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28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16·7”华北极端强降水特征及天气学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2016年7月19-20日华北出现了当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此次降水过程为一次影响范围广、累积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极端强降水过程,其强度较"96·8"强,仅次于"63·8"。以暖云降水为主,短时强降水特征明显,局地小时雨强强、且具有明显的地形降水特征。此次强降水发生在南亚高压东伸加强、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中高纬度西风带低涡系统发展的环流背景下,黄淮气旋、西南和东南低空急流的异常发展以及水汽的异常充沛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动力抬升和水汽条件非常有利。强降水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日凌晨至白天为高空槽前偏东风导致的地形强降水、19日夜间至20日为黄淮气旋系统北侧螺旋雨带造成的强降水。第一阶段的降水主要与高空槽前偏东风/东南风急流的发展有直接关系。这一阶段对流降水旺盛,中层弱干冷平流以及低层强暖平流是对流不稳定能量的维持机制,强降水形成的冷堆与局地地形作用产生的中尺度锋生过程为对流持续新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阶段的降水主要与低涡切断和黄淮气旋的强烈发展有关。该阶段降水对流相对较弱,黄淮气旋进入华北以后移动缓慢,从而造成降水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2.
孙军 《气象》1997,23(11):58-61
北方局地继续高温少雨登陆台风多9711号影响大@孙军¥中央气象台北方局地继续高温少雨登陆台风多9711号影响大-1997年8月-孙军(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8月,我国除东部地区降水偏多外,其它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月内共...  相似文献   
23.
东海北部黑潮区的浮游桡足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7年夏季、冬季和1989年春季、秋季采自东海北部黑潮区的浮游生物样品,鉴定出浮游桡足类227种,其中1种为我国海区新记录,21种为东海区新记录.文中还描述了浮游桡足类的总个体密度和主要优势种的分布,并对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合肥地震台历年水准数据的整理分析,归纳水准数据在时间上的总体变化形态,总结水准月速率变化与周边区域地震的关系,阐述断层形变趋势累计率在台站水准资料分析中的应用,为研究地震活动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5.
夏季北部湾的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8月份对北部湾(18°N~22°N,107°E~110°E)海域12个采水站住的调查,分析夏季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通过Uterm?hl方法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60属90种(不包括未定种),群落组成以硅藻为主,其次是甲藻.浮游植物生态类群以广温广布型种为主,调查区的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  相似文献   
26.
北方一次暖区大暴雨强降水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徐珺  杨舒楠  孙军  张芳华  谌芸 《气象》2014,40(12):1455-1463
2012年7月7日黄淮出现一次典型暖区大暴雨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和强降水范围集中,中尺度特征明显。本文通过常规和非常规观测、NCEP分析资料对该次黄淮暖切变线引发的豫东北、鲁南和苏北等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整层高湿环境有利于降低暖区暴雨对抬升条件的要求、提高降水效率和局地不断产生中尺度对流系统;低层垂直风切变和超低空急流在对流触发和维持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次天气及以下尺度的抬升条件,如地面辐合线、925和850 hPa切变和低空急流出口区的风速辐合等均可导致强降水,降水落区一般位于低层多层风速辐合的叠置区;暖区暴雨的雷达回波具有明显的后向传播、列车效应和热带降水型特点。  相似文献   
27.
舒逸  张桂成  孙军 《海洋学报》2018,40(8):110-119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是凝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核心,在微尺度范围上形成了水环境结构的重要梯度,对于元素地球化学生物循环、碳沉降以及食物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东海典型断面PN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东海典型断面PN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含量介于28~376 μg Xeq./L之间,平均值为(115±67)μg Xeq./L;呈现出明显的夏季 > 冬季 > 秋季 > 春季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近岸 > 外海和底层 > 表层的分布趋势。通过对比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分布趋势和硅藻、甲藻分布趋势以及统计分析得出,东海典型断面PN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硅藻,甲藻贡献不大;而外海TEP的来源可能主要由超微型浮游植物贡献。  相似文献   
28.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碳输运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军  郭聪聪  张桂成 《海洋学报》2019,41(8):125-130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因其独特的凝聚效应导致碳通量向海底输出。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TEP不仅影响了碳沉降途径,其本身能够悬浮甚至向海水表层迁移,导致其在海洋微表层(Surface Micro-layer, SML)积累,最终显著影响海洋表层碳通量。TEP和其他颗粒物聚集形成凝聚物后,其运动趋势则由凝聚物中TEP的含量占比,即最终颗粒物密度所决定。一个新的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密度低的TEP通过与其他微粒聚合形成表面活性物质(Surface-active Substances, SAS),会在海洋–大气界面形成薄膜,显著影响海–气CO2交换通量,甚至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9.
海洋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控制着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节律、规模和归宿。从海洋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的控制、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机制、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的研究方法和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模型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控制浮游植物种群演替的贡献,为进一步预测和控制有害藻华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中国海区常见浮游植物种名更改初步意见   总被引:72,自引:7,他引:72  
孙军  刘东艳 《海洋与湖沼》2002,33(3):271-286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海区海洋浮游植物的名称。参照有关文献 ,对硅藻门 37属 1 35种 (包含变种和变型 )、甲藻门 1 6属 60种 (包含变种和变型 )、金藻门 1属 1种和隐藻门 1属 1种的名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更正。对于个别的种类进行了属的迁移和种的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