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259篇
地质学   239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51.
主要介绍了我国在“九五”期间实施的前兆台站流体测项的数字化中推广的仪器型号、主要性能指标及改造的规模,观测取得的成果及其有待完善的技术问题;简要介绍了我国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中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的布设,观测井下地下水特征,数字化观测技术系统及建设的基本结果;最后介绍了流体学科前兆台站分级分类管理的改革意向。  相似文献   
552.
震前井孔水位异常的报道,国内外已屡见不鲜,本文介绍的是1984年11月北京塔院井捕捉到的一组典型的异常实例,包括水位的趋势异常,水位与气压的正相关异常、短临突降及水位固体潮畸变等。 塔院井位于著名的深大断裂—黄庄—高丽营断裂带的中段,井深361米,观测层为中侏罗系凝灰岩裂隙承压含水层。通过近十年的观测,已查明其正常水位变化的规律,即多年趋势性下降的背景上年变规律清晰,较清楚地记录到水位固体潮、水震波、气压效应及降雨荷载效应等多种地壳应力应变微动态信息。表明,该井井位好,对地壳活动的反映能力较强,已弄清正常动态特征,具有捕捉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可能性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53.
利用CINRAD/SC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支持组播传输的功能,将组播技术应用于雷达资料实时共享网络的组建中,在已经建成的市县宽带网络基础上,实现市到县雷达数据实时共享,使县级台站除不能对雷达工作方式进行控制外,对雷达回波的其他显示功能和地图信息设置均等同于雷达站,解决了以往雷达资料共享中因雷达完成体扫、数据存储、数据上传和下载等环节所造成的延时问题,为基层台站依据雷达回波实时变化特征,及时准确地指挥人影作业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54.
利用2020年5—9月Grapes_3km、华东、华北、东北中尺度区域模式降水预报资料和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产品数据集1 h降水资料,基于邻域法对副热带高压外围850 hPa切变线、东北冷涡、500 hPa高空槽、台风、台风外围500 hPa高空槽和850 hPa切变线5类影响系统下环渤海区域的短时强降水预报(≥20 mm·h-1)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5 km邻域时,各区域模式在环渤海区域短时强降水预报的FSS和命中率都很低,随着邻域增大,从50 km邻域开始,检验结果给出了当预报存在位移偏差时有价值的评分结果。第5类影响系统下的短时强降水,Grapes_3km和华东区域模式分数技巧评分(FSS)分别于250 km和300 km邻域达到了最低预报技巧,其他区域模式各邻域均未达到最低预报技巧。其他影响系统下的短时强降水,4种模式各邻域FSS均未达到最低预报技巧,在各邻域华北区域模式对于第2、3、4类影响系统下的短时强降水预报FSS高于其他模式,Grapes_3km对于第1类影响系统下的短时强降水预报FSS高于其他模式。根据命中率和空报率的检验结果,Grap...  相似文献   
555.
珠江三角洲地区天气类型与污染潜势及污染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19  
利用1986—1993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的污染浓度资料和天气资料,计算了不同月份各种天气类型下大气污染物浓度超过二级标准的频率,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天气类型和地面空气污染浓度之间的定性关系。发现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如SO2、NOx、TSP、CO)不仅与当天的天气类型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与前几天的天气类型的持续时间、地面气压场和高空气压场的配置、锋面移动的快慢、热带气旋的影响等天气因素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556.
利用山东滨州市7个国家气象站与61个人影作业站点观测资料,结合高空观测及探空、ECMWF再分析等资料,对2001—2011年滨州降雹时空分布特征、天气系统和物理量特征、降雹形势分型和预报方法进行研究。得出:(1)降雹日数年均8.6次,总体呈现明显下降的年际变化特征;4—10月可降雹,6—7月降雹最多;降雹主要出现在14时—翌日02时;北部沿海相对较多。(2)降雹形势主要有5种类型:冷涡型降雹、低槽型降雹、横槽型降雹、西北气流型降雹、其他小范围降雹。根据冷涡中心位置冷涡型划分为两个关键区;低槽型可分为前倾槽、阶梯槽、较深低槽、与中低纬度共同作用的槽;横槽型降雹范围广、破坏性大;西北气流型存在连续性。(3)4类13种物理量具有不同分布特征和变异系数,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不同月份、不同降雹影响程度和影响系统,物理量具有较明显差别。(4)0℃层高度在1370~5331 m时,7种物理量可用于预报冰雹,K≥17℃、T_(850-500)≥25℃、LI≤2℃、SRH≥0.1 m~2·s~(-2)、SSI≥240、SWEAT≥100、Cape≥2 J·kg~(-1)时可能降雹。6月、7—8月和其它月分别有3种、1种、3种物理量指标组合可用于预报冰雹,物理量的组合和数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557.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2日上午,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省水电厅、省水利学会四个单位在省科技馆联合举办了纪念活动。会议由省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省人大常委周琳主持,省气象局副局长张裕道、省水文总站总工程师张继先、省水电厅副厅长王鉴成、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孟广业结合我省实际,作了“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轻自然灾害服务”的专题报告。省科协副主  相似文献   
558.
利用1961--2007年滨州市所属7个县(区)气象站逐日降雨资料,分析了暴雨、大暴雨和局部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滨州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性,其年代际分布特征呈波浪型起伏变化,暴雨站次数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十分相似;滨州暴雨的分布特征为南北多、中间少,而大暴雨则呈由西南向东北增多的趋势。另外,暴雨局地性很强,全市性暴雨较少且主要发生在7,8月份;以单日暴雨为主,连续性暴雨以2天居多。  相似文献   
559.
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持续性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上游的暴雨是造成该区域和长江中下游洪涝的主要因子,研究长江上游的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持续性暴雨特征对防灾减灾有着重要意义。应用历史天气图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气候整编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和天气学方法,分析了1961 2011年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持续性暴雨特征。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局地持续性暴雨通常持续3~4天,持续时间最长的暴雨发生在湖北武汉,为10天。整体上,高原地区较周边地区暴雨发生率相对低,局地持续性暴雨有4个降水高频中心,西藏东南部降水高频中心的波密发生频次最高,为15次;四川西部至中东部暴雨高频区持续性暴雨发生范围最广;另2个高频区为云南南端及湖北中东部地区。青藏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区域持续性暴雨以持续3天为主,7月发生频率最高,21世纪以来,暴雨中心有向东移动的趋势。通常持续性暴雨过程伴随高原低值系统活动,其中西南低涡是最主要的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560.
对2004年夏季安徽省降水以及850 hPa涡度、水汽通量散度场进行Morlet小波分析,结果发现:6月中下旬,三者都存在着2~6 d,7~15 d以及18~30 d的振荡周期,并且三者的各频带的低频分量与实际降水距平的对应关系较好。其中18~30 d低频涡旋系统和水汽通量散度具有源自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自西南向安徽省传播特征;7~15 d低频涡旋系统主要是沿着中纬度地区自西向东传入安徽省,低频水汽通量散度则由低纬度地区自南向北传入安徽省。6月中下旬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沿东南-西北向移动的7~15 d低频气旋和反气旋波列,以及安徽省附近低层流场的2~6 d高频变化,为其6月中下旬的三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