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华东地区登陆台风降水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华东地区129站1954—2004年逐日降水量资料,用降水客观分离的方法及其改进方案对登陆该地区的台风降水(tropical cyclone precipitation;TCP)进行分离;再用方差分析、气候趋势系数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TCP的气候特征,并与总降水的相应特征比较。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登陆台风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最大,具有向西北方向递减的趋势,这种趋势与地形等因素有关;TCP的年际变化明显,9 a和15 a周期显著;TCP年代际变化表现为20世纪50年代最多,70年代前开始减少,比华北地区台风降水减少出现的时间提早10 a;TCP与总降水两者的时间演变特点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22.
马铃薯对土壤水分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马铃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马铃薯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特征、产量形成等对水分亏缺响应的研究进展。干旱胁迫可引起播种后的种薯延迟或者不能发芽,出苗后的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光合能力降低,最终导致块茎产量和收获指数下降。同时,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增加,干旱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马铃薯叶片扩张速率的土壤有效水(PAW)为0.73(低敏感性品种)~1.00(高敏感性品种),植株相对生长速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PAW阈值分别为0.87、0.60、0.60。目前马铃薯生产中基于土壤和植株两个方面监测作物水分状况的监测指标和要素包括基于土壤的土壤水分、潜在蒸发、蒸发皿蒸发等以及基于植物的气孔导度、复水后的光合恢复、叶片/茎秆水势、叶绿素、叶片扩张、叶片相对含水量、作物水分胁迫指数、冠层温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干旱对马铃薯生产影响研究中应着重加强的关键科学问题,为防旱减灾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3.
基于逐时气象观测资料和一日4次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月4一7日(第一次过程)和24—27日(第二次过程)安徽省南部(简称皖南)两次冻雨过程中冻雨分布、时间演变及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自动气象观测仪器的风速突然降为0 m·s~(-1)、风向固定不动,可大致推测出冻雨出现时间,比人工观测到冻雨出现时间早。两次冻雨天气均是在准静止锋天气下出现的,但导致冻雨形成的机制不同。第一次过程为典型的"冰相融化"机制,第二次过程为典型的"过冷暖雨"机制。东亚大陆近地面冷高压使两次冻雨天气中皖南处在东北气流之下,其带来的冷温度平流形成近地面到地面的冷垫,而750 hPa高度附近南支槽槽前暖湿气流带来暖温度平流是融化层或逆温层维持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当高空温度层结满足冻雨出现条件时,地面0℃线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冻雨出现的范围。  相似文献   
924.
氣压的變化除了受緯度影响外,並受地形及其他因子的影响。由於緯度、地形的不同,所受熱力与動力影响也不一致。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周期變化外,氣压尚有各种非周期的變化。同時,無論氣压的周期變化还是非周期變化,皆因地理條件不同而会發生改變的。周期性的變化其主要的是半日周的太陽潮汐波。它可能与温度半日波  相似文献   
925.
在地质研究中,针对岩石薄片图像分类算法可移植性不高、分类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将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结构SqueezeNet应用于岩石薄片图像分类.实验的数据集为鄂尔多斯某油田区域的10026张长石砂岩图像,图像大小均为224×224像素,通过SqueezeNet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岩石薄片图像的分类,并取...  相似文献   
926.
硅藻细胞壁硅化过程中有机质-矿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成因二氧化硅,更为确切地说是无定形水合二氧化硅,是第二大类生物成因矿物,在丰度和分布上仅次于生物 成因碳酸盐矿物。硅藻是海洋生物成因二氧化硅的主要贡献者,其复杂和多级结构的硅质细胞壁已经引起多学科研究的兴趣。 生物化学研究表明,硅藻生物成因的二氧化硅是一种复合材料,除了无机的非晶质二氧化硅以外,还含有生物矿化过程中 普遍存在的有机组分,例如多糖、蛋白质和长链聚胺等。对这些组分的功能研究显示,它们在诱导二氧化硅沉淀以及形成 物种特异性纳米图案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硅藻和硅藻细胞壁组成和结构,同时着重介绍了硅化过程中 的有机和生物分子的生物功能、提取于生物二氧化硅中矿化相关的有机分子参与的体外(in vitro)实验以及模型有机添加 剂存在下的仿生矿化等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硅藻调控的生物成因二氧化硅形成机制的深入了解,将可能从机理上把全球硅 循环和碳循环联系起来;而对硅藻体内成分的鉴定和分类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石油的物质来源和硅藻的进化历程。  相似文献   
927.
布卡拉曼加拉贝氏牙形石动物群首次在西藏阿里日土县多玛区脱塔拉剖面的吞龙共巴组底部发现,主要由Rabeignathus bucaramangus,Sweetognathus whitei,Sweetognathus ironatus和Mesogondolella cf.bissilli组成,指示的地层时代为Artinskian中晚期-Kungurian早期.此前,该动物群仅发现于美国犹他州、堪萨斯州、哥伦比亚的布卡拉曼加、帕米尔东南部和中国滇西保山地区.该牙形石动物群的产出地点位于班公湖以北、龙木错以南的喀喇昆仑地层分区,跨越了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北界,而这一动物群被认为是冈瓦纳北缘浅海区特有的浅水相类型,因此推测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可能不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相似文献   
928.
介绍了单轴浆液搅拌桩在海积吹填土及人工填土中的运用和主要参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29.
新疆巴楚小海子剖面泥盆系Frasnian-Famennian界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化学 -生物地层学方法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首次识别出了泥盆系 Frasnian- Fam ennian界线。在巴楚小海子剖面 ,以出现牙形石 Icriodus deformatus和可与华南 F- F界线化学异常对比的化学元素丰度或比值异常为标志 ,将 F- F界线置于巴楚组中段底部灰岩中。研究结果表明 ,重要的储油层和开发层——东河砂岩段位于 F- F界线之下 ,为泥盆纪弗拉斯期。同时 ,本文为探讨地史期间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F- F事件的特征和机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930.
闪电河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遥感试验是进行遥感原理的验证、遥感模型与反演方法的发展、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推动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及其观测在地球系统科学中应用的重要途径.闪电河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以滦河上游闪电河流域为核心试验区,以地球表层系统的水循环过程和能量平衡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天—空—地—体化的观测手段,针对不同典型地表类型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