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地下水灰色加权模型及其水文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水文地质系统的输入是部分确知的灰色信息,但系统的灰色加权模型的预测精度,却主要取决于原始观测数据列水文地质背景的清晰程度。这主要反映在建模所选用的长观资料的可靠性与代表性上。  相似文献   
352.
353.
354.
国内外地下水人工补给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国外概述近二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由于工农业用水量迅速增加,地下水的天然资源已日渐匮缺,并产生了一系列相应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地下水人工补给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并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许多国家把地下水人工补给作为恢复  相似文献   
355.
北京地面沉降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发生发展与半个多世纪城市的快速扩张密不可分.从整个北京平原地下水系统出发,梳理多年时间序列(1950-2015年)的城市发展规模、人口、水资源及开采动态等数据,结合遥感技术解译不同年代北京平原的不透水面变化,分析其对降雨入渗补给量的影响;构建整个北京平原含水层-弱透水层三维结构系统,借助PMWIN软件建立区域尺度的地下水流-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利用长期水位及沉降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开展长时间序列的北京平原地下水水头场与地面沉降演化模拟,研究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北京平原多层含水层系统渗流场演变与地面沉降响应特征.研究表明:长时间尺度区域地下水流场-地面沉降演化模拟基本再现了地面沉降形成和发展演化的过程;北京地下水开采历史与地面沉降发展历史具有一致性,而不同沉降区地面沉降发展受地下水开采和城市发展双重控制,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56.
文中所叙述的无级比例尺信息提取技术,是基于GIS空间处理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空间查询方法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数学方法,进行模型研究并最终在集成开发环境下模拟并实现了信息提取的过程。本模型的研究是以北京市城区道路为基础研究数据,在DOTNET语言环境下结合ArcEngine9.0组件技术建立信息提取模型,在实验中反复修改模型参数,在保持北京市城镇道路整体轮廓的同时,最终形成了城镇道路的无级比例尺信息提取模型。  相似文献   
357.
地貌发育演化研究的空代时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貌的发育在特定的条件下往往呈现空间分布上由“新”至“老”的过渡,据此,对地貌类型与特征在空间上的序列采样,即可为研究某种地貌的个体发育提供基本依据。该方法即为地貌学研究中的空代时。本文首先介绍了空代时方法产生的背景与基本概念。分析了近年来空代时方法应用于河流地貌、构造地貌、河口海岸地貌等不同地貌类型演化过程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空代时方法在地貌学研究中的适用条件、影响因素及分类体系,并提出了地貌学空代时的研究范式。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海量的地理空间数据,运用空代时方法研究多种空间尺度下的地貌演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结合现有的物理机制和统计规律,构建集形、数、理一体化的地貌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358.
北京-天津(京津)城际铁路经过地面沉降漏斗边缘,其安全运营随着不均匀沉降的增加而威胁增加。采用时序干涉测量技术监测铁路沿线地表形变,结合剖面分析与时序分析方法探讨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响应特征,揭示铁路沿线不均匀地面沉降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梯度可以很好地体现区域地面沉降不均匀性,研究区可压缩层厚度、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铁路运行等均与地面沉降呈现正相关关系。可压缩层的存在为沉降发生的基础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与铁路运营为沉降产生的主导条件,二者的时空分布情况共同决定不均匀地面沉降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359.
基于PS-InSAR技术的天津地面沉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360.
正2012年11月16日,笔者跟随国培计划(2012)——中学骨干教师华中师大地理班观摩了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地理教师龙泉的"河流地貌的发育"公开课,感触颇深。深深地被他那种开阔的地理视野、开放的地理课程观、科学家式的教学思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所吸引。对于一些教师难以习惯的新课程教学环境,难以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