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8篇 |
免费 | 83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篇 |
大气科学 | 37篇 |
地球物理 | 22篇 |
地质学 | 236篇 |
海洋学 | 30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流动人口的住房直接关系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论文探究了流动人口的流出地空间资本对其流入地住房选择的影响及其群体差异性。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住房选择以租住房为主,产权房和免费房为辅,流出地的空间资本是造成流动人口流入地住房选择分化的重要因素。流出地城市规模与住房选择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流出地聚落等级和流出地人文发展水平对流入地住房产权获得有促进作用,但当流出地为乡镇和县城时,流动人口倾向于通过市场途径获取住房。采用删除各流入地地级市中数量较少样本的方法做了稳健性检验,表明上述结论是稳健可信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流出地空间资本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住房选择的影响在不同代际、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论文着眼于流动人口流出地空间资本的影响效应,拓展了流动人口住房选择分化研究的视角,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优化面向流动人口的住房政策和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22.
223.
224.
试论幔源C-H-O流体与大陆板内某些地质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主要从流体来源、组成及其运移等方面介绍了幔源C-H-O流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上地幔不同深度上存在两个C-H-O流体储区的看法,即上部的富CO_2储区及下部的富H_2O储区。进一步分析了地幔流体的地球化学和动力学意义,初步探讨了它与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及有关成矿作用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225.
本文论述了电子顺磁共振法测量岩石中结晶石英的顺磁中心浓度──辐射损伤法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应用;在层间氧化带中,氧化带岩石中的石英顺磁中心浓度高,铀含量低,即辐射损伤大,古轴量高,而氧化-还原过渡带中的石英顺磁中心浓度低,铀含量高,表明铀源来自氧化带岩石。由此可以探讨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并用于找矿和成矿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226.
中资企业研发国际化研究——基于华为WIPO专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中资企业的研发国际化倾向日益明显,海外专利申请数量激增。中资跨国公司的海外R&D中心区位与空间组织结构,以及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成为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案例,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数据与企业访谈资料,分析了华为研发国际化的途径和成效。研究发现:华为通过在全球卓越中心建立海外R&D中心以及与国际一流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的跨境合作获得领先的研发资源,并通过总部协调实现知识由海外卓越中心向中国的流动。这种主动技术获取途径既保障华为获得全球领先的技术资源,又保障了知识商业化的成果归华为所有,是华为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27.
深部煤层具有高地应力、中高温度、特低渗透、强压缩性、强非均质性等特点,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开发技术体系,复杂的地质特征为钻井与完井工程带来了新的技术难题与挑战,亟需开展针对深部煤储层地质特征的钻完井理论与技术攻关,助力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开发先导性试验,研发了一套高效钻完井关键技术。
(1)针对深部煤层井壁稳定性差、钻速低、钻井周期长,通过优化二开井身结构、优选钻井液体系与“一趟钻”技术,并结合井眼轨迹精细化控制,实现了深部煤层一体化高效钻进,助力“新优快”井台建设落地。(2)针对深部煤层地质特征复杂、采用常规压裂规模产量低,形成了以“定向射孔+前置酸液降破压+段内多簇密切割+高排量大规模+一体化变黏滑溜水+暂堵转向+多粒径组合支撑剂”为核心的复合极限规模化压裂技术体系。(3)基于“一区一策+全局寻优”的工作理念,设计立体井网工厂化钻完井作业模式,最优水平井距为350 m时,“拉链式”压裂模式效果最佳。(4)“深部煤层气+致密气”协同开采,获得了更高的工业气流,多气合采是提升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效益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有望为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高效钻完井技术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
228.
本文利用东京台风中心(Tokyo-Typhoon Center)发布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 best-tracks资料,统计了1979—2019年经过黑潮关键区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物理机制。统计结果显示,黑潮对不同强度TC的加热效果不同,整体而言,TC外缘靠近黑潮关键区至TC中心进入关键区阶段,TC风速显著增强;TC中心进入关键区后,风速数值的分布范围较集中,黑潮暖水对TC风速的影响与TC当前强度有关,强度较弱的TC风速增强,而强度较强TC的风速下限略增大但其风速均值减小。黑潮暖水通过增加海表面的热通量,造成低层水汽辐合,对流层中层湿度增大,水汽上升至高空释放凝结潜热增多,导致TC暖心增强,垂直速度增大,对流增强,从而增强TC强度。TC暖心变化较低层水汽通量的变化滞后约12 h,导致TC中心移出关键区后强度不会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229.
王朗月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1999,22(4):19-20
结合作者在生产过程中开发数字摄影测量辅助系统的经验,对开发数字摄影测量辅助系统的目标、原则、注意事项以及目前该系统的功能等进行了参考性介绍,并根据生产应用的经验,对开发数字产品生产辅助系统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