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8篇 |
免费 | 238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4篇 |
大气科学 | 110篇 |
地球物理 | 144篇 |
地质学 | 662篇 |
海洋学 | 51篇 |
天文学 | 40篇 |
综合类 | 56篇 |
自然地理 | 1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月17日,省地勘局地勘工作会议召开。申立国副省长发来贺信,勉励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开创地勘工作新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李德香局长在会上做报告,省政府副秘书长金济滨、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姜秀金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52.
为确定额尔古纳地区铀矿特征及成因类型,选择431铀矿床,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对与铀矿化成因关系密切的硅化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431矿床产于印支期花岗岩与新元古代额尔古纳群变质岩接触带部位,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围岩普遍发育硅化、绿泥石化、水云母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蚀变现象,地表矿石中铀矿物主要为钙铀云母.硅化石英脉中含气液两相和含CO2三相两种类型包裹体,对应的均一温度分别为132.2~301.5℃和322.5~408.9℃,平均值为247℃;盐度分别为12.65%~2.73%和4.04%~16.94%,平均值为8.18%;流体密度分别为0.76~0.94 g/cm3和0.60~0.78 g/cm3;成矿流体属中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CO2流体体系.利用相关公式估算该区铀矿的成矿深度介于0.4~1.7 km.431铀矿床属浅成中温热液矿床,成因上与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3.
54.
青藏高原中部的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了1933~2003年间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发生的745个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了高原地壳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量正断层型地震集中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000m以上的地区,其中许多地震是纯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该区正断层型地震的断层走向多为南北方向,断层位错矢量的水平分量均位于近东西方向,这表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存在着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地震震源应力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原中部高海拔地区,E-W向或WNW-ESE向的水平扩张作用控制着该区的地壳应力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近东西方向的扩张构造运动是该区引张应力场的作用结果,其动力学原因可能与持续隆升的高原自重增大引起的重力崩塌及其周边区域构造应力状况有关。而青藏高原周缘地区,除了东部边缘外,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前沿以及青藏高原的北部、西部边缘所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是逆断层型或走滑逆断层型地震。在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北东或者北北东方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为优势应力场。在中国西部的大范围内,主压应力P轴水平分量位于NE-SW方向,形成了一个广域的NE-SW方向的挤压应力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应力场特征表明,印度板块的北上运动以及它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挤压应力场是高原强烈隆起的直接原因。在青藏高原中南部形成了近东西向引张应力场为主的区域,并以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部分释放其应力积累。研究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引张应力场和近东西向扩张构造运动的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强烈隆起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机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5.
56.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对采自河南西峡晚白垩世的十三枚恐龙蛋化石壳及蛋内充填物和部分围岩进行了测试。发现Sr元素具有明显的超高异常。恐龙蛋化石壳中的Sr的含量分布在1962×10-6~11010×10-6之间,平均5532×10-6,比古代和现代富Sr的腕足类外壳高一到数倍,比地壳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还多。这种超高异常可能与恐龙蛋壳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文石有关。而由于文石稳定性较差,在石化过程中会逐渐向低镁方解石转化,所以现在已无法再见到蛋壳中的文石,但Sr却保留了下来。反映了中生代时陆生爬行动物的蛋壳与海相生物硬壳一样具有文石和方解石共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57.
58.
59.
1975年中国海城7.3级地震波及整个朝鲜半岛,乃至日本九州地区. 本文系统收集了该震有关资料,并通过整理分析勾画出其烈度分布,以探讨该震的震害特点. 在半岛的北部, 除局部地区为Ⅵ度之外,大部分地区为Ⅴ度区,其震害情况与相同烈度的典型特征基本相符; 半岛南部大部分地区为Ⅳ度区. 然而,韩国首尔等大城市,除高层建筑强烈振动之外,还有人出现眩晕症状等特别的感觉,个别街区变压器跳闸造成一时停电. 这些可能是大震的长周期波在远场的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60.
内蒙甲生盘铅锌硫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生盘铅锌硫矿产于中元古界渣尔泰群阿古鲁沟组二岩段顶部自云岩中,共分四个矿段。阿古鲁沟组二、三岩段白云岩及板岩为矿源层。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有用组分为铅、锌、硫,伴生金、银、镉。据岩相分析和铅、硫、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测试结果分析,该矿床成矿古地理环境为封闭、半封闭的海湾,古气候干燥炎热,蒸发作用强,矿体形成于弱碱性、强还原、盐度较高、有机质丰富的潮坪泻湖及海湾泻湖中。矿床受后期改造微弱。矿床成因类型属沉积弱改造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