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江西赣中新余铁矿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产于震旦纪火山-沉积浅变质岩系硅铁建造中。铁矿体普遍呈现"红绸带"式形态,前人认为是多期次褶皱叠加的结果。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在整个铁矿区发现,区域透入性的拉伸线理、A型褶曲十分发育,局部地段甚至出现鞘褶皱;系统测量表明,区域拉伸线理、A型褶皱的脊线走向稳定在295°~320°之间,倾角一般小于25°。推测赣中铁矿经历了强烈的塑性流变,"红绸带"式铁矿体是塑性流变,而非多期褶皱叠加变形的结果;整个铁矿区的原始形态应是一个鼻端向南封闭的巨形鞘褶皱,但变形期后不均匀的构造抬升和剥蚀,导致了不同铁矿区现今地表出露了原始形态的不同部位。结合褶皱构造对铁成矿物质的控制作用和矿区的地层出露状态分析,认为大陂-陂头、寨口-太平山-良山一带皆处于鞘褶皱的前缘部位,具有寻找富大厚矿体的找矿前景,松山-杨家桥处于鞘褶皱的西翼,平剖面上都发育小型鞘褶皱和红绸带式重叠矿体,因而也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2.
于田地震同震形变场ALOS干涉雷达观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21日发生在新疆于田的7.3级地震是继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的最大一次7级以上地震.地震是构造活动的集中反映, 会伴随着较大的地表形变及断裂的明显活动, 能够放大构造正常的活动方式, 同震变形场是这种放大作用在地表的直观反映, 对于认识发震断裂运动性质, 研究邻近构造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西北缘自然环境恶劣, 常规方法无法对于田地震开展及时有效的同震形变测量, 凸显出差分干涉雷达(InSAR)技术的优势.在介绍InSAR观测原理基础上, 通过地震前后ALOS干涉雷达观测获取了于田地震的同震变形场, 并结合构造背景揭示出:于田Ms 7.3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康西瓦断裂东南端的南北2个分支(大红柳滩断裂和慕士山南麓断裂)和阿尔金断裂西南端帚状的3个分支交汇的三角地带; 于田地震引发了阿尔金断裂一近南北向分支断裂的同震地表破裂, 破裂长度为25.6 km; 发震断层为正断层, 倾向西, 上盘的最大运动幅度在200 cm以上; 于田地震所在的两大断裂交汇处的构造应力场以近南北向挤压为主.   相似文献   
23.
喀腊大湾位于北阿尔金中东段,为北东向阿尔金断裂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区内遍布中酸性侵入岩。笔者选取喀腊大湾地区4337高地北花岗闪长岩岩体为研究对象来反演喀腊大湾地区构造演化。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岩体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可能是下地壳中钾和高钾变质玄武岩在高压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4337高地北花岗闪长岩岩体锆石 SHRIMP U-Pb年龄为(494.4 ± 5.5)Ma,表明其为晚寒武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岩体的地球化学、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年代学和区域地质背景的特征,判定其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活动陆缘(大陆弧)构造环境。同时,结合前人对喀腊大湾地区岩浆岩的研究,认为该区在早古生代发育一条活动陆缘(大陆弧)岩浆岩带,指示北阿尔金局限洋盆在晚寒武世早中奥陶世向南俯冲在中阿尔金地块之下。通过对比北阿尔金东西段报道的中酸性侵入岩年龄数据,认为北阿尔金局限洋盆西段经历了更长时间的俯冲,整体呈东早西晚的剪刀状闭合。  相似文献   
24.
阿尔金山东段处于青藏高原北缘,NEE走向阿尔金构造带的东段,为祁连山成矿带被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截切的西延部分,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该文在总结阿尔金山东段成矿规律和矿床特征的基础上,采集测试了地表黄钾铁矾和褐铁矿化蚀变岩光谱曲线,在ETM+影像上提取了相关蚀变信息,并结合分析地质、地球化学信息,根据预测矿种的差异性,运用证据权法在GIS平台上建立了不同矿种的找矿模型。依据多元信息找矿模型,共圈定和评价了金矿远景区4个,铁矿远景区2个,铅锌(铜)多金属矿远景区7个。对不同矿种部分远景区进行野外验证表明,预测区岩石多发育韧脆性变形和不同类型矿化,指示较好的找矿潜力,此次研究对阿尔金山东段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