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55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698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鑽探工程中使用的提引环,在操作时,常常因提引套箍的上、下串动而失灵,发生跑管事故。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套箍不易控制,經常处于自由滑动狀态,所以当昇降鑽具遇到阻碍时套箍极易跳起,致使鑽具滑出提引筐造成事故。  相似文献   
103.
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形成演化经历有多期叠加改造和多个伸展—聚敛旋回构造运动,形成了区域内多套构造—地层层序,因此,开展贺兰山构造带构造—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研究对深入理解其地质结构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综合利用野外调查、地震数据和1:50 000区域地质资料,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地震剖面精细解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区域不整合面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详尽分析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建立区域地层年代格架,划分构造—地层层序,进而对盆地演化阶段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自下至上发育Pt2Ch-Jx/Pt1、∈1/An∈、C2/O、T/P、J1-2/An J、K1/An K1、E3q—N/AnE,据此将研究区垂向上划为7个构造—地层层序:基底构造层、中元古界构造层、震旦系—奥陶系构造层、石炭系—三叠系构造层、侏罗系构造层、下白垩统构造层、新生界构造层。贺兰山构造带构造演化经历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陆缘盆地坳陷—裂谷演化阶段;晚古生代—中三叠世陆相盆地坳陷沉积阶段;晚三叠世局部伸展;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大规模逆冲推覆阶段,普遍发育多条大型北东向逆冲断裂;始新世开始进入盆—岭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04.
磁重联被认为是太阳耀斑的产生机制,本文数值模拟在日冕中发生在磁重联过程,结果表明耀斑环的表观运动是磁重联的自洽结果;由重联点发出的慢激波对耀斑环的加热有贡献;耀斑环的上升并不意味着重联点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5.
在赤道附近及某些沿海地带,冷水随斜温层上升。本文论述该现象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观测事实简述如下:a)赤道附近的海面温度与大气中 CO_2和H_2O 的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b)信风强度与赤道(包括沿海地区)的海面温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c)信风强度与两半球付热带高压纬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d)赤道和两极对流层的温差与付热带高压纬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e)全球温度的变化与赤道和两极对流层的温差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这种对流层的温差则是由雪、冰、反射率温度反馈所造成。假设半球气候的反馈机制是:在一群火山爆发后的冷却过程中,经向温度梯度变大,付热带高压纬度转低,信风强度增加,赤道附近的海面温度降低,大气中 CO_2和 H_2O 的含量减少。其结果,气候进一步变冷。在火山活动的间歇期,由于气候变暖,上述趋势则相反。这个反馈机制剧烈地改变着赤道附近和海岸地区海水翻腾的频率与强度。由于海洋好像封闭的盆地,而深海海水翻腾一次约需要500年的时间,所以这个过程只能在若干世纪之内才出现一次。  相似文献   
106.
干旱地区(包括半干旱地区)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3。在我国,干旱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干旱地区的需水要求日益殷切。因此,对干旱地区水文特征的分析研究,对工、农、牧业及生活用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埃达克岩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简略分析中国埃达克岩研究情况的基础上,讨论了新近在有关埃达克岩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探讨了先前埃达克岩研究中很少或者没有注意到的特殊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强调O型埃达克岩的出现标志着大洋萎缩消减的开始,C型埃达克岩的出现则暗示地壳在此之前就已经加厚,同时认为要解决埃达克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青藏高原的埃达克岩研究。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云南天文台1.2米地平式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和图像采集处理的方法,建立了新的、独特的全天指向模型,大大提高了该望远镜的指向精度,达到1″,并在多年的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9.
数字城市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该文从城市与区域信息化,数字城市工程建设的角度,结合数字城市工程实践,综合城市建设领域,3S领域,测绘科学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对数字城市的研究成果,对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数字城市的理论框架,数字城市的工程框架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0.
贵阳百花湖长期受汞法生产醋酸企业含汞废水的污染,沉积物及其孔隙水均受到严重的汞污染,总汞含量远远高于背景区.我们研究了汞污染企业停排后,百花湖沉积物剖面中汞污染程度、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研究显示,汞的垂直分布呈现表层和底层含量较低,中层出现峰值的分布趋势,沉积物中总汞的最高含量达到38 mg/kg(干重),且这种分布趋势恰好与贵州有机化工厂的生产历史相对应,反映了百花湖汞污染主要来源于该厂.百花湖表层沉积物中总汞的含量逐步下降,但在上游沉积物中总汞含量仍约为背景区总汞含量的40倍左右,离污染源较远的下游逐渐减少到背景区的3倍左右.这表明百花湖的汞污染在逐渐减轻,沉积物中大量的汞的扩散和再悬浮对上覆水体、鱼类和其他水生物具潜在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