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9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9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对赣东北鹅湖岩体进行了SHRIMP 锆石U-Pb 年代学、元素和Sr-Nd-Hf 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研究。SHRIMP 锆石U-Pb 定年结果表明,鹅湖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的(121.7±2.9) Ma;岩相学及元素和Sr-Nd-Hf 同位素特征表明鹅湖花岗岩属于S 型,主要是由地壳深处(至少40 km)的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成岩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赣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伸展构造背景造成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可能是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诱因。  相似文献   
92.
仙石铀矿床位于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东部,矿体赋存于NWW向辉绿岩与NEE向硅化带交接部位。矿床中黄铁矿以富集放射成因铀铅为特征,3组比值分别为(^208Pb/^304Pb).=18.756—23.883,(^207Pb/^304Pb)1=15.676~15.932,(^208Pb/^204Pb),=38.530—38.938,主要位于基底变质岩铅范围内;矿床中方解石δ^18C值为-8.5‰~-3.1‰,相似于地幔值((-5±2)‰);黄铁矿δ^18C值为-10.1‰~-8.3‰,它与花岗岩中黄铁矿δ^18C值(-10.9‰--7.1‰)相似,而与辉绿岩中黄铁矿δ^18C值(-0.03‰~2.1‰)区别明显。上述同位素特征表明仙石铀矿床的成矿物质具多源特征。  相似文献   
93.
对青藏高原西部燕山晚期花岗岩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燕山晚期早白垩世花岗岩为I型,形成于火山弧环境,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系列为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1,稀土元素含量中等,并且属轻稀土富集型,铕亏损不明显,LILE有选择地得到富集,HFSE相对亏损;晚白垩世花风岩为S型,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岩石组合为二云母花岗岩-二云化岗岩,岩石系列为高钾钙碱性  相似文献   
94.
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特征及岩石系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岩石组合为透辉石正长岩-透辉石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透辉石和角闪石。岩石化学成分富碱、高钾、K2O/Na2O比值大,微量元素富集Rb,Sr、Ba、Th、U和LREE,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幔源特征,岩石属于钾玄岩(shoshonite)系列。  相似文献   
95.
富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是加拿大太古宙金矿类型中重要的一种。关于它的成因仍是个谜。象CopperRand和GeantDormant这样一些金矿,其中的富硫化物含金石英脉的形成早于区域韧性变形,因而排除了变质成因的可能。GeantDormant金矿尤其适合于阐述金矿成因问题,因为其中的含金石项脉产于一层序关系保存完好的弱形变火山沉积序列中。本文论述了与该矿床有关的火山堆积及其热液系统的演化。从野外、岩  相似文献   
96.
在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中发现晚期侵入到碎斑熔岩中的流纹斑岩岩脉。本文运用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该岩脉中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34.6±1.2Ma(2σ,MSDW=1.2)的形成年龄。该年龄与我们己报导的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流纹英安岩、流纹英安斑岩、碎斑熔岩等岩石的年龄一致,进一步表明相山大规模火山活动的时间为早白垩世,并且是一次集中的岩浆活动。相山邹家山流纹斑岩具有高硅,富钾,铝过饱和指数(A/CNK)大于1.1,属于过铝质岩系。该岩石还具有Rb、Th、U、La、Ce、Nd、LREE元素相对富集;Nb、Ta、Sr、P、Ti明显负异常和中等铕负异常(Eu/Eu*=0.32~0.46)的特点。岩石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r为0.7097~0.7136,εNd(t)值为-8.49~-9.62,锆石的εHf(t)值为-3.6~-9.4(集中在-7到-9之间),这些特征表明相山流纹斑岩为硅铝层地壳物质重熔演化的产物。流纹斑岩的Sr-Nd同位素,锆石Hf同位素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前人报导的相山火山岩、次火山岩及基底变质岩相似,表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在成岩物质的来源上与基底变质岩关系密切,可能是由基底变质岩经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相山流纹斑岩可能也是形成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后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97.
武山铜矿床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九瑞矿集区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富镁,为金云母,其Fe3 /Fe2 组成表明岩浆氧逸度很高;角闪石具有Mg/(Mg Fe)高而Si低的特征,为阳起石和镁质角闪石,角闪石压力计计算表明岩体具有超浅成侵位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SiO2(64.9%~68.62%,平均66.52%)和Al2O3(14.0%~15.3%,平均14.8%)含量,同时岩石的Mg#很高(0.53~0.71),并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容元素含量;岩石富集轻稀土((La/Yb)N=27.8~64.5),Eu负异常不明显,岩石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Sr/Y比值(35.0~68.2).岩石的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67~0.7075,εNd(t)值为-4.08~-4.44,锆石的εHf(t)值为-2.1~-7.0.详尽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武山花岗闪长斑岩是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很有可能是由拆沉的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石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8.
夏甸金矿是胶东金矿集区中一处大型焦家式矿床。文章在详尽的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基础上,对该矿床进一步开展 了H-O同位素并首次开展了He-Ar和Sr-Nd-Pb同位素示踪研究,为该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新的制约。石 英中流体包裹体的H-O同位素(δDV-SMOW=-102.3‰~-93.9‰,δ18OH2O=-0.2‰~1.6‰) 揭示出成矿流体主要为富集地幔流体, 并有少许大气降水加入;黄铁矿中He-Ar同位素[3He/4/He=0.58×10− 6~1.90×10− 6 (0.42~1.36 Ra),40Ar/36Ar=724.7~1358.4]同样 表明成矿流体以富集地幔流体为主导;矿石及蚀变岩的Nd-Pb同位素既不同于围岩花岗岩,也不同于基底变质岩,与胶东 地区中生代软流圈地幔起源的玄武岩也相差甚远,而与胶东地区中生代富集岩石圈地幔起源的煌斑岩相一致,但它们的初 始87Sr/86Sr比值明显高于煌斑岩,甚至高于围岩花岗岩。Sr-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 幔,并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基底变质岩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
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造山带由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喀喇昆仑-甜水海地体等3个主要的构造单元组成. 报道了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内副变质岩、部分岩浆岩锆石SHRIMP及LA-ICP-MS U-Pb测年结果, 并结合野外调查,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在北昆仑地体出露的前寒武纪副变质岩, 沉积的时代为中元古代中晚期, 在0.9~1.0 Ga和约0.8 Ga发生变质; (2) 北昆仑地体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增生到塔里木南缘的造山带, 两期变质作用是塔里木地块在Rodinia汇聚及裂解过程中的构造响应; (3) 在南昆仑地体的西段, 原认为属于古元古代的布伦阔勒群, 实质是由北部中生代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及南部的由南向北逆冲推覆到这套火山-沉积岩系之上的角闪岩相副变质岩(孔兹岩)组成. 获得南部的孔兹岩系继承性碎屑锆石的年龄为600~2200 Ma之间, 表明其沉积年龄大约在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早期, 并在加里东期和海西-印支期发生变质; (4) 在康西瓦, 获得侵入于孔兹岩眼球状英云闪长岩岩浆结晶年龄为505 Ma, 变质年龄为240 Ma. 结合前人对该区孔兹岩锆石U-Pb定年资料, 表明南昆仑地体是加里东期增生到北昆仑地体南缘的造山带, 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岩浆弧.  相似文献   
100.
闽西南地区才溪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锆石SHRIMP年龄测试结果表明,闽西南地区才溪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50±3Ma。才溪二长花岗岩富硅、富碱,弱过铝。岩石富集LREE,具Eu负异常,*Eu值为0.54~0.66,亏损Ba、Nb、Ta、Sr、P、Eu、Ti。(87Sr/86Sr)i值较高,为0.710462~0.712265,εNd(t)为-8.68~-9.81,t2DM为1.51~1.61Ga。岩石中黑云母富铝、镁,在Fe2 -Fe3 -Mg2 三角图上落入壳幔混源区。根据岩体地质学、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认为,才溪二长花岗岩是由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壳源型花岗岩,在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形成于由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