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190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501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61.
西藏风光独特,瑰丽多姿:珠穆朗玛峰以她举世独有的高度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全世界的登山探险和旅游爱好者,雅鲁藏布大峡谷坡陡谷深,风光壮丽:圣湖玛旁雍错、圣山冈仁波齐峰景象万千:茶马古道、巴松错、色林错、班公错、羊卓雍错、古格尔王宫等古迹胜景令人心驰神往.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962.
冰封江河湖岛,雪漫山峦平野——冰雪交融,银装素裹的冬季黑龙江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冰雪世界。  相似文献   
963.
受实测数据海域位置的限制,目前基于遥感手段对北部湾表层悬浮体的研究,在部分海域如海湾西部精度不高,且缺乏对悬浮体浓度(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季节变化的研究。基于2003—2017年MODIS-Aqua卫星L1B数据,结合海南岛西部、广西沿岸和越南沿岸实测数据,建立表层SSC的反演模型,获得北部湾海域2003—2017年月均表层SSC分布,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北部湾表层SSC存在3个终年高值区,包括广西沿岸、海南岛西侧和红河三角洲沿岸;受河流输沙和海洋动力季节变化影响,SSC表现为冬季和夏季较高、春季最低的季节变化特征;热带气旋过境导致北部湾海域SSC增高,其中热带风暴"贝碧嘉"过境时位于路径右侧的雷州半岛西部SSC较多年平均值增幅达75%。  相似文献   
964.
韦晋  何金海  苏志重  姚丽娜 《气象》2013,39(2):129-136
使用1979-2008年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资料分析了全年各月经向风特征,发现青藏高原东南侧存在一个全年盛行南风的区域(22.5°~30°N、105°~110°E),即常年南风区.该区域南风呈现冬弱夏强的演变特征,尤其在春夏时期呈现双峰值状态,峰值分别出现在15候和37候左右.进一步分析表明,常年南风区南风与我国南方春季降水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15候左右常年南风区南风第一次增强并达到峰值,持续的强南风使得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随之有突然增加的趋势,进入春雨期.高原东南侧常年南风区南风两个峰值出现的原因并不相同.15候左右出现的绕流南风大值是由于高原的突然加热产生的低空气旋性环流叠加在绕流西风上,从而造成了南风的加强,湿润的偏南风给华南地区带来持续的降水,江南春雨开始.而37候左右出现的绕流南风大值是由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孟加拉湾槽前强大的西南风加强了该处的绕流南风,使得南风势力变得更为强大,推进到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965.
某防雹增雨作业点对37 mm高炮进行起炮变换过程中,未将规正螺杆按规定收到位,且炮手站在纵梁上接送牵引杆时,头部未偏离引杆的垂直运动轨迹,在牵引杆滑脱瞬间,反的牵引杆将其打伤。分析事故的原因,提出解问题的办法,供高炮操作和维护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66.
1109号超强台风“梅花”预报误差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2011年第9号超强台风"梅花"的预报服务,中央气象台在其路径、强度和降雨预报方面均出现了一定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预报服务的被动。本文利用常规及非常规气象资料、业务数值预报模式、NCEP再分析资料(1°×1°)以及国家气象中心海气耦合模式对"梅花"的预报偏差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1)"梅花"路径预报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乐观地估计了日本附近副热带高压向黄海的西进,而西风槽和双台风对"梅花"北上具有重要影响,"梅花"东侧的1110号台风"苗柏"东北行则对副热带高压南落具有一定指示意义;(2)当数值预报存在较大分歧时,如何更好地发挥集合/集成预报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的关键;(3)"梅花"强度预报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仅片面考虑了海温的影响,而忽视了干空气卷入和环境风垂直切变对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4)"梅花"降雨预报的偏差除了受"梅花"路径和强度预报的偏差影响外,还与业务预报中对"梅花"干台风特征的估计不足以及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弱有关。  相似文献   
967.
远离热带风暴中心的大暴雨个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10年9月2-3日江苏淮北出现了较罕见的大暴雨过程,暴雨中心雨量为244.7 mm.分析表明,这次大暴雨过程产生在南海登陆的热带风暴“狮子山”倒槽中,暖湿气流在北上中与对流层低层相对冷的气团相遇,在暴雨区产生局地锋生,中层干冷空气的倾斜下侵,促使大气的斜压性增强,不仅产生了对流性不稳定,而且提供了有利于暖湿气流抬升的动力条件.在锋生作用下,气旋性涡度沿锋区发展.在暴雨发生过程中,西行热带风暴倒槽东部的偏南风和副热带高压西部的偏南气流,构成了一支补偿性质的低空急流,向暴雨区输送了充足的暖湿气流.  相似文献   
968.
在固定的坐标系下,建立了地壳垂直运动与地球外部重力场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将中国西部地区(经度80°~97.5°,纬度27.5°~47.5°)按2.5°×2.5°划分成(8行7列)共56个直立长方体,以2008年1月和2009年1月的GRAC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  相似文献   
969.
基于逐时气象观测资料和一日4次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月4一7日(第一次过程)和24—27日(第二次过程)安徽省南部(简称皖南)两次冻雨过程中冻雨分布、时间演变及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自动气象观测仪器的风速突然降为0 m·s~(-1)、风向固定不动,可大致推测出冻雨出现时间,比人工观测到冻雨出现时间早。两次冻雨天气均是在准静止锋天气下出现的,但导致冻雨形成的机制不同。第一次过程为典型的"冰相融化"机制,第二次过程为典型的"过冷暖雨"机制。东亚大陆近地面冷高压使两次冻雨天气中皖南处在东北气流之下,其带来的冷温度平流形成近地面到地面的冷垫,而750 hPa高度附近南支槽槽前暖湿气流带来暖温度平流是融化层或逆温层维持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当高空温度层结满足冻雨出现条件时,地面0℃线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冻雨出现的范围。  相似文献   
970.
松辽盆地昌德气田登娄库组三、四段是深层主要产气层位,但井震地层界面不一致阻碍了该区油气勘探。从岩性、测井和地震等方面对登三、四段主要特征及关键界面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获取各段界面主要特征,并据此进行了对界面确定的调整。登三、四段岩性以泥岩为主,发育湖相和曲流河相。登三段电阻曲线呈高频中高幅指状或箱型,底面为一套砂岩组底界,泥岩组顶面,GR 负台阶,电阻正台阶,地震剖面上具有上超和顶超的特征。登四段电阻曲线呈中高频中幅指状夹箱型,底界面为泥岩地层底界、砂岩地层顶界,GR 正台阶,电阻负台阶,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整一。井震对比统层后,登三段底面有12 口井,登四段底面有8 口井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