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水的相变:热液成矿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热液成矿作用中,流体主要组分是水。在研究热液矿床时,除了要重视不同介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地质演化等因素外,水的相变也是了解热液成矿作用过程的关键。以热容为例,应用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提供的网上计算平台,研究了地壳中随温压改变水的热容变化规律,指出相变可造成水的物理化学参数急剧变化、是热液成矿作用的必要条件,揭示出热液成矿作用中水的相变和断裂(或断裂+岩浆活动)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指出通过水的相变可建立成矿期次与断裂期次之间的对应关系,水的相变是热液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2.
华南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出露于南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受大地构造作用影响,自西向东,莫霍面深度逐渐变薄,深部温度逐渐升高,软流圈顶部上升,花岗岩形成时代也随之逐渐年轻化。南岭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表和钻孔花岗岩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南岭地区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为5.18μW/m~3,东南沿海地区为3.01μW/m~3,最高生热率为南岭佛冈岩体7.56μW/m~3;热贡献率主要来自Th和U的放射性衰变热,K的热贡献率一般不超过10%。通过本文研究结果,结合前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热学研究成果,发现南岭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地壳热流对地表热流值的贡献率分别为60%~65%和40%~45%,指示两者分别为"热壳冷幔"和"冷壳热幔"型岩石圈热结构。  相似文献   
33.
邹家山铀矿床伴生重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发现,相山矿田邹家山矿床中伴生有较高的重稀土元素,回收这些珍稀的资源和探索其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查明这些伴生稀土在铀矿床中的赋存特征是前期基础性工作。为此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了邹家山铀矿床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显示:该矿床稀土矿物主要为独居石、氟碳钙铈矿和磷钇矿;独居石、氟碳钙铈矿的LREE/HREE>1,为轻稀土富集型;而磷钇矿的LREE/HREE<1,为重稀土富集型。沥青铀矿、钛铀矿、铀钍石、铀石、钍石、锆石等铀钍矿物的稀土特征为重稀土富集型;铀钍矿物稀土总量(∑REE+Y)较高,为(3 805.78~65 307.00)×10-6,LREE/HREE<1,为0.01~0.80,平均为0.29。其他伴生矿物磷灰石、钾长石为轻稀土富集型,萤石为轻、重稀土富集型两类都有,而伊利石、黄铁矿的轻重稀土无明显相对富集。重稀土在磷钇矿和铀钍矿物中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少量赋存于伴生矿物。  相似文献   
34.
对相山矿田矿物和包体水的H、O同位素,岩石蚀变体系的O同位素,方解石和CO2的C同位素以及不同水岩比值条件下大气降水、岩浆水与岩石同位素交换平衡的δ18O值的研究表明,该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矿化剂(CO2)主要来自深成CO2的释放和水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5.
地浸过程中溶质(铀)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室内溶质迁移试验,运用化学热力学计算,对地浸过程中的溶质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溶质(铀)迁移研究表明:随着水地球化学条件的改变,溶质(铀)经历了溶解迁移、水解沉淀、再溶解迁移的多次旋回,章还根据铀浓度和水地球化学指标,在整个渗透途径中划分出不同特征的浸出带。  相似文献   
36.
刘金辉  孙占学  邓平  朱捌 《铀矿地质》2003,19(5):290-295
通过对公婆泉盆地地质、水动力、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的分析和地球化学模式计算 ,确定了盆地下白垩统层间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 ·Cl Na型或Cl·SO4 Na型 ;水中铀存在形式以UO2(CO3) 4- 3占优势 ;盆地内存在有利于铀还原沉淀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可能性、及具备满足铀沉淀条件的矿化远景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7.
在系统分析伊犁盆地 5 12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 ,阐述了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并由此得到矿区氧化带、矿化带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别为SO4·HCO3-Na·Ca型和HCO3·SO4-Ca·Na型 ,其水化学成分演化过程与岩石中硫化物氧化和脱硫酸作用有关 ,水化学类型为铀矿化地段的确定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8.
地浸过程中铀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室内溶质迁移试验,对地浸过程中铀迁移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浸过程中溶质铀主要以铀酰、硫酸铀酰为主要存在形式;铀迁移经历了溶解迁移、沉淀、再溶解迁移的多次旋回;浸出铀浓度最大值和浸出速度与浸出距离和浸出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固定铝方法成功恢复汤湖温泉热储平衡温度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是地热系统中含量低且难以准确测定的元素,在常见的地热系统中总是有两种以上的含铝硅酸盐矿物达到了平衡,因此可以利用固定铝法来弥补铝分析结果不准或铝分析数据缺乏的弊病,本文以江西汤湖为例,探讨了采用WATCH97程序来弥补铝分析结果不准或铝分析数据缺乏的可能性,不仅获得了相应的矿物共生组合,还得到了深部热储的温度。从而将该方法从SOLVEQ程序推广到WATCH程序,并从中低温地热系统推广到低温热泉系统。  相似文献   
40.
回顾了地球化学动力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评述了国内外矿物-水反应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矿物-水反应的溶解动力学及地球化学动力学模拟的新成果及应用领域。低温条件下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与水的反应得到高度重视。硅酸盐矿物的溶解速率与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温度及有机酸的含量等密切相关。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速率主要取决于温度、GO2分压、酸碱度及相关离子的活度等因素。氧化物、硫化物、及氟化物等的溶解沉淀的动力学研究开始得到关注。矿物-水反应的地球化学动力学模拟已成为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