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9篇 |
免费 | 130篇 |
国内免费 | 1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1篇 |
大气科学 | 139篇 |
地球物理 | 88篇 |
地质学 | 401篇 |
海洋学 | 95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85篇 |
自然地理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74年 | 5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南岭东段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钨多金属矿集区。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区实施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找到了一批具有中大型远景的与花岗岩有关的新类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特别是在复式岩体中的花岗岩型新类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简称"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床)和受中、上泥盆统地层控制的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不仅实现了南岭东段地区找矿新突破,而且对整个南岭乃至我国华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南岭东段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找矿新成果,通过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建立了南岭东段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成矿模式,提出了南岭东段地区今后钨锡多金属矿找矿方向应重点注意与燕山期复式花岗岩有关的"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床和中、上泥盆统控制的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寻找。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CTA与DSA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21例SISMAD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计算CTA对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两者在诊断SISMAD的准确率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以DSA为金标准,CTA对SISMAD的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21例患者中,经CTA诊断20例为SISMAD,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CTA诊断SISMAD的准确率为95.23%,两者诊断SISNAD的准确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Yun分型方法,其中Ⅰ型8例,Ⅱa型5例,Ⅱb型7例,按Yun分型,对Ⅰ型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84.61%、75%和84.61%;Ⅱa型SIA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形预测值分别为60%、87.5%、60%和87.5%;Ⅱb型SIA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形预测值分别为71.43%、85.71%、 71.43%和85.... 相似文献
73.
纳米磁铁矿链的仿生合成及其生物矿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不使用任何蛋白质或生物分子的情况下,以四方针铁矿和二价铁离子为铁源仿生合成磁铁矿纳米颗粒。实验
结果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合成的磁铁矿颗粒为35 nm左右的近似立方体,而且这些颗粒能够自发的定向排列,形成类
似趋磁细菌体内的磁小体链状结构。作者认为,由于磁铁矿晶体存在着固有的磁偶极,晶体之间的磁偶极作用力驱动着磁
铁矿颗粒自发组装成定向排列的链状结构。这就揭示了在趋磁细菌体内磁小体的矿化及组装链形成过程中,除了生物蛋白
影响外,磁小体颗粒之间的磁偶极吸引作用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生物蛋白和晶体化学因素可能在趋磁细菌体内生物矿
化过程中协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74.
日本海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古环境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海末次冰期交替出现的深色层与浅色层可能记录了格陵兰冰芯指示的Dansgarrd-Oeschger旋回冷暖变化。本文对取自日本海南部KCES1岩芯纹层沉积物进行了高分辨率XRF岩芯扫描地球化学测试,运用因子分析来判别沉积物不同组分和来源。结果显示深色纹层中指示陆源碎屑来源元素Al,K和Ti含量较高,而代表生源组分的元素Ca和Sr含量较低;浅色层相反。深浅色纹层元素含量变化指示的陆源碎屑输入波动记录了Dansgarrd-Oeschger旋回信号,与冷期相比,在温暖期钻孔沉积物中较多的陆源碎屑可能是由加强的东海沿岸流带入日本海。末次冰期格陵兰和北大西洋等高纬地区气候变化导致大气环流和/或洋流系统发生改变,从而对东亚季风降水的调控可能是造成KCES1岩芯中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76.
77.
78.
西昆仑柳什塔格峰西侧火山岩的特征、时代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昆仑麻扎-康西瓦-苏巴什结合带的柳什塔格一带发现了一套火山岩建造,主要由强蚀变玄武岩、绿帘阳起石岩、阳起石岩(原岩为玄武岩)组成,上覆少量深水沉积岩.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玄武岩浆,形成于洋岛环境,因此它是一个古结合带大洋洋壳的残留.采样作Rb-Sr等时线年龄分析,时代为震旦纪(563±48Ma),说明麻扎-康西瓦-苏巴什结合带所代表的洋盆在震旦纪就已经存在.这个发现对重新认识麻扎-康西瓦-苏巴什结合带的演化时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姚振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79,(4)
本文系辽宁区测一队、长春地质学院、沈阳地矿所协同对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研究成果中由长春地质学院所承担的岩石地层学专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刘志英、何起祥、杨珊珊及辽宁区测一队岩矿室参加室内外工作,孟祥化及王东坡老师对工作给予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80.
文章以马雄锑矿发生跑车事故为例,经过分析研究和反复试验,找出了跑车的原因,并研制出了可避免跑车的阻车器,有效地遏制了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