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80篇 |
免费 | 757篇 |
国内免费 | 6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6篇 |
大气科学 | 539篇 |
地球物理 | 551篇 |
地质学 | 1833篇 |
海洋学 | 498篇 |
天文学 | 39篇 |
综合类 | 239篇 |
自然地理 | 2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151篇 |
2018年 | 153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44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158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108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125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146篇 |
1996年 | 140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99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120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193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We used long term monitoring data to evaluate changes in abundance and species dominance of small-jellyfish (collected with zooplankton net whose bell diameter was less than 5 cm) between 1991 and 2009 in the Jiaozhou Bay, China. Zooplankton samples were vertically towed with conical plankton net from near-bottom to surface, identified microscopically, and mapped in time-space using Grapher 7.0 and Surfer 8.0.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undance of small-jellyfish throughout the bay had been increasing during 2001-2009 on average of 15.2 ind./m 3 , almost 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between 1991 and 2000. The occurrence of peak abundance shifted from spring to summer after 2000, and two peaks appeared in spring and summer, respectively, after 2005. Both the abundance and the frequency of blooms of small-jellyfish increased after 2000 in the bay. In addition, the biodiversity of jellyfish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years with a change in dominant species. Several new dominant species appeared after 2000, including Rathkae octopunctata in winter, Phialidium hemisphaericum in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Phialucium carolinae in spring, and Pleurobrachia globosa in summer and autumn, while some previous dominant species throughout the 1990s (Eirene ceylonensis, Zanclea costata, Lovenella assimilis, and Muggiaea atlantica) were no longer dominant after 2000. The abundance of small-jellyfis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nsity of dinoflagellates, and the abundance of zooplankton. We believe that the changes in smalljellyfish abundance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were the result of eutrophication, aquaculture and coastal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round the bay. Concurrently, seawater warming and salinity decrease in recent decades promoted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small-jellyfish in the bay. 相似文献
103.
以岩质边坡中常见的平面滑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最优锚固方向角的计算方法。将锚索自由段单位长度能提供的最大抗滑增量作为目标控制变量,将坡面和滑动面特征参数与锚索设计参数作为优化控制自变量,通过坐标系转换得到的线性方程组对锚索的预拉力进行分解,并根据锚索支护时的三维模型建立了锚索自由段长度的优化公式,进而推导了用于锚固方向角三维优化的新计算方程。在该方程的基础上借助MATLAB软件中的fmincon函数对锚索加固方向不受限制时的锚固方向角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锚固方向角敏感性分析与工程实例分析相结合,证明了推荐的最优锚固方向角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与先进性。新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边坡坡面与滑动面走向存在夹角时最优锚固方向角的求解问题,可进一步提高锚索的锚固效益,降低边坡的支护费用。 相似文献
104.
105.
利用2003-01~2016-06共162个月 GLDAS_NOAH_M.2.1、GLDAS_NOAH_M.001新旧水文模型和GRACE卫星重力数据,计算青藏高原区域水储量及总质量变化,说明GLDAS_NOAH_M.2.1水文模型相对于旧模型可提升在青藏高原区域的精度。将研究区域分为6个部分,根据3种数据分别计算6个区域的平均质量变化时间序列,顾及年周期、半年周期对该时间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拟合,估计6个区域3种数据的年振幅、年相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GLDAS_NOAH_M.2.1水储量变化的年振幅、年相位与GRACE总质量变化的年振幅、年相位空间分布大体一致,在青藏高原北部区域与GRACE的相关性尤为明显;GLDAS_NOAH_M.001年振幅、年相位在青藏高原北部区域存在明显异常,与GRACE的相关性很低。从长趋势质量变化来看, GLDAS新、旧模型在不同区域的差异为-6.4~4.5 Gt/a量级,而在青藏高原主体区域,新模型的质量趋势偏低10.4 Gt/a。 相似文献
106.
107.
川东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锶含量、锶同位素组成与白云石化流体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32
川东飞仙关组白云岩包括微晶白云岩、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等3种主要的结构类型,其中结晶白云岩是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岩。根据白云岩的锶含量和锶同位素组成,结合相关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本文研究了白云石化过程中锶的迁移和相应的同位素变化。三种类型白云岩具有类似的锶含量,但其^87Sr/^86Sr比值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同期海水值,锶在白云石和方解石(或文石)中分配系数的差别是影响白云石化过程中白云石锶含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不同流体中锶的混合方程计算表明:如果白云石化流体是大气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流体,则结晶白云岩的白云石化流体相当于94%的大气淡水和6%的海水混合,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的白云石化流体相当于81%的大气淡水和19%的海水混合,微晶白云岩的白云石化流体相当于92%的大气淡水和8%的海水混合。但极低的锰含量、相对较高的锶含量和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资料均不支持有94%的大气淡水参与了结晶白云岩的白云石化作用,其白云石化流体应是埋藏成岩过程中囚禁的近同期、但是非同期的海源流体,其来源可能与埋藏成岩过程中该时间段蒸发盐的溶解有关。锰含量、锶含量、^87Sr/^86Sr比值都表明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和微晶白云岩的白云石化过程都存在大气淡水的介入,微晶白云岩的白云石化可能与潮坪环境的蒸发泵机理有关;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的白云石化可能与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有关,这类白云岩分布于向上浅滩化旋回滩体的顶部,这是埋藏前或浅埋藏阶段大气淡水与海水混合白云石化作用最容易发生地带。 相似文献
108.
作为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膨胀性在影响土壤导水性、持水性、抗蚀性以及土壤结构的形成和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生物土壤结皮(BSCs)土壤的膨胀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针对黄土高原风沙土和黄绵土两种典型土壤,利用膨胀仪测定并比较了有、无藓结皮及其在不同因素(初始含水量、干湿循环、冻融循环、温度)下膨胀率的差异,分析了BSCs对土壤膨胀性的影响及其与环境因素和BSCs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风沙土上藓结皮的膨胀率为1.93%,较无结皮增加了8.65倍;而黄绵土上藓结皮的膨胀率为2.05%,与无结皮相比降低了76.68%。藓结皮的生物量和厚度与其膨胀率在风沙土上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P < 0.05),在黄绵土上分别呈二次函数(P=0.02)和线性正相关关系(P=0.02)。初始含水量同时影响了土壤最大膨胀率和稳定膨胀时间,影响程度风沙土远大于黄绵土(包括藓结皮和无结皮);干湿循环次数对无结皮土壤膨胀率的影响程度大于藓结皮土壤,其中风沙土和黄绵土上无结皮的膨胀率分别是50.00%~620.00%和-2.28%~10.81%,而两种土壤上藓结皮的膨胀率分别是-5.70%~10.88%和-10.24%~-21.46%;冻融循环下4种土壤的膨胀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幅为0~18.54%。黄绵土无结皮的膨胀率受温度影响程度较大,50℃下黄绵土无结皮的膨胀率分别是25℃和35℃下的1.17倍和1.21倍。BSCs显著地改变了风沙土和黄绵土表层的膨胀性,其影响的程度和方向取决于土壤类型。同时,BSCs的膨胀性受含水量、温度、干湿以及冻融循环等关键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浅论农业地球化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农业地球化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归纳了岩石-土壤-水体-植物间元素含量变化、岍存状态及共生组合对农作物产品、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指出了农业地球化学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