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7篇 |
免费 | 119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篇 |
大气科学 | 99篇 |
地球物理 | 122篇 |
地质学 | 226篇 |
海洋学 | 38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15篇 |
自然地理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4.
人们认识自然总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只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25.
26.
河水和底泥样品的PIXE及放射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上海苏州河的综合治理,连续三年采集河水和底泥样品。使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PIXE)测定水样和底泥中的金属元素组分,同时使用BHl216低本底放射性装置测定α和β活性。PIXE测定结果表明,水样和底泥中Cl、K、Ca、Cr、Mn、Fe、Zn和Pb等元素合量随着潮汐的涨落具周期性的变化:潮汐到达高平潮时,元素浓度最低;过了高平潮期,随着退潮浓度逐渐增大,到低平潮时为最高。连续三年的监测表明,随着整治的深化,金属元素含量和放射性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α活性的下降速度小于β活性的速率。并对河水和底泥样本测定结果作了进一步的评介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7.
针对光纤EFPI传感器通常尺寸很小,而断层尺寸相对较大,导致光纤EFPI传感器在待测断层处安装不便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断层测量的光纤外腔型法布里-珀罗位移传感器.两根陶瓷插芯从陶瓷套管的两端插入构成EFPI结构,通过使用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增大了光纤EFPI位移传感器的尺寸;并且金属外管的两端采用O型圈密封,因此该EFPI位移传感器能够防水防尘.为了消除温度对EFPI位移传感器的影响,两根金属内管采用了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在结构上进行温度补偿.在温度连续变化的环境下,对腔长为718.39 m的EFPI位移传感器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显示,经过温度补偿设计后,位移传感器的温度系数由0.14 μm/℃下降到了-0.04 μm/℃,并呈现过补偿. 相似文献
28.
29.
2005年6月广西特大致洪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5年6月18-23日广西特大致洪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分析,认为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是:在大气环流出现异常的背景条件下,孟加拉湾季风低压活动超常活跃,季风爆发所输送的充沛水汽不断向广西上空输送,与准静止维持在华南上空的长云带及中低空切变相遇,先后生成了7个中尺度暴雨云团持续影响了广西,这些强暴雨云团生命史最长达到30h。与通常的暴雨过程相比,这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暴雨云团具有生成个数多、生命史长、活动范围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0.
地热资源作为清洁能源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倍受青睐,而地下热水循环机理的研究是合理开发地热资源的前提。以关中盆地横跨山前冲积扇-黄土台塬-冲积平原三类地貌单元的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在地下热水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下热水动力场、化学场和同位素场的研究构建了关中盆地秦岭山前地下热水的循环模式:地下热水主要来自第四纪末次冰期海拔2 006~2 032 m大气降水的补给,大气降水经秦岭山前断层破碎带向下渗透进入盆地深部,在异常高的地热梯度下受热后沿着渭河北侧导水断裂带上升。从补给径流区至排泄区,地下热水径流速度由快变缓,年龄逐渐变老(从21 097 a到31 809 a),水化学类型由HCO3—Na型向Cl—Na型过渡,水岩作用从弱到强,依次发生了溶滤作用、脱硫酸作用和去白云岩化作用,可交换岩石对地下热水18O的贡献比例依次为0%、10%、10%~2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