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上亚段风暴岩沉积构造类型丰富,包括风暴侵蚀形成的冲刷面、渠模、截切面构造,风暴涡流形成的撕裂构造,风暴重力流形成的递变、块状层理,风暴浪形成的丘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浪成沙纹交错层理及风暴后能量衰减阶段形成的准同生变形构造等。通过岩心观察统计,建立了适合于研究区风暴岩的理想垂向沉积序列,包括10个岩相单元,对应着3个主要的风暴作用阶段:风暴涡流作用阶段、风暴浪作用阶段和风暴作用衰减阶段。结合风暴岩沉积特征及沉积动力学机制,将研究区风暴岩归为4种类型:其中Ⅰ型风暴岩发育于正常浪基面之上,为原地侵蚀型风暴岩,Ⅱ型、Ⅲ型、Ⅳ型风暴岩发育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根据以上4种风暴岩沉积特征,探讨了研究区风暴岩形成的主控因素,认为风暴岩的形成主要受风暴作用、物源、古地形以及湖平面变化的影响,并总结出4种类型风暴岩发育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2.
吴靖  姜在兴  钱侃  徐丹 《地球学报》2014,35(6):733-740
关于东营凹陷古近系咸化机制的争论已持续近三十年,其中沙四上亚段是该区最为重要的烃源岩之一,查明其咸化机制及沉积特征是重要且必要的。本文从沉积物、古生物、地球化学三方面着手,分析咸化机制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盐源与成盐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本区的沉积物(白云岩、海绿石及岩相组合)、古生物(中华直管藻等)、地球化学三方面特征,证明东营凹陷在古近系确实遭受过海水影响,并将时间具体到沙四上亚段的早期。海水是由地震引发的四期海啸所带来。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研究区早期盐源以海水侵入为主,中后期以母岩风化造成的古盐释放、火山或岩浆活动、深层卤水上涌三种盐源为主,具有多种盐源分段控制的特点。成盐机制有机械成因、化学成因、生物成因及复合成因四种,具有海陆相盐类并存,成因复杂的特点。针对此特殊现象,本文提出从地球化学及阴极发光等方面对共存的海陆相碳酸盐岩进行区分,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3.
山旺组与馆陶组馆上段层序地层格架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中新世沉积的山旺盆地山旺组和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馆陶组馆上段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野外露头、岩心、古生物、地球物理以及其他资料分析的结果显示,这两个盆地中新世层序地层格架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两盆地中控制层序地层格架发育的构造运动特征、沉积物供给、海平面升降和古气候等要素,都具有明显的可对比性。山旺盆地所处的地区是渤海湾盆地的主要物源区之一。这种在沉积体系上的天然联系,可能是山旺组和馆上段发育类似的层序地层格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4.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现象普遍发育并已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类型,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是当今沉积地质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基于渤海油田大量勘探实践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调研,归纳总结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了目前混合沉积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陆相混合沉积研究历程可划分为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综合研究阶段.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混合沉积岩性鉴定方案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具有复杂的成因类型,包括近源混合沉积、远源混合沉积2大类及6种具体沉积类型.渤海油田首次建立了独立的陆相断陷盆地混合沉积相体系.陆相混合沉积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稳定的宏观构造背景与局部强断裂活动、盆内局部凸起碎屑供给的不稳定性、相对干旱的气候与较高盐度的水体条件、正向的古地貌背景.近源扇三角洲混合型、近源扇三角洲侧翼型、近源辫状河三角洲侧翼型、远源高能粗粒型混合沉积优质储层是目前较为有利的混合沉积勘探类型.古地理条件约束、地质模式主导是有效的混积型储层预测思路.现阶段陆相混合沉积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合沉积岩性分类方案,钙质壳体生物发育规律及微生物白云岩化作用,细粒混合沉积与页岩油气储层的关系,混积型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14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在层序格架内,研究了不同时期的古地理背景、物源、沉积类型和沉积相展布,明确了上三叠统存在龙门山古陆、米仓山-大巴山古陆、康滇古陆、江南古陆4个物源,识别出上三叠统海湾、冲积扇、曲流河、辫状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8种沉积相类型。层序Ⅰ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海陆交互相向陆相转变的时期,整体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发育海湾等沉积;层序Ⅱ沉积时期,川西前陆盆地成为统一的内陆湖盆,其湖侵期为须家河期最大的湖侵期,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和湖相沉积;层序Ⅲ沉积时期,米仓山-大巴山古陆提供充足的物源,在米仓山-大巴山两逆冲推覆带前缘广泛发育大型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Ⅳ沉积时期,主要受江南古陆的影响,发育三角洲沉积和湖泊沉积。整体上,川西前陆盆地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受构造控制,具有平行构造带展布的特点。盆地西北部陡坡带发育粗粒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西南部陡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北部-东北部陡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而在东南部缓坡带则发育远源的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