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断裂带附近往往是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微小变形是指示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以青藏高原鲜水河活动断裂带为研究区,选用多期ALOS/PALSAR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进行时序干涉(InSAR)观测,获得了毫米级的地表变形量,结合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和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揭示了该区域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别、变形特征和空间发育规律:(1)断裂沿线主要发育了蠕变滑坡、蠕变泥石流物源和冰碛物流动3种类型蠕变斜坡地质灾害;(2)蠕滑滑坡具有"错乱的等高线状台阶",凸凹不平的主滑方向地形剖面,舌状地貌,无基岩裸露滑床等特征;(3)鲜水河断裂北段古滑坡、历史地震滑坡和震裂斜坡发育,与断裂带直接相交的,大部分存在蠕滑变形,未相交的往往无蠕滑变形,体现了活动断裂对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作用;(4)发育"土石林型"和"坡面松散堆积物型"两种泥石流,识别特征是物源区有分散的缓慢变形体,流域范围内变形体的数量和速率是重要标志;(5)鲜水河断裂带附近4200m高程以上区域广泛存在现代冰碛物沿冰川槽谷滑动变形,其分布范围广、单体规模大、运动速率高,是现今研究区最主要的地表剥蚀形式之一。研究结果也表明,InSAR技术结合地质条件能有效地识别蠕变斜坡地质灾害,适于山区地质灾害众多、调查不便的工作环境,是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2.
滑坡灾害InSAR应急排查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探索了一条以InSAR变形为主,辅助光学遥感、地貌和地质条件特征,进行活动性滑坡快速排查的技术方法,并以四川省雷波县域为例进行了实验。应用4种SAR数据(PALSAR-1升轨、Sentinel-1 A/B升、降轨和PALSAR-2降轨数据)进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处理,共解译活动性地质灾害163处,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规律,获得了几点认识:(1)InSAR技术能够追溯滑坡长期微小变形,从而实现活动性滑坡的有效识别;(2)多时段、多角度和多分辨率SAR数据的综合使用,可以有效克服滑坡观测的阴影叠掩、失相干等问题,提高滑坡(尤其是高位滑坡)识别的效果、效率和时效性;(3)与地面调查结果比较,InSAR识别的滑坡更全面、规模更准确,对高位滑坡和集中分布滑坡识别更有效,可以作为现今地质灾害排查的重要手段之一;(4)雷波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及美姑河沿岸,北向坡和30°~40°坡度是地质灾害高发区,除寒武系、奥陶—志留系地层发生地质灾害比例较高,其它各地层总体分布较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