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基性和超基性岩蛇纹石化的机理及成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黄瑞芳  孙卫东  丁兴  王玉荣 《岩石学报》2013,29(12):4336-4348
蛇纹石化是指基性岩(例如玄武岩)和超基性岩(橄榄岩、科马提岩等)在中、低温条件下产生的含蛇纹石的水热蚀变。蛇纹石化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例如大洋底、扩张洋脊和俯冲带。蛇纹石化的特别之处在于:蛇纹石化过程中产生氢气,这可能解释地球早期生命起源的问题;蛇纹石化生成磁铁矿;蛇纹石富水(可达13%);蛇纹石富Cl、Li、Sr、As等元素。蛇纹石在高温下(>700℃)脱水形成橄榄石,Li、Sr、As等元素富集在流体中,流体交代地幔楔可改变地幔的微量元素组成。此外,铁矿、金矿和银矿等可赋存于蛇纹岩中,矿床的形成可能和基性或超基性岩的蛇纹石化相关。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探讨蛇纹石化的机理:(1)蛇纹石化的产物,主要介绍和蛇纹石化相关的热液流体的组成,蛇纹石化过程中产生氢气的量,利蛇纹石、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的形成条件,水镁石的形成条件,以及磁铁矿的形成;(2)蛇纹石化的反应速率;(3)蛇纹石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4)蛇纹石化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2.
RESOlution激光剥蚀系统在微量元素原位微区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采用美国Resonetics公司生产的RESOlution M-50激光剥蚀系统和Agilent 7500a型的ICP-MS联机,对7个不同岩性的地质样品经过熔融制备的MPI-DING玻璃标样的37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RESOlution M-50激光剥蚀系统包括一个193 nm ArF准分子(excimer)激光器...  相似文献   
103.
奥陶纪和志留纪钾质斑脱岩研究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与欧洲与北美相比,国内对钾质斑脱岩的研究较少。为了更好的认识这类岩石,本文从其定义、判别、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已发表的钾质斑脱岩资料特别是奥陶纪和志留纪钾质斑脱岩资料进行了研究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华南奥陶纪钾质斑脱岩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华南钾质斑脱岩研究中三个可能的突破方向,即钾质斑脱岩所代表的火山喷发活动与晚奥陶世生物大绝灭的关系、斑脱岩内斑晶矿物熔体包裹体与世界其他地区对比研究、奥陶纪不同层位斑脱岩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是华南奥陶纪钾质斑脱岩三个有前途的研究方向。钾质斑脱岩作为一类特殊的事件标志层,在年代地层、事件地层、古大陆再造、地层对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将在古环境、古构造和古地理研究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关键金属成矿: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专辑重点从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入手,结合地质过程和区域地质及一些具体矿床实例的研究,探讨关键金属的成矿规律。包括22篇文章,内容涵盖钨、锡、铌、钽、钛、锑、铀、铼、硼、钼、铜等多种关键金属的成矿规律。矿床是元素异常富集的地质体,因此,元素在不同地质  相似文献   
105.
地质勘查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在地质勘查技术经济论证时,应注重其风险分析,本文将贝叶斯理论应用于地质勘查,简述了贝叶斯理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地质勘查实际,提出了应用贝叶斯理论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哀牢山-红河断裂是东南亚地区主要断裂,Tapponnier [1,2]和Leloup等[3]认为它与南海的形成有密切的内在成因联系.因此,分析这一深大断裂开始活动的时间,对了解南海的形成及东南亚的构造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对这条深大断裂开始活动的时间有人[4]认为晚于27 Ma,即在南海打开之后,因而两者没成因联系;较多的学者[5~9]认为其活动期限与南海的开合基本一致,均为32~16Ma.  相似文献   
107.
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重要的矿产资源,鄂尔多斯盆地分布着数十个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是我国重要的产铀基地之一,然而关于砂岩型铀矿的富集、迁移和成矿机制仍然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双龙地区砂岩型铀矿为研究对象,从构造背景、矿物蚀变特征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入手,探讨其成矿机制。矿物蚀变特征表明,岩心样品自上至下在氧化带、过渡带(矿化位置)和还原带分别发育不同的蚀变类型。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U与Th、Pb、Mo、Zr、Hf和REE等元素正相关性明显。对黄铁矿的研究表明,热液成因黄铁矿与铀的富集关系密切。过渡带样品中石英次生加大边的流体包裹体中主要成分为H2O、CO3 2-、HCO3-和CH4等,表明成矿与碳酸盐热液有关。过渡带样品方解石C、O同位素特征(δ13CV-PDB=-12.4‰~-8.3‰,δ18OV-SMOW=13.0‰~15.1‰)和...  相似文献   
108.
秦岭拉鸡庙镁铁质岩体锆石LA-ICP-MS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刘军锋  孙勇  孙卫东 《岩石学报》2009,25(2):320-330
秦岭拉鸡庙镁铁质岩体位于北秦岭南缘,主要由辉长岩(80%)、苏长辉长岩(15%)和少量闪长岩等侵入杂岩组成。对采自该岩体闪长岩的锆石进行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CL图像显示这些锆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锆石呈长柱状,具有明显的岩浆生长环带;另一类则呈浑圆状,阴极发光图像复杂,部分颗粒岩浆生长环带较模糊,个别样品外围存在一窄的亮色环边,推测为后期地质事件影响的结果。对26颗锆石核部和生长边进行28次U-Pb同位素分析,获得两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973±60Ma和422±7Ma。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具有高的Th, U, REE含量,明显富集HREE,其Th/U比值普遍高于0.6,表明这些锆石应属于岩浆成因。其中,422±7Ma应该代表拉鸡庙镁铁质岩体的成岩时代,这可能与古生代扬子陆块或者是具有扬子板块属性的微陆块和华北陆块的碰撞有关,该碰撞导致了秦岭洋的闭合;而973±60Ma应为捕获锆石年龄,代表北秦岭早期与Rodinia超大陆拼合有关的岩浆事件。考虑到没有检测到典型的华北克拉通的年龄,推测元古代北秦岭更接近华南板块。  相似文献   
109.
孙卫东 《新疆地质》2004,22(3):323-325
数字水地质空间数据库建库方法是采用MAPGIS和ARCINFO混合建库,但随着MAPGIS软件版本升级,功能增强,建库方法一直也在改进.MAPGIS6.6软件的推出,进。步提升了其功能,能够更好的替代ARCINFO完成建库工作.笔在多年进行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中,总结了在MAPGIS6.6环境下完成建库工作几个重要环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0.
铂族元素(简称PGE)通常被认为是不活动性元素,可以用来示踪地幔源区和镁铁-超镁铁质岩浆的演化过程。然而,越来越多的野外地质证据和实验研究表明,PGE具有热液活动性,其活动性在指示岩石和矿床成因、地幔交代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实际样品中PGE流体活动性的基础上,重点收集和整理了前人有关PGE流体活动性的实验研究和模型计算。大量地质记录显示岩浆活动常常伴随着热液事件发生,并且铂族元素的富集常与岩浆后期热液叠加作用以及大洋或盆地的热液事件有密切联系。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PGE在富Cl~-流体中的溶解度最高可达100n×10~(-6),而在富HS~-流体中则低几个数量级,仅有n×10~(-12)级别。高温高压实验及模拟计算显示,PGE通常以络合物形式在流体中进行迁移和富集,涉及的主要无机配位阴离子有Cl~-、HS~-、OH~-以及NH_3。这些PGE络合物或络合阴离子团的稳定性受流体的温度、氧逸度、离子浓度、pH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PGE-Cl络合物种型在PGE的浅部迁移中可能贡献最大,其稳定条件为中低温(300℃)、高盐度、高氧逸度、高Cl~-浓度、酸性的地质流体环境。而在还原、碱性、高S~(2-)浓度、相对中低温的流体条件下,PGE-HS种型则占主导。当流体环境为高温和碱性条件时,PGE-OH络合物种型则较为常见。相对其他几种络合物形式,PGE-NH_3对于PGE迁移的贡献较小,其最佳稳定条件为相对中低温、中碱性、相对低氧逸度的地质环境。最后,本文探讨了前人工作的不足以及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