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184篇
地质学   497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Recent Progress in the Impac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on Climate in China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Studies of the impac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P) on climate in China in the last four years are reviewed. It is reported that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TP have increased during recent decades. From satellite data analysi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most of th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TP is from deep convection clouds. Moreover, the huge TP mechanical forcing and extraordinary elevated thermal forcing impose remarkable impacts upon local circulation and global climate. In winter and spring, stream flow is deflected by a large obstacle and appears as an asymmetric dipole, making East Asia much colder than mid Asia in winter and forming persistent rainfall in late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over South China. In late spring, TP heating contributes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intensification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and the abrupt seasonal transition of the surrounding circulations. In summer, TP hea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P air pump cause the deviating stream field to resemble a cyclonic spiral, converging towards and rising over the TP. Therefore, the prominent Asian monsoon climate over East Asia and the dry climate over mid Asia in summer are forced by both TP local forcing and Eurasian continental forcing.
Due to the longer memory of snow and soil moisture, the TP thermal status both in summer and in late winter and spring can influence the variation of Eastern Asian summer rainfall. A combined index using both snow cover over the TP and the ENSO index in winter shows a better seasonal forecast.
On the other hand, strong sensible heat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spring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anchor the earliest Asian monsoon being over the eastern Bay of Bengal (BOB) and the western Indochina peninsula. Qualitative prediction of the BOB monsoon onset was attempted by using the sign of meridional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March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or at 400 hPa over the TP. It is also demonstrated by a numerical experiment and theoretical study that the heating over the TP lea  相似文献   
112.
在塔里木东北部,甘肃省西部敦煌市柳园镇南侧,有一条近东西向展布的粗面玄武岩带,长度约150km,宽度达10km,厚度为1900m。这条粗面石玄武岩带属下二叠统哲斯群,岩浆喷发方式以裂隙式溢流为主,枕状构造特别发育。在玄武岩层间夹有很薄的酸性凝灰岩和沉凝灰岩层,属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按照岩石化学组成的 TAS 分类命名,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夏威夷岩和橄榄粗安岩。主要造岩矿物为钠长石(Ab 91~100)和普通辉石。普通辉石斑晶、钠长石斑晶和部分基质中的钠长石具有中空结构,并被层状硅酸盐微晶充填。这些岩石基本属碱性玄武岩系列和过渡型系列,大部分属演化的岩浆。演化程度较低的样品具有轻稀土元素亏损型配分曲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具有 MORB 亲和性,ε_(Nd)(t)= 10.14~10.89。玄武质岩浆与陆壳物质之间有较轻的同化混染作用。普通辉石、铁钛氧化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玄武质岩浆源区属于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发生于尖晶石稳定域,是软流圈地幔减压(上涌)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3.
对桂林市大气汞系统监测显示,桂林市大气汞含量变化范围在7.69~39.93 ng/m3(表1).总体上,不同功能区大气汞的含量平均值,由工业区→医院→商业区→休闲区→住宅区→文教区依次降低,由22.89~9.94 ng/m3,是全球大气背景含量的1.5 ng/m3的15~6倍.其高于西藏2~6 ng/m3的背景值,也高于贵阳居民区8.4 ng/m3的平均值,略高于北京6~18 ng/m3的一般值,但低于重庆市大气汞含量平均34.4 ng/m3.  相似文献   
11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中蒙东、中及西区强、弱沙尘暴年春季(3—5月)平均环流的特征和差异,讨论了过去50年3分区沙尘暴活动的变化。主要结论是:(1)根据诱发沙尘暴的诱生系统、沙尘源地、冷空气入侵路径及主要影响,中蒙沙尘暴活动区可以划分为中蒙东区、中区及西区3个区系,并分区整体讨论与预测中蒙3分区的沙尘活动。(2)中蒙东区沙尘暴强年春季盛行日本海或中国东北低压活动,常随偏东的北路及东北路冷空气入侵,带来蒙古国东部的沙尘,造成蒙古东部及中国华北的沙尘天气;而弱年春季日本海及东北低压活动则少。(3)中蒙中区沙尘暴强年春季盛行蒙古低压,多西北路及偏西的北路冷空气入侵,常造成中蒙南边界西段附近的沙尘暴天气;而沙尘暴弱年春季则相反。(4)中蒙西区沙尘暴强年春季盛行南疆热低压,多西路冷空气入侵,诱发沙尘暴,常影响南疆及柴达木盆地等;弱年春季则相反。(5)近50年中蒙地区的沙尘暴活动呈波动变化,荒漠化环境、特别是大气环流的变化是导致上述3个分区沙尘活动波动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在目前全球增暖持续的背景下,近1—2年应注意中、东区(特别是东区)沙尘活动加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5.
流域地形自动分割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提供了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流域空间结构,进行流域自动分割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包括地貌形态结构定义、流域结构定义和算法设计3个部分。基于本文设计的算法,可以从DEM提取完整的汇流网络和分水线网络,两者组成的多边形集把流域分割成具有拓扑结构的多个子汇流区,这个子汇流区集作为存贮流域信息的基本地貌单元,是流域信息进入地学数据库的框架,也是进行空间分布式机理──过程流域分析模型的基础。并以山西离石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王家沟流域为试验区,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6.
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自动提取黄土地貌沟沿线技术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闾国年  钱亚东 《地理科学》1998,18(6):567-573
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具有精确定位特征的连续的沟沿线是构建黄土沟壑丘陵地区土壤侵蚀,泥沙搬运和径流过程的空间分布式机理-过程模型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地貌形态学特征的地貌提取技术,在提取具有代表性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山西离石王家沟流域汇流网络的基础上,自动提取了该流域完整的沟沿线,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7.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探矿工程技术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取得了一大批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成果。大量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改变了我国探矿工程的落后状况,对地质找矿工作及部门产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我国探矿工程技术的发展,仅用了40几年...  相似文献   
118.
关于澜沧江地区综合开发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的建议¥中国科学院地学部水资源,区域开发,澜沧江地区,湄公河关于澜沧江地区综合开发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的建议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关键词水资源区域开发澜沧江地区湄公河分类号F127.74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  相似文献   
119.
大地电场的临震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后,距唐山不超过120公里的西集、宝坻、塘沽地电观测台,记录到自然电场双振幅超过标准误差6—20倍、电场矢量方向大致平行附近断裂带的周期性变化,其周期为半月、一月和半年,而京津地区的其它地电观测台均无此现象。这是与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20.
为了进一步检验和修改本文部分作者先前初步提出的影响夏季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因子及如何相互作用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物理图像,本文继续用一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设计了5组试验,利用ECMWF 的格点分析值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和环流差异是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重要因子,已提出的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物理图像大体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