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487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51.
方灯明 《地球科学》2001,26(4):406-409
南京长江二桥南汊桥塔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岩石的强度问题. 由于塔基岩石为胶结差的砾岩与砂砾岩, 且结构和颗粒不均匀, 勘探中取样极为困难, 加之岩石常规试验的不适宜性, 使得岩石力学强度问题复杂化. 为此勘察期间对塔基岩石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并结合类似岩石的原位试验对比分析, 确定了符合本大桥的力学参数建议值, 为桩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52.
我国4个国家级本底站大气CO2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CO2是影响全球温度的主要温室气体,其浓度变化状况能反映出不同区域大气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以中国气象局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4个国家级大气本底站为研究基地,每周一次进行Flask瓶采样/实验室非色散红外吸收法CO2浓度分析.根据2006年9月~2007年8月期间观测资料,并结合瓦里关长期在线观测数据处理经验,对大气CO2采样分析数据本底浓度筛选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我国4个典型区域大气CO2本底浓度特征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可以为深入了解我国典型区域温室气体浓度现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瓦里关、上甸子、临安和龙凤山站大气CO2浓度水平分别为383.5,385.9,387.8和384.3ppm.瓦里关站大气CO2浓度变化较为平稳;而上甸子和临安两个区域本底站分别受到京津塘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浓度波动较大;龙凤山站由于受到植被光合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大气CO2浓度季节变化规律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53.
着重讨论了汽泡型铷原子频标伺服电路中T型选频电路和RC移相电路的相位稳定性,分析了它们的附加相移波动影响整机频率稳定度的机理。为改进原子频标的性能,提出了一种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对同步检测参考信号进行数字移相的技术。该基于FPGA的伺服电路的温度附加不稳定度为1×10-12/℃。  相似文献   
954.
中西部冲断带形成于两古板块"镶嵌式"拼接成陆后的再冲断.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表明,浅层构造变形具有"横向有序分带、垂向多属性分层、纵向差异分段"特征,深部构造变形表现为分层解耦和差异收缩,造山带与盆地的岩石圈在咬合冲断时强-弱层对置.本文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和延时摄影方法,基于"挤压-碰撞"模型正演了冲断带变形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造山带仰冲盆地并相互拼接,前者冲起折返,后者前陆冲断;盆内滑脱层的存在会产生构造分层,上构造层的变形以断层相关褶皱为主,且扩展范围受控于滑脱层;上构造层的挤压缩短量比下构造层大,变形扩展更远;下构造层的变形以叠瓦构造和双重构造为主,其断层倾角由前陆向腹陆逐渐增大,断面由下凹变为上凸,断片由侧向叠置变为垂向叠置;高角度逆断层的变形经历了脆性变形、韧-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55.
车载激光扫描数据中实线型交通标线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路面点云强度增强的车载激光点云实线型交通标线提取方法。首先通过预处理提取路面点云,获取各激光点与轨迹线的距离。然后逐段对路面进行强度增强,集合多滤波器集成的策略进行强度变换和去噪,消除距离、点密度、磨损等因素对反射强度值影响,增强路面点云和标线的强度差异。基于增强后的反射强度,采用k均值聚类和连通分支聚类等方法对标线进行分割,并利用归一化图割方法优化强度分割结果。最后利用实线型标线的语义信息和空间分布特征从分割后标线对象中识别实线型交通标线。试验采用四份不同车载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数据用于验证本文方法有效性,实线型标线提取结果的准确率达到95.98%,召回率达到91.87%,综合评价指标F 1-Measure值达到95.5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受扫描距离、路面磨损及点密度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的点云强度信息,实现不同车载激光扫描获取的复杂道路环境下实线型交通标线的提取。  相似文献   
956.
南京五桥索塔测量是整个索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区别于钢塔与常规混凝土塔施工测量,钢混结合塔施工测量需要解决的重难点是新工艺、新施工方法对索塔线形控制测量带来的难题。为了提高南京五桥索塔施工测量控制精度,重点对索塔测点的布置、索塔专用控制网的建立、索塔施工测量方法、索塔隐蔽点测量以及索塔'摆动临界点'等一系列施工难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索塔施工完成后,通过对南京五桥索塔测量控制的实施与验证,各项指标均优于评定标准及规范要求。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对今后类似工程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7.
以车载激光点云数据为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轻型梯度增强学习器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的电力线快速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车载激光点云邻域范围内电力线和其他地物类型的基本特征,构建描述电力线点云的特征向量;其次训练基于LightGBM模型的电力线点云分类器,用于提取车载激光点云中的电力线;最后选择3个车载激光点云数据集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分类效果与最优的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算法持平,但时间效率上有显著提升,仅为GBDT方法的27.29%。同时,所提出的算法能够从海量的车载激光点云中快速提取电力线,可以用于支撑城市中电力线巡查与改造应用需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58.
为了促进无人机低空倾斜摄影系统的低成本、轻小型和易用性,通过融合DJI Phantom 4四旋翼轻小型无人机低空飞行平台和Nokia 808 PureView型智能手机构建了一套基于智能手机的无人机低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对其中的基于智能手机的多相机成像系统进行了相关功能的优化及模块化设计,包括相机成像质量改进措施、基于...  相似文献   
959.
海洋钢结构阴极保护初始极化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洋钢结构阴极保护中的初期极化问题,介绍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建立模型,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既可保证防护效果,又可节约大量阳极材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0.
为了深入研究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蓝身大斑石斑鱼(E. tukula) (♂)杂交F1代的变态发育及生长特征,本研究对杂交组和纯种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时间、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和仔稚幼鱼生长性状(全长、体长、体高、肛前距),以及杂交组卵黄囊和油球吸收过程,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和收缩,口径和眼裂的变化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温28℃条件下,杂交组和鞍带石斑鱼受精卵分别经21 h 24 min和21 h 32 min完成胚胎发育;杂交F1代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分别是89.09%±0.08%、35.16%±5.05%和62.59%±10.70%,与纯种鞍带石斑鱼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腹鳍棘、鳞片、体色等形态变化,将其胚后变态发育分为前期仔鱼(孵化后0~6 d)、后期仔鱼(孵化后7~34 d)、稚鱼期(孵化后35~46 d)和幼鱼期(孵化后47~86 d),前期仔鱼生长较缓慢,后期仔鱼到幼鱼期生长逐渐加快,86 d时杂交组和对照组体长分别达(60.80±0.50) mm和(51.80±0.47) mm,杂交组生长速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胚胎发育时期卵黄囊消耗量为29.45%,油球消耗量为20.75%,卵黄囊在孵化后1 d消耗最快,达58.70%。油球在孵化后3 d消耗最快,达32.08%,孵化后第5 d仔鱼卵黄囊和油球基本吸收完毕。第二背鳍棘、腹鳍棘在孵化后29 d达到最长,分别是(8.15±0.02) mm和(5.80±0.10) mm,至47 d完全退化,变态发育完成。第一天仔鱼眼径为(0.16±0.01) mm,至86 d眼径增大22倍,第四天口裂长为(0.09±0.02) mm,至86 d增大99倍。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F1代胚胎和仔稚幼鱼发育正常,而且杂交F1代与母本相比具有较显著的生长优势,本研究为两种石斑鱼杂交苗种培育、发育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