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黔西南老万场红色粘土型金矿矿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黔西南老万场金矿粘土层的矿物成分分析表明,粘粒级部分主要为高岭石、次为三水铝石、伊利石、石英、蒙脱石和锐钛矿,另有少量钾长石和斜长石;砂砾级部分主要为石英和风化的玄武岩、凝灰岩、粉砂质页岩和硅质岩岩屑,次为褐铁矿、铝土矿、锰质和钙泥质团声,矿物特征表明,粘土层是由峨眉山玄武岩、大厂层硅质岩、茅口灰岩和原生低温热液蚀变(矿化)岩风化的产物,矿床是在岩溶坍塌使成矿物质发生初步堆积,再经一定程度的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型金矿。  相似文献   
52.
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床的强烈红土化作用,形成了上部红色粘土型金矿体,产生了一定范围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金矿区红色粘土剖面可分为表土带、坡积带、钙华-沼泽带、残积带、腐泥带和基岩带 。在原生卡林型金矿红土化作用过程中,黄铁矿、毒砂、辉锑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矿物发生氧化作用,S、As、Sb、Pb等有有害元素将被有效释放进入地下水和红色粘土中,进而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53.
地球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人类一直不懈地探索地球物质的运动规律。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能"上天、入地、下海、登极",能从多角度、多视野来认识、研究地球及其物质运动特征。(1)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一般认为,地球形成初期,是成分相当均匀的星际物质。在其46亿年的漫长演化过程中,在热力膨胀和引力收缩的统一作用支配下,地内物质开始对流,密度大、熔点低的铁。镍呈熔融状态渗透过硅酸盐物质流向地心形成地核,铁镁硅酸盐物质上浮形成地幔。地幔的表层,由于散热及挥发份物质的逃逸很快冷却,并逐渐演化为固体地壳…  相似文献   
54.
阿尔泰大型-超大型矿床富集区地壳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造、岩浆、变质、成矿等地质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的对比分析,以及物探重力、航磁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认为古生代阿尔泰富蕴地幔热柱成因的三联点裂谷形成与演化———“手风琴式”开合,是阿尔泰大型- 超大型矿床富集区形成与演化的根本原因。地幔热柱热地幔物质大规模上涌和横向扩张,产生三联点裂谷系统,导致古大陆解体,形成阿尔泰“洋岛型”蛇绿岩、阿尔泰型花岗岩、花岗岩化、高温低压变质带和主要大型- 超大型矿床;地幔热柱活动停止或间息,导致三联点裂谷系统发生A 型俯冲而封闭造山,形成三叉式陆间造山带和同造山花岗岩、  相似文献   
55.
窄岭金矿具有独特的发展演化历史,伴随不同级别与幕次的剪切带,分别有花岗岩、闪长岩、正长斑岩及石英脉的侵位。沿早期韧性剪切带侵位的花岗岩、闪长岩等古岩体,由于后期剪切带的作用,发育不同特点的剪切变形,分别形成了花岗质糜棱片麻岩、糜棱岩化闪长岩。而古岩体的侵位及变形,又是窄岭金矿燕山期韧-脆性剪切带与正长斑岩最终聚集成矿的必要条件.此外,本文提出了变质岩区岩体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56.
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铜陵地区赋存于石炭系地层底部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模型;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石炭纪海底热水活动有关,属喷流-沉积型(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下伏古生代地层是重要的成矿金属源区,海水硫酸盐是硫化物成矿的主要硫源。成矿热流体循环的动力学数值模拟揭示。该类型矿床底盘岩石中的流体活动和热影响范围主要局限在主排泄通道两侧较小的区域内;温度场和流场决定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底盘岩石中的蚀变和矿化强度不如以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伴随强大深部热流的张性同生断裂是控制喷流一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海西期扬子板块北缘的张性构造体制为该时期喷流一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57.
试论幔柱构造与成矿系统——以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为例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侯增谦  李红阳 《矿床地质》1998,17(2):97-113
以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为例,简述了幔柱构造特征,提出了“幔柱构造成矿体系”新观点。研究表明,热幔柱发育演化,导致大陆岩石圈向大洋岩石圈构造体制转化,伴随大陆活化、减薄、去根、张裂、解体和成洋诸事件;冷幔柱形成演变,导致大洋岩石圈向大陆岩石圈构造体制转变,并引发俯冲造山→碰撞造山→陆内造山过程。在幔柱构造制约下,一系列形成于不同构造背景、产出不同地质环境、具有不同成矿体制、不同序次组合和不同成矿类型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和矿床成矿谱系,共同构成统一的成矿体系。热幔柱成矿体系包括热幔柱热点和热幔柱-扩张脊2大次级成矿系统,冷幔柱成矿体系包括冷幔柱-俯冲造山、冷幔柱-碰撞造山和冷幔柱-陆内造山3大次级成矿系统。最后,按成矿体系,成矿系列和矿床三级体制对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主要矿床形成条件和成矿规律进行了全新分析。  相似文献   
58.
作者通过对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规律和物探航磁、重力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提出冀西北地区存在一个超越内蒙地轴与燕山褶皱带两个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文中例举了地幔热柱构造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地质作用(超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壳幔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9.
地质,遥感,航磁,重力,地热等各种信息综合研究揭示,冀西北金,银多金属成矿区存在一个十分醒目的巨大的热穹隆构造-热点,其直径约200km,中心位于宣化一带,区内各种地层,构造,中生代浆活动,变质作用,金银多金属内生成矿作用,无一不与该热点的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滇西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和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芒岗金矿床分为两部分:红色粘土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这两种类型的金矿都受上芒岗断裂控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上下叠复关系。红色粘土剖面中As、Hg、Au、Sb、Mo等微量元素表现相似的变化特征,为表生条件下成矿元素组合,这一特征与卡林型金矿的元素特征极为相似;两类型金矿在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两类型金矿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分布曲线都表现为富Cs和U、贫Ba和Sr的模式,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曲线。红色粘土型金矿形成于上新世,卡林型金矿形成于白垩纪,在成矿时代上有先后顺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