世9次冷事件是在千—百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这些极端气候事件出现于地球气候系统不同的冷暖背景下,它们的成因机制和表现形式有很多不确定性.20世纪以来发生的干旱、洪水、飓风、雪灾、沙尘暴等极端气候事件,无法用持续增加的温室气体的变化来解释.关于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随"全球变暖"而增加的结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简单地将现代极端气候事件统统归因于"气候变暖"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深入研究各个时间尺度上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的波动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有助于科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8.
对中世纪暖期(MWP)的时空分异和区域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关系到对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驱动力的正确认识,也有助于客观地解析20世纪气候变化增暖的历史地位.本研究对中国疆域内各个地区MWP的一些成果进行梳理和再思考,表明MWP在中国疆域内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同地区MWP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中国中东部地区在800—1300 AD存在明显温暖期,各种地质记录和文献记载都有较明显反映;虽然西北部MWP表现不很明显,但是众多石笋、湖泊沉积和风沙沉积也记录了500—1500 AD间呈现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青藏高原各地MWP的表现差异明显,其中800—1100 AD暖期是高原东北部最暖的时期,而南部和西部最暖期分别出现于1150—1400 AD和1250—1500 AD.太阳辐射变化和火山活动可能是形成MWP的基本原因,而中国三大自然区下垫面条件的复杂多样性造成MWP发生过程和表现形式的时空分异.  相似文献   
139.
近年来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尤为关注,因为,如今气候变化不仅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还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事关社会的长远发展.本研究以沙尘暴为切入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沙尘暴及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地域性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沙尘暴发生频率变化趋势与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认为沙尘暴发生频率变化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关系.近年来中国沙尘暴发生频率呈整体下降趋势,表明近年来中国气温有整体升高的趋势,这可能是全球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波动.  相似文献   
140.
以DPSIRM因果关系模型拟定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比较法赋权并量化计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大连社区人居环境状况和全空间分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社区人居环境安全单元分为五个类别,即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很差单元、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较差单元、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过渡单元、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较好单元、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优良单元;大连市人居环境安全的空间分布中各分区所占的比例为:人居环境安全区30.598%,人居环境较安全区30.232%,人居环境安全过渡区9.678%,人居环境较不安全区12.299%,人居环境不安全区17.193%;南部滨海区人居环境安全好,北部城乡结合部人居环境安全差,呈现由南向北递减趋势;中部是国家森林公园等植被覆盖好的区域,人居环境安全好。研究表明本文所建评价模型具有普遍性,可用于不同社区人居环境因子的评价与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