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2篇 |
免费 | 559篇 |
国内免费 | 7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3篇 |
大气科学 | 629篇 |
地球物理 | 361篇 |
地质学 | 1619篇 |
海洋学 | 488篇 |
天文学 | 109篇 |
综合类 | 258篇 |
自然地理 | 2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39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136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08篇 |
2014年 | 166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54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160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88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124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95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7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12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1.
912.
孔隙的存在是岩土类介质材料结构的本质特征,它不但改变了岩土体的力学特性,而且严重影响着岩土体的渗透特性。大多数经典的渗流理论中,多孔介质模型都假定孔隙率和渗透系数是与时间无关的材料常数。实际上由于淘涮、侵蚀、冲刷等原因,它们是随时间和坐标变化的,同时又与孔隙中的压力、流速等因素有关。基于孔隙率和损伤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连续损伤力学的角度对多孔介质岩土材料的渗流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传统的达西定律形式进行修正,提出了孔隙介质完备有效的达西定律(模型);然后,对该模型中渗透参数的特性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13.
914.
利用蒙古国18个气象站1987-2006年实测月平均气温资料与JRA-55和ERA-interim两种再分析资料月平均气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首先对比了两种再分析气温资料在蒙古国校正前后的质量状况,并分析了资料的误差来源;然后将再分析气温资料与实测气温资料变化趋势进行对比,评估其对于温度变化趋势的反映能力。结果表明,利用气温直减率对再分析资料校正可以显著提升再分析资料春、夏、秋季数据质量,再分析资料偏差主要源于冬季气温偏差;JRA-55和ERA-interim气温数据在蒙古国地区可信度都比较高并各具优势,ERA-interim相对JRA-55偏差略小,而JRA-55则可以更为精准的拟合气温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15.
应用Fuzzy集理论对地下水位动态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Fuzzy集理论,给出一个对地下水位动态进行分类的数学模型,并借助计算机对西安市部分地区地下水位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916.
煤中砷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砷是煤中常见的有害微量元素,由于其丰度较低,定量研究其赋存状态一直很困难。近年来,采用逐级化学提取实验方法对煤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砷进行了定量研究,综合分析这些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①煤中砷的赋存状态包括硫化物态砷、有机态砷、砷酸盐态砷、硅酸盐态砷、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砷。总体上,硫化物态砷>有机态砷>砷酸盐态砷>硅酸盐态砷>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砷,但在不同的煤样品中,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②一般而言,煤中大部分砷存在于含砷黄铁矿中,含砷黄铁矿中的砷含量与黄铁矿的成因或类型有关。煤中的砷酸盐态砷主要与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共生;硅酸盐态砷主要进入粘土矿物晶格。③在砷含量较低的煤样品中,有机态砷含量较高,其中在褐煤和低煤级烟煤中,可提取出与腐殖酸和富里酸结合的砷。当前还难以确认有机态砷的化学结构。④贵州特高砷煤中砷的赋存状态较为复杂,在某些样品中与氧结合的有机态砷为主要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917.
918.
919.
副矿物的电子探针化学定年方法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化学定年方法是利用电子探针分析副矿物中的U、Th、Pb含量而进行定年的一种新方法。基本原理是,假设可以忽赂矿物韧始铅,封闭体系中矿物的总铅含量代表U—Th衰变形成的放射性成因铅含量,即:Pb总=^238U(e^λ238r-1) ^235U(e^λ235r—1) ^232Th(e^λ232r—1),该方法可利用的副矿物包括:锆石、独居石、褐帘石、碘纪矿、铀石、钍石、晶质铀矿等。本文以华南西华山岩体漂塘花岗岩中的锆石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计算表明,两颗锆石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43.9Ma和143Ma,与前人通过同位素方法获得的年龄基本相符。结果还显示,锆石颗粒从中心到边缘的年龄呈现从老到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0.
本文基于驻马店市控制性钻孔BK2的古地磁测试分析、ESR样品测试、孢粉分析,对该孔第四系进行研究。结果认为:BK2孔沉积了早更新世冲湖积地层、中更新世中期冲洪积地层,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中更新世早期沉积地层以及中更新世晚期(含)以来沉积地层。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沉积的地层分界位于深度48.0 m处。其中,深度48.0—156.2 m属于早更新世中期、晚期沉积地层,深度1.5—48.0 m属于中更新世中期沉积地层。钻孔总体记录了早更新世中期(深度119.7—154.6 m)温干气候、晚期(深度48.0—119.7 m)冷干气候;中更新世中期(深度3.7—48.0m)温干气候,缺失中更新世早期的冷干气候记录。BK2孔第四纪地层沉积速率的变化是由该区域第四纪沉积气候环境演化和第四纪震荡性构造(升降)运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