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524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分布的构造混杂岩带为研究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下二台岩群"作为该构造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仍存在争议。详细的研究表明下二台地区变质火山岩原岩包括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火山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根据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分为变质酸性火山岩和变质中性火山岩;二者均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负异常不明显,但变质中性火山岩稀土总量低于变质酸性火山岩,变质酸性火山岩明显亏损Sr、P元素,结合野外产出面积和高场强元素相关性特征,认为二者不是同一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变质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1~348Ma,代表其原岩结晶年龄。变质酸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变质中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自于俯冲带附近岩石圈地幔,并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二者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下二台岩群"由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地质单元叠置混杂而成,称其为"下二台"构造杂岩更为准确。下二台地区变质火山岩表明在早石炭世初,古亚洲洋板块已经南向俯冲,在华北板块北缘形成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早石炭世变质火山岩原岩为这一俯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2.
孟宪民教授毕生从事地质工作,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奋斗了一生。解放前,他在中国南部进行矿产地质调查及研究,特别对个旧锡矿和东川铜矿的勘查和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放后,他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特别为发展同生成矿理论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03.
所谓“黑土地”,是指困腐殖质积累高而土色深暗发黑的黑土、黑钙土等.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可高达5~15,是华北平原上褐土的3~6倍,太湖平原水稻土的2~3倍.且具有土层疏松、通气透水、保墒性好等特点一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04.
云南楚雄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沉积建造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贻军  孟祥化 《现代地质》1998,12(4):576-581
根据沉积建造的类型、系列和体态认为楚雄盆地在晚三叠世经历了3个明显的发育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聚敛碰撞阶段,发育了黑色页岩建造和碳酸盐复理石建造;第二阶段为构造相对静止期,发育了火山复理石建造和陆源复理石建造;第三阶段为盆地充填阶段,发育了海相磨拉石建造和陆相磨拉石建造。3个阶段中的沉积建造属于次稳定型和非稳定型两大类。  相似文献   
105.
CFG桩垫层效应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利用载荷试验研究了CFG桩桩顶的中粗砂、砾砂、碎石褥垫层的桩土应力比.对褥垫层性质及厚度进行了讨论.并建议CFG桩的桩顶褥垫层采用10~20cm厚,碎石层为宜.  相似文献   
106.
距今5000年左右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一次幅度较大的短期降温气候事件,通过对金川剖面泥炭地层14C测年,孢粉分析,认为东北地区此次降温事件结束的14C年龄在4700aB.P.左右,降温事件出现之前气候温暖湿润,降温事件过后温度持续下降,金川剖面的记录与东北地区其它类型沉积物所记录的降温事件出现的时间基本吻合,降温事件对燕辽地区古文化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远硅质建造磷块岩微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祥化 《地球化学》1979,(2):132-144,i010
The two phosphatic formations distributed in Yunan-Guizhon-Sichuan(Lower Cambrian)and Hubci-Hunan-Guizhou(Late Sinian)which were originally thought to be terrestrial carbonate deposits should be regarded as tele-siloceous formation in character as is evidenced by regional formation sequence pattern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observation arc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ectonic and prospecting for P,I, and other base metals. In the light of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n mierophase composition microphase Zoning and those features concerning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geochemistry a mechanism of phosphate accumulation is propos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role of dynamic chemistry, F, palaeotectonics and palaeoelimatology. It is pointed out by the author that the proposal of chemical deposition suggested by A. V.Kazakov is in conflict with the model of microphase zonation and formation sequence patterns. The relationship is also dealt with between the ratios of CO2/P2O5 and F/P2O5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mechanism of phosphate accumulation on the other.  相似文献   
108.
一、測地質剖面是地質制圖的基礎 为了給國家大規模經济建設尋找地下資源,地質工作近几年來已蓬勃地开展起來了。地質工作所包括的內容虽多,但不管从事于地質理論研究、各种資源的勘探或应用地質如工程、水文、礦山地質等,而基本的一环就是在野外填繪各种地質圖。如果一个地質工作者僅在室內熟讀各种有关地質方面的理論,没有  相似文献   
109.
近几年來,祖國的各个方面都在学習苏联先進科学和技術經驗,獲得了很大的成績。在地球物理探礦工作中,应用电法勘探地下水方面,同样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 內蒙古草原缺乏水源,解放以前没人去管,也没有方法去找,所以常常打成了“干井筒”。1955年秋季有关單位为了給今后的內蒙古尋找地下水的工作打下基礎,曾抽派电測人員用电位計進行勘探地下水源的  相似文献   
110.
高密度采集福建前湖湾海岸剖面133个泥沙样品做粒度分析,其频率曲线显示多种粒度分布特征,预示多种沉积环境的变化。采集研究剖面周边海滩、河口浅滩、河口、滨海沼泽和海岸沙丘等已知环境的样品作为目标样本。将目标样本沉积参数平均粒径(Mz)、标准偏差(σ)、峰态(Kg)设为判别参数,利用Excel计算海岸剖面样品与目标样本参数的距离,筛选最小距离样品,归为已知目标样本的同类。据此,分析了海岸剖面蕴含的6个沉积环境变化阶段。利用剖面底部淤泥测年14C=(328 15±170)a BP,和剖面上部泥炭测年14C=(24 130±100)a BP,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年代。自(32 815±170)a BP以来,前湖湾经历了河口浅滩-河口、沙丘-河口-滨海沼泽-海滩-沙丘等海岸环境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