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0篇 |
免费 | 172篇 |
国内免费 | 2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6篇 |
大气科学 | 141篇 |
地球物理 | 99篇 |
地质学 | 559篇 |
海洋学 | 50篇 |
天文学 | 70篇 |
综合类 | 100篇 |
自然地理 | 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992.
黔西南高砷煤中砷赋存状态的XAFS和铁的Moessbauer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XAFS)和铁的穆斯堡尔谱(Moessbauer)对黔西南高砷煤中砷和铁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高砷煤中的砷主要以高价砷的形式存在,也有少量以As2O3、砷黄铁矿、砷硫化物的形式存在。除1个样品中的铁全部以顺磁性针铁矿或超顺磁性的针铁矿的形式存在外,其它样品中的Fe主要是黄铁矿中的Fe,约占全铁的60%一91%;其次是黄铁钾矾中的Fe,约占全铁的9%一40%。 相似文献
993.
珠江流域的西、北江洪水传至王水市思贤窖后,通过自然调节,汇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经八大口门分流出海。马口水文站位于西、北江三角洲同河区的顶端,该站防洪警戒水位为6.SOm,]951~1993年实测最高水位为9.63m。自1951~1988年的38年中,只有4年(1962、1968、1976、1978)出现最高水位超过9.0011,其中在6~7月份出现的机会达75%,故本文将>9.00m的洪水称为大洪水。西、北江流域出现大范围的持续性强降雨是大洪水的直接成因,探讨持续性强降雨过程,对做好洪水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4次大洪水前期的天气形势特征1.1500hP… 相似文献
994.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小梁山背斜构造,陆源碎屑和湖相碳酸盐混合沉积广泛发育,地层岩石类型多样,测井响应特征复
杂,岩性识别非常困难。结合岩石物理实验数据(铸体薄片、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碳氯分析)和测井资料,对研究区混
积岩岩石组分的类型、粒度和质量分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以岩石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和测井响应特征为依据,对岩性进行
了简化归类,建立了测井资料识别岩性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ΔGR、Δlg(LLD)和M 参数绘制了混积岩岩性识别电性组合图,并建
立了岩性质量分数计算模型,形成了一套小梁山地区测井岩性综合识别方法,为小梁山地区的储层测井评价和综合地质研究奠定
了基础,对中浅层混积岩的测井解释研究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杂,岩性识别非常困难。结合岩石物理实验数据(铸体薄片、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碳氯分析)和测井资料,对研究区混
积岩岩石组分的类型、粒度和质量分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以岩石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和测井响应特征为依据,对岩性进行
了简化归类,建立了测井资料识别岩性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ΔGR、Δlg(LLD)和M 参数绘制了混积岩岩性识别电性组合图,并建
立了岩性质量分数计算模型,形成了一套小梁山地区测井岩性综合识别方法,为小梁山地区的储层测井评价和综合地质研究奠定
了基础,对中浅层混积岩的测井解释研究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坑角效应是基坑空间效应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但目前对带多阳角深基坑的坑角效应还缺乏具体且深入的研究。以海南滨海软土地区两垂直相交的综合管廊狭长深基坑工程为依托,利用Plaxis 3D建立了两种典型施工模式下带多阳角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深基坑开挖的三维数值模型,对由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支护结构变形以及支撑轴力等开展了细致的对比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坑角效应对其分布形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两种典型施工模式下,综合管廊狭长深基坑的地表最大沉降变化区间约为0.11%He~0.67%He,且支护结构的最大侧向变形与开挖深度之间的上下限值分别为0.25% He、1.35%He。整体而言,在完全对称的施工模式Ⅱ下,基坑周围土体的地表最大沉降和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均低于施工模式Ⅰ的计算结果;但在施工模式Ⅱ下,基坑开挖过程中在阳角的两个临空面方向均表现为显著的坑角效应,而在施工模式Ⅰ下,仅在阳角形成之后的单一方向上表现为明显的坑角效应。坑角效应的影响范围约为2倍的开挖深度,在坑角效应的影响范围内,基坑周围土体的地表沉降、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以及支撑轴力均较坑角效应影响范围以外的计算结果显著降低。研究认为,若在带多阳角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处的深基坑设计中合理考虑坑角效应的影响范围及其发挥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998.
鲁西花岗-绿岩带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典型代表.表壳岩系包括泰山岩群、孟家屯岩组和济宁岩群.其中,泰山岩群是鲁西地区规模最大的表壳岩系,曾认为形成于新太古代早期,而济宁岩群曾认为形成于古元古代.根据野外地质和表壳岩系及相关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本文对表壳岩系形成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1)新太古代早期(2.70~2.75Ga)表壳岩系,包括原泰山岩群的雁翎关岩组和柳行岩组下段的大部分及孟家屯岩组.2)新太古代晚期(2.525~2.56Ga)表壳岩系,包括原泰山岩群的山草峪岩组、柳行岩组上段和下段的一部分及济宁岩群.它们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BIF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这是华北克拉通迄今唯一分辨出新太古代早期和晚期表壳岩系的地区. 相似文献
999.
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中段的冶勒变质杂岩体中分布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首次发现微古植物化石,计有11个属36个种,时代确定为中新元古代蓟县系一青白口系,为岩系的划分及归属提供了依据,证实有褶皱基底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泥石流发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从人类活动、地质、地形和气象水文条件4个总目标和19个子目标,建立了泥石流易发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目标因素等级及权重,对邱家沟,天须沟和长坡沟泥石流易发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邱家沟泥石流易发性最大,天须沟次之,长坡沟最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