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造演化和地层发育特征分析,将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划分为4个层序。根据岩心中的潮汐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具有大量贝壳等特征,识别研究区具有潮坪沉积环境。针对其沉积坡度缓,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互层沉积的特点,建立了缓坡混积陆棚边缘的沉积相模式,认为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发育有海岸平原、潮坪、局限台地和混积陆棚相。相序的垂向组合和平面迁移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指出潮坪砂岩主要出现在各层序的陆架边缘体系域,水下浅滩砂岩出现在海侵体系域。从沉积角度看,潮汐水道砂体是最好的储层砂体。  相似文献   
62.
苑昊  刘佳朋  姜在兴 《现代地质》2021,35(4):1018-1023
煤矿采空区塌陷是一个重要的地质问题,由于采空塌陷区地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传统三维地震勘探探测方法难以准确查明采空区边界.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四维地震特征的煤矿采空区识别方法,并以淮南煤田张集煤矿为靶区开展采空区探测.该方法从模型驱动入手,通过建立煤层开采前、后地质模型及进行正演模拟,利用模型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回溯分析...  相似文献   
63.
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作为塔河碎屑岩领域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随着立体勘探的实施,展现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一些沉积相认识上的瓶颈制约着该层系勘探的深入和井位的部署。文章以沉积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为指导,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并结合粒度、微量元素及重矿物分析,明确了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的沉积相类型及物源方向。研究认为,柯下段主要发育河流相、潮坪相以及浅海陆棚相沉积。其中,下亚段发育河道及潮上-潮间带泥坪沉积,中亚段发育浅海陆棚相沉积,上亚段则发育潮间坪的砂坪-混合坪沉积;柯坪塔格组下段的母岩主要来自于北西方向前寒武系的岩浆岩和变质岩。  相似文献   
64.
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一段发育大量湖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利用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一段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鉴定、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方法及分析测试数据,结合岩心观察,从储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储层的空间类型等方面对各类岩石的物性、孔隙类型进行了分析,精细表征了沙一段储层微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东辛地区沙一段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均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储层物性碳酸盐岩优于碎屑岩,储层物性的优劣表现为鲕粒灰岩生屑灰岩含砾粗砂岩粉细砂岩;碎屑岩内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碳酸盐岩以发育生物体腔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为主;沙一段储层具有沉积作用主控、成岩作用改造、断裂体系促进储层物性的特点,受下伏深层烃源岩生烃转化的影响,沙一段深层储集岩体更容易受溶蚀作用影响,形成含油性良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65.
江陵凹陷成岩作用明显受沉积水介质性质的控制,成岩特征呈现出淡水-半咸水介质富碳酸盐胶结与盐湖富硬石膏胶结特征,两种胶结物含量存在互为消长的关系.从分析盐湖成因角度合理解释了成岩规律,认为盐湖环境成因受控于深层卤水和古气候.淡水一半咸水环境和盐湖环境成岩作用模式的差异导致两种环境抗压实的机理存在着差异,相应的高孔隙带分布规律不同,淡水一半咸水环境的早期碳酸盐胶结物被溶蚀形成高孔隙发育带;盐湖环境的膏岩层发育区有利于形成深部异常高压的"封存箱",保存原生孔隙,从而发育高孔隙带.  相似文献   
66.
孤南洼陷古近系沙三段中亚段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层序地层学认为,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海(湖)平面或可容空间的变化是统一的。然而根据对可容空间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受到基底的差异沉降、沉积物的沉积以及绝对湖平面的变化三种因素的控制,断陷盆地内可容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是非统一性的。根据可容空间的变化划分出的可容空间增加带、减小带以及转换带所组成的体系及其在平面和垂向上的空间展布称之为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文中首先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分析了断陷盆地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组成和划分方案,并以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为研究对象,划分了一个三级可容空间转换系统并细分为7个四级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最后从石油地质学理论以及可容空间转换带处准层序垂向发育特征两方面阐述了转换带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典型油气藏实例解剖,认为可容空间转换带控制了有利的成藏组合的发育位置。  相似文献   
67.
陈骥  姜在兴  张万益  刘超  许文茂 《中国沙漠》2018,38(5):999-1008
湖泊滨岸带风成沉积一直是湖泊沉积研究的薄弱点。占据青海湖湖盆面积近五分之一的东岸沙丘为研究现代湖泊滨岸带提供了一个现代沉积实例。随着沉积学的不断发展,研究内容已经从"一元"的传统相模式逐渐过渡为"二元"的"源-汇"体系。以野外地质考察和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调研和相关测试分析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团保山前发育有相对广阔的滨岸沉积,指示了青海湖湖水曾经达到山前地带。大面积的滨岸沉积和古沙丘出露水面以及风对山体的吹蚀,为湖东风砂堆积提供了物源基础。干旱-半干旱气候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断陷湖盆的长条形地貌使得风沿着长轴方向吹扬,造成风成堆积物在长轴的一端堆积。高大的团保山/达坂山的山前复杂地貌特征为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西北风产生的波浪和沿岸流作用于沙岛和海晏湾的滨岸带,导致滨浅湖的砂堆积形成沿岸沙坝。随着湖平面的下降,沿岸沙坝出露水面,并逐渐闭合形成障壁岛-泻湖沉积。  相似文献   
68.
黄河三角洲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化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钻孔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信息,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全新世沉积环境、气候及海平面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本区全新世环境演化分为6个阶段:①早全新世早期,10900~9100aBP,海平面较低,尚未淹没本区,为近岸氧化环境或氧化-还原过渡环境;②早全新世晚期,9100~8000aBP,海水上涨,本区时淹时退,为浅海或潮坪环境,生物钻孔发育;③中全新世主体,8000~4150aBP,海平面快速上升,完全淹没,Fe^2+/Fe^3+介于0.7395~1.9123之间,为全新世中最高段,表明还原程度强、全球气候变暖(大暖期);④中全新世后期,4150~2850aBP,海水有所下降,仍为浅海环境,Fe^2+/Fe^3+较高,多在1.0以上;⑤晚全新世,2850~1310aBP,海平面进一步下降,本区时常暴露,其中2150~1310aBP以还原环境为主,为潮下带,2150~2850aBP以氧化还原过渡环境为主,为潮间带;⑥1855AD以来,海平面基本稳定,稍有上升,为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时期。本区全新世至少存在5期冷热交替的旋回性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9.
山东东营凹陷永921地区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与油气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扇三角洲是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永921地区沙四上亚段最发育的沉积相,也是最有利的砂砾岩储层。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镜下鉴定、粒度分析,并结合各类分析资料,认为该地区扇三角洲是受后退型盆地边界条件控制的退积型沉积层序。将沉积体内发育的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辫状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6个微相,不同沉积微相内水动力条件、砂体类型不同,其岩性、粒度、分选、填隙物特征以及砂体的岩相组合、时空展布特征均不相同,结果导致不同微相内的砂体物性特征各不相同。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各类因素以及生、储、盖成藏条件,认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河道和分流河口砂坝砂砾岩体储层物性最好,在空间上分布稳定,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0.
基于对惠民凹陷和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相的解剖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合这2个地区滩坝沉积体研究的分类方案。通过对勘探研究程度较低的惠民凹陷和勘探研究程度较高的东营凹陷滩坝沉积特征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惠民和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的沉积特征和展布模式受可容纳空间、湖平面升降与古岸线变迁、沉积水动力转换带、物源、古地貌及地层坡度等因素的控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构造运动对凹陷形成所造成的沉积地形上的差异性、物质供给来源以及沉积水动力对滩坝砂体空间分布的控制。滩坝相的2种空间分布模式:东营凹陷单断单超水下低隆型滩坝分布模式和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型滩坝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