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鲁国  何登发  开百泽 《地质科学》2023,58(1):86-104

盆地的沉降过程能够反映盆地的演化历史及成盆机制。为深入分析四川盆地构造沉降特征,本文基于最新钻井资料和地震数据,通过回剥反演方法,进行去压实、沉积负载、古水深和海平面变化校正,重建了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构造沉降史。同时根据瞬时均匀伸展模型和裂后热坳陷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对盆地成因进行分析。构造沉降史的恢复揭示了四川盆地具有典型的克拉通盆地沉降特征。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可划分为震旦纪—早古生代、石炭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3个构造沉降旋回,盆地经历了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志留世、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以及中晚侏罗世4幕快速沉降,第一幕和第三幕快速沉降期为岩石圈伸展减薄引起,另外两幕为前陆盆地发育过程中所引起的快速沉降。构造沉降正演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在寒武纪—奥陶纪和晚二叠世—三叠纪经历了两期“快速沉降—缓慢沉降”过程,快速沉降受控于岩石圈的伸展作用,缓慢沉降为岩石圈热冷却作用所主导。盆地在热冷却沉降阶段后进入前陆挠曲沉降,出现不同规模的剩余沉降。

  相似文献   
72.
基于伪不变定标场(PICS)的大气层顶反射率(TOA)模型直接计算卫星过境入瞳辐亮度而无需地面测量,为高频次在轨辐射定标及长期性能监测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然而由于严格的空间均匀性、时间稳定性和大气条件要求,现有的PICS定标场均分布在境外而难以满足多在境内成像的国产陆地卫星等定标需求。借鉴PICS的定标思路,本文开展了放宽场地、大气稳定性约束条件的中国陆表稳定目标TOA反射率模型构建方法研究。以中国西北区域的格尔木沙地稳定目标为例,将约束条件放宽至场地面积>3km×3km、云覆盖率<60%、空间均匀性<3%、时间稳定性<10%(11年),利用11年的Aqua/MODIS与ECMWF再分析资料分析观测几何及大气参数对TOA反射率的规律性影响,引入地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中定义的散射角,进一步表征TOA反射率模型中地表—大气间多次散射贡献,构建了一种适用于中国陆表稳定目标的TOA反射率模型。该模型系统偏差小于-0.10%,均方根误差小于0.0084;将Sentinel-2A/BMSI和Landsat8OLI的TOA反射率与本文模型计算TOA反射率进行比较,模型计算TOA反射率与Sentinel2A/BMSI观测TOA反射率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44%,标准差小于1.59%;与Landsat8OLI观测TOA反射率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77%,标准差小于2.11%。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模型的计算值与卫星观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能够应用于其他太阳反射谱段卫星载荷的在轨辐射定标和长期辐射特性监测。  相似文献   
73.
卫星遥感载荷在轨绝对辐射定标对保证不同来源产品的辐射一致性和提升高分共性产品反演精度至关重要。传统基于人工同步测量的场地定标方法由于受到卫星过境时刻成像条件、地表及大气测量条件等限制,难以满足准确校正遥感载荷自身辐射性能在生命周期内变化的需求。本文针对国产高分六号宽幅载荷(GF-6/WFV)大角度观测的特点,提出了利用自动辐射定标场的GF-6/WFV载荷在轨时序绝对辐射定标方法,基于该方法可得到载荷可量化的时序绝对辐射定标结果及其不确定度,并且通过显著提升在轨定标频次实现卫星载荷辐射性能的趋势变化持续跟踪。基于该方法实现了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期间过境自动辐射定标场41频次的GF-6/WFV自动辐射定标且定标结果的不确定度优于5%(第7波段除外),对时序定标结果进行趋势分析得到GF-6/WFV载荷各波段辐射定标系数年变化在1.10%—4.59%;此外,以高精度在轨卫星载荷MODIS和Sentinel-2/MSI为参考的GF-6/WFV载荷第1至第4波段交叉验证结果的相对差异绝对平均值在2.12%—6.09%。说明本文方法可实现GF-6/WFV载荷的时序在轨绝对辐射定标和全生命周期辐射性能的趋势变化监测,有效支撑国产高分共性遥感产品生产和提升国产遥感数据定量化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74.
新疆沙尔湖煤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产出大量茨康类植物化石.通过选取4块狭叶拟刺葵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 Heer化石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揭示其角质层微细构造、统计气孔参数并测定其碳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定量重建研究区中侏罗世早期阿林期至巴柔期古大气CO2浓度、古温度、古海拔高度,测算该植物的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狭叶拟刺葵平均气孔指数值5.90%,基于气孔比率法获得的古大气CO2浓度为(1240.16±122.75)×10-6,该值处于GEOCARB Ⅲ碳平衡模型可信误差范围内.测得植物化石角质层碳同位素δ13Cp平均值-23.07‰,计算出该植物水分利用效率272.06 mmol/mol,重建沙尔湖中侏罗世早期平均温度16.8~20.7℃,古海拔高度196.7 m.整体而言,新疆沙尔湖地区在中侏罗世早期属于一种高CO2浓度、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   相似文献   
75.
为了使海南地球物理管理系统运维高效便捷,项目基于B/S架构,应用Django、Uwsgi、Virtualenv和Python等技术手段设计与实现了一套海南地球物理站网运维辅助平台系统。该平台系统具有高效、便捷、易于操作的特点,可实现一键将已备份好的数据从服务器端并行传输至移动硬盘或者电脑端,也可实现一键快速查阅服务软硬件情况和数据库的状态。此外,可通过页面可视化操作一键备份重要的数据库数据,避免重复操作,实现一键产出服务器与数据库等参数Excel表格的月报告。利用此平台系统的辅助,有助于提升海南地球物理站网运维的工作效率,减轻运维负担,为海南地球物理站网的数据完整性、连续性和安全性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76.
经济全球化随着新世纪的开始而日益明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进入倒计时。中美签署的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是我国加入WTO关键一步,而其中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早已引起广西水产业界人工的广泛关注。为了阐明问题,笔者对中国 加入WTO后广西海洋渔业发展的对策作些探讨。 一、加入WTO对广西海洋渔业发展的影响 1.加入 WTO对广西海洋渔业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目前,广西海洋水产品总产量约160万吨,是我国渔业大省之一。中国加入WTO后,广西海洋渔业就会面对加入WTO所带来的关税降低和取消非…  相似文献   
77.
对福州市6宗典型居住用途宗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均用地面积、公共服务设施、绿地率等方面进行调查,采用模糊数学法、专家咨询法等对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确定每宗土地的集约利用潜力等级,得出福州市居住用地总体容积率偏高、建筑密度偏大的结论,提出在今后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中应当适当下调容积率或建筑密度,提高居住用地的居住质量和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78.
矿产资源是发展工业的重要物质前提,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系至为密切。由于这种关系,建国以来政府对地质普查工作相当重视,在广大地质工作者几十年辛勤工作中,发现了一批批新矿产,并扩大了一些老矿储量。在发现和扩大储量的矿种中,国家急需的铁、铜、铝和煤、石油等矿种占有较大比重,为国民经济建设尊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如向来以生产粮食为主的黄淮海平原,如今已成为国家石化工业基地之一,有的城市因石  相似文献   
79.
地名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独特的区域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所在地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在借鉴国内外对地名研究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并引入地名密度分析渭南市3 121个村级地名,并运用Arc GIS软件制作专题地图,通过可视化分析来探究陕西省渭南市地名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渭南市地名的空间分布与渭南市地形呈现出相互吻合的状况,各区域地名都强烈的依赖着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并凸显出渭南市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在人文地理要素方面,以姓氏类和企盼类命名所占比重最高,经济类的占比最低。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