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9篇 |
免费 | 279篇 |
国内免费 | 4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5篇 |
大气科学 | 342篇 |
地球物理 | 323篇 |
地质学 | 784篇 |
海洋学 | 284篇 |
天文学 | 18篇 |
综合类 | 185篇 |
自然地理 | 1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113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98篇 |
2010年 | 89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03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4年 | 5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2013年1月29日至3月15日在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进行了OSMAR-S100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与浮标观测海流数据的长周期对比试验,验证了雷达系统在探测海流方面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实测海流与雷达矢量流的复相关分析,选定3 m层的海流为对比代表层.试验期间实测流速为0.0~120.0 cm/s,雷达海流有效探测区内的矢量流流速、流向的观测误差较小,能够满足实时监测海洋表层流的需要,高精度区流速、流向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1 cm/s和24.8°,边缘区的均方根误差为13.3~24.8 cm/s和39.4°~39.6°,与国内外达到业务化运行要求的同类产品实际观测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92.
9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动态路径行程时间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城市交通路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动态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将总行程时间分为行驶时间和交通延误时间两部分,分别介绍这两部分时间的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一组模拟道路信息和路况信息进行实际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型算法简捷实用,预测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4.
岩性不均一的灰岩风化壳发育特征——贵阳花溪剖面粒度分布特征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贵阳花溪夹泥质薄层的灰岩风化壳剖面的粒度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矿物成分分析,揭示出岩性不均一的灰岩风化壳的发育特征: 灰岩作为剖面主体的成土母岩,风化早期,其以碳酸盐矿物的大量溶蚀及酸不溶物的残余积累为特征,同时方解石的溶解也延缓了酸不溶物的风化; 后期,随着易溶盐类消失殆尽,酸不溶物作为风化主体,开始了类似其它岩类的风化过程。而灰岩中的泥质薄层夹层,作为风化壳的次要组分,在灰岩风化过程中,由于存在巨大的体积缩小变化,泥质薄层被错断并被灰岩的风化产物所包裹,延缓了其风化发育进程。于是,各端元组分由于所处的微环境的差异,受风化溶液的影响程度不同,按照各自的风化方向和演化方式进行。随着风化程度不断增强,泥质薄片的包裹体分解,端元组分逐渐混合、趋同,风化壳趋于均质化,以统一的风化成土作用向表生稳定的矿物转变。 相似文献
95.
台风登陆衰减后造成降水加强的概况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1965-2008年101例登陆台风衰减后3d内仍存在较强降水的天气过程,运用客观分离方法及其改进方案,分离提取了台风降水(Tropical Cyclone Precipitation;TCP),结果表明:即使登陆台风衰减为热带低压或停编后,因台风系统的存在而产生高强度降水是一种普遍现象,仍旧是预报服务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功率谱等方法得到TCP及台风的气候特征:台风衰减点的位置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与南岭、武夷山脉的走势大致吻合;台风衰减后降水并非单纯性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分布具有向北、向西扩散的特点,特别是中纬度地区的江汉一江淮一带,仍然是防灾减灾的重点.对于衰减后降水反而加强的台风,防御重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登陆华南类和登陆华东类两类路径的台风展开. 相似文献
96.
97.
以地下流体数据跟踪分析产出事件为研究对象,总结数据跟踪分析工作现状,从观测系统故障、自然环境、场地环境、人为干扰、地球物理、不明原因事件6个方面,分析2019年地下流体数据跟踪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典型事件进行总结,为地震台站跟踪分析事件记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的演变趋势和年际变化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将 PCA和 SSA相结合 ,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的演变趋势和年际变化 ,结果表明 :西北地区的降水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1 960年代初多雨 ,到 1 970年代初演变为少雨 ,1 980年代又多雨 ,1 990年代少雨。这种趋势在陇南和陕西中南部是最显著的 ,天山北麓区也是相对显著区。西北地区降水主要存在准 8.5a、准 3~ 4a和准 5.1 a的甚低频振荡。甚低频振荡在降水中的重要性依次为准 8.5a、准 3~ 4a和准 5.1 a。准 8.5a振荡的振幅要比准 3~ 4a和准5.1 a振荡的振幅变化大。振荡位相在空间的分布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9.
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与大气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大气物理状态(大气可降水量和大气浑浊度)的变化范围,利用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了各种大气透明系数状况下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大气质量m=2时的透明系数P_2和m相同时,由于水汽和气溶胶的含量配置不同而引起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差异,在辐射日变程的主要时段(m=1-3)内并不大。于是得到各种透明系数P_2状况下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平均关系。不同海拔高度比较,当透明系数P_2相同时,各自的大气物理状态虽然不同,但m相同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基本相同。现有的表征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值和大气质量联系的关系式都不能很好地描述计算结果。根据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特性,我们提出了新的关系式。最后,整理了不同拔海高度和不同地理景观的四个日射站(西藏那曲、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和民勤)的多年观测资料。经验计算结果与观测值比较,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