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形成过程模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是断陷盆地内一类重要的岩性油气藏。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模拟了不同条件下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的形成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触发机制是三角洲前缘发生滑塌和形成浊积体的前提,它包括地震、波浪等外界触发机制,也包括前缘砂体自身重力所产生的压实沉陷等。其中地震作用可以破坏三角洲前缘的稳定性,形成液化滑塌浊积体和断阶滑塌浊积体。波浪作用可以侵蚀浪基面附近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并在回流作用下携带至最大浪基面之下再沉积,沉积过程中形成小型浊积体。无外界触发机制作用下主河道入水口处的砂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部泥岩压实沉陷,也可形成滑塌浊积体。浊积体迁移的动力主要是滑塌砂体自身的重力,其中的断阶滑塌浊积体还受到后续叠置体的碰撞力,因此其可以移动更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2.
王旭影  姜在兴 《地学前缘》2021,28(2):376-390
综合碎屑组分、砾石成分、稀土元素、砂岩含量分布和砂砾岩分布特征的分析,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苏北盆地古近系阜三段的物源区主要有6个。(Ⅰ,Ⅱ)建湖隆起分别向南北两侧供源:向南为金湖东部凹陷、高邮北部凹陷和海安凹陷供源,母岩成分主要为中酸性火成岩、石英岩和花岗岩;向北为盐城凹陷供源,母岩成分主要为中酸性火成岩、石英岩、基性火成岩和花岗岩,与建湖隆起南侧相比,存在基性火成岩的混入。(Ⅲ)张八岭隆起向东为金湖西部凹陷供源,母岩成分主要为中酸性火成岩和石英岩,与建湖隆起南侧母岩相比,缺少花岗岩成分。(Ⅳ)苏南隆起向北为高邮南部凹陷供源,母岩成分主要为碳酸盐岩和中酸性火成岩,与高邮北部凹陷母岩成分有差异,存在大量碳酸盐岩成分的混入。(Ⅴ)滨海隆起向南为阜宁凹陷供源,据调研,母岩主要为中深变质岩和古生界沉积岩。(Ⅵ)据调研,鲁苏隆起东段为涟北凹陷供源,主要为浅变质酸性火成岩。结合Bhatia稀土元素特征参数对比和Dickinson构造背景判别图解,认为源区构造背景属于与大陆岛弧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和再旋回造山带。  相似文献   
123.
新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处在塔源-新林-喜桂图断裂之上,西侧为额尔古纳地块,东侧为兴安地块。前人研究认为本区的“倭勒根群”为有序地层,通过野外观察及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地层是经历了多期次的变质变形作用,由多个构造岩块堆叠和拼贴起来的非史密斯地层单位。对新林地区大乌苏混杂岩的基质及岩块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测试结果显示,岩块中细碧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477.3±2.7)Ma,基质中变质石英砂岩的最小峰值年龄为468 Ma,限定其沉积时间为早奥陶世。而本地区二长花岗岩测年的结果为300 Ma,综合文献资料并结合本区构造特点,认为大乌苏混杂岩实际上是一套时间跨距从早奥陶世到晚石炭世的非史密斯地层。地球化学特征上,蛇绿岩残片低SiO2,属钙碱性或拉斑玄武岩系列玄武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中Eu无异常或弱正异常,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富集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可以推测在兴隆-呼玛弧后盆地进一步拉伸过程中,本区形成具有洋壳性质的大洋,同时在岛弧上形成细碧-角斑岩及中基性火山岩,在弧前形成砂泥质浊积岩。  相似文献   
124.
据SCI数据库统计,2008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已超过十万篇,其中大部分发表在海外期刊上,这对世界了解中国科技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不少中国国内读者不易看到原版海外杂志,抑或没有足够时间、精力和水平阅读外文科技期刊,使得中国作者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许多科研成果不能广泛、及时地被国内读者了解和利用,造成遗憾。本刊不定期开设"中国作者国际地学论文简介"栏目,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在国外发表地学论文的中国作者的基本联络信息、研究思路和成果,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这些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25.
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在兴  肖尚斌 《地质论评》1999,45(7):618-626
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的分布在平面上具有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点,时代分布上,具孔店组、沙三段、沙一段、馆陶组4个相对富集时期和层位。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莫霍面隆起幅度和以郯庐断裂带为主的具走滑性质的深大断裂带控制了全区火成岩的分布概貌;坳陷内部与走滑断裂带相伴生的大断裂控制着火成岩的分布型式;凹陷内局部古应力场和古地貌决定着各期火成岩直接分布样式。  相似文献   
126.
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模拟及沉积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水槽实验模拟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及其发育,剖析其沉积动力机制和内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平原、前缘斜坡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沉积动力机制不同,导致各相带的扇面坡度和粒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扇三角洲平原以水流推力作用为主,沉积物以滚动、跳跃方式搬运,粒度最粗;前缘斜坡以重力作用为主,沉积物顺坡向下滚动、沉积,粒度略细,且具有明显的正粒序特征;前扇三角洲以浮力作用为主,沉积物为悬移质沉降,粒度最细.整体上,扇三角洲的形成是一个沉积物不断前积和垂向加积的过程,湖平面变化不同,二者作用强度不同,致使扇体形态有所差异,但扇面各部分基本维持相对固定的坡度,且沉积物的整体粒度分布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7.
陈骥  姜在兴  张万益  刘超  许文茂 《湖泊科学》2019,31(6):1783-1796
以青海湖的湖滩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矿物阴极发光性观察和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湖滩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形成机制.湖滩岩胶结物主要由暗色纹层和文石针组成,识别出五类胶结物晶体和三类胶结物组构.在暗色纹层中,有发现包覆式和缠绕式生长的微生物.微生物对泥晶方解石和黏土矿物起着生物稳定化作用(障积作用、捕获作用和粘结作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影响了碳酸盐的溶解度,从而导致产生碳酸盐矿物在微生物席内的丝状体之间或沿着丝状体的沉淀作用.从研究湖滩岩胶结物垂向上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入手,发现胶结物的类型和组构与水深、温度、盐度、水动力条件有一定关系.破浪带和碎浪带的水深、温度、盐度适宜,为微生物作用最强的水动力带.通过对青海湖湖滩岩中的微生物作用特征及其发育模式的研究,认为湖滩岩中胶结物的形成受到微生物作用的影响较大,从而支持了微生物作用对碎屑岩早期成岩具有重要意义的假设.  相似文献   
128.
冰成沉积构造是在冰直接控制下而形成的沉积构造,冰融沉积构造是其中的一类。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的野外地质考察,发现并描述了7种冰融沉积构造:冰融水流痕、冰成裂流痕、冰融丘(冰融痕)、冰成泥沙片、冰成泥沙笋、冰成豆粒和冰成根状构造。冰融沉积构定的指示意义。最后,系统总结了冰成沉积构造的分类。  相似文献   
129.
袁静  姜在兴 《矿物岩石》2000,20(1):57-60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下亚段孔店组具有陡坡(断阶)带-扇 三角洲构造岩相带、缓坡带-三角洲及滩坝-湖底扇构造岩相带、深陷带-远岸及滑塌成因湖底扇构造岩相带和凹中隆起(中央隆起)带-滩坝及滑塌成因湖底扇构造岩相带等四个夺相带。油气成藏以沉积相带、成岩相带和构造位置的共同影响,因而在东营凹陷不同的构造岩相带具有各具特色的沉积、成岩和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0.
漠河盆地位于兴蒙造山带北东端、额尔古纳地块北部。通过对漠河组开展碎屑锆石测年、岩石地球化学、现代地层学、古生物和重矿物研究,探讨其沉积时代、物质来源和大地构造背景,为研究漠河盆地演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岩石地球化学、重矿物组合ATi(89.51~100.00,平均98.69)和GZi(39.76~100.00,平均64.50)指数分析:漠河组主要产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背景下,物源为上地壳长英质岩石、变质岩和沉积岩,并混有深部即下地壳或地幔的基性岩;岩石CIA(50.35~60.37,平均53.50)和ICV指数(0.91~1.79,平均1.40)及Rb/Sr(0.08~0.67)和Th/U(5.05~5.81,平均5.55)值指示漠河组源区母岩经历了较弱程度的风化过程;重矿物ZTR指数反映物源碎屑具有近源搬运特征;漠河组中发现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植物化石,结合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最小年龄为156±3 Ma),厘定漠河组沉积时代为晚侏罗世;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3个时期:1841~2462 Ma(n=4,古元古代)指示额尔古纳地块存在古元古代结晶基底;311~48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