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相向开挖20 km以上的超长隧道,洞内施工环境复杂,相关的洞内外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案例较少,也无超长隧道测量的相关标准规范,导致洞内测量横向摆动难以控制。为给超长隧道建设提供贯通前误差预估,本文分析了横向贯通误差来源,研究了洞外、洞内控制测量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规律,估算了洞外GNSS、测角误差、测距误差等对横向贯通的影响值,设计了洞内仿真计算试验,试验顾及了对中误差、观测误差等因素。在不同测角精度、不同导线边长条件下,推导并仿真计算了20~30 km范围内不同隧道长度的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值。结果表明,提高测角精度对横向贯通精度增益效果明显,仿真计算的结果准确可靠,且以2 km隧道长度为划分区间,获得了超长隧道洞外、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62.
四川、甘肃地区VS30经验估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于工程场地条件的判断依据主要是地表以下20m深度范围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简称VS20。相比之下,国外应用较广的是地表以下30m深度范围内的等效剪切波速,简称VS30。这种差别导致国内科研工作者在应用国外的地震工程、工程抗震模型时经常遇到对场地条件描述不准确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根据147个四川、甘肃地区国家强震动台站20m左右深度的钻孔剪切波速数据,利用延拓方法、场地分类统计方法以及基于地形特征的VS30估计方法研究各台站VS30与VS20的经验关系,对比发现基于速度梯度延拓的结果最为可取。参考国际上通用的Geomatrix Classification场地分类标准,最终得到四川、甘肃地区各类场地的平均VS30,此结果可以为缺乏钻孔数据的工程场地的VS30估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河西绿洲区春小麦蒸腾蒸散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张掖绿洲区利用浮力称重式蒸散仪对春小麦蒸散量进行了测定,对蒸散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田的日蒸散量在白天12:00~16:00达到最大,夜间20:00~08:00最小甚至呈负值。灌溉前后蒸腾强度出现峰值的时间有所变化。但灌溉以后,蒸腾与蒸散量均呈增大趋势。日蒸散量随着净辐射的增加而加大。在小麦不同的生育阶段,蒸散量有所不同,小麦拔节以前较小,拔节以后开始增大,灌浆期达到最大,接近成熟时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4.
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新生代隆坳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鲁西隆起的抬升史,研究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之间的隆-坳演化关系,进一步揭示渤海湾盆地的演化特征,主要利用裂变径迹分析和裂变径迹t-T模拟方法建立了新生代鲁西隆起的抬升史和济阳坳陷的沉降史。鲁西隆起三期抬升史分别为62~53Ma、44~37Ma和23~20Ma,济阳坳陷在65~46Ma和46~38Ma期间为快速构造沉降期,构造沉降量大,23Ma左右坳陷抬升。对比研究表明,新生代鲁西隆起的抬升与济阳坳陷沉降之间存在隆-坳耦合关系。鲁西隆起的抬升控制了济阳坳陷烃源岩的形成、油气运移时间和油气分布由南向北迁移,并为济阳坳陷古潜山油藏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研究还认为,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的隆坳耦合关系是渤海湾盆地及周边山系盆山耦合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5.
66.
崔天顺  陈大克 《湖南地质》1995,14(3):162-166
对金矿区石英的形态、成分、热发光、包裹体、红外谱的研究,可推测成矿热液来源方向,矿区剥蚀程度,以及矿区深部是否有远景。白桦岭石英脉型金矿中的石英假六方晶形、杂质含量高、热发光积分强度大、并且多峰、包裹体的爆裂脉冲数大并具多峰、红外吸收谱向低频偏移大为富矿标志。  相似文献   
67.
介绍孙达武教授从湿热、痰瘀、正虚治疗痛风的经验。孙教授认为痛风总属本虚标实之病,正虚为痛风发作之本,里湿不化为发作基础,而痰浊、血瘀则为发作之标,也是贯穿整个发病过程的重要病理产物与因素。孙教授临证时强调局部与整体兼顾,分期与辨证相合,并确立分消湿热、祛痰化瘀、补益脾肾的治疗大法,发作期重以祛邪,缓解期重以扶正,并以自拟宣痹通络方为基础方,因人随症加减施治,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68.
69.
中东急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力影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年平均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东急流强度和位置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南北温差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东地区上空西风带的强度和位置的垂直结构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西风中心强度较大,夏、秋季西风中心强度较小;600hPa以上,冬、春季西风中心位置偏南,夏、秋季西风中心位置偏北。各季节的所有高度上,200hPa的西风中心风速最大。2)中东急流的强度和位置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半年(11月—次年4月)中东急流较强,南北位置基本维持在27.5°N附近;夏半年(5—10月)中东急流较弱,5月后急流中心位置偏北,6—9月位于40°N附近,10月南撤至32.5°N。3)中东急流的强度和南北位置变化与500~200hPa整层平均的南北温差的对应关系很好,根据热成风原理,认为南北温差的季节性变化对中东急流的强度和南北位置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0.
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7.0级地震是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之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又一次大震级逆冲型地震.与汶川地震相比,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没有地表出露,断层的滑动角更大,其逆冲性质更强烈.本文挑选了芦山地震中断层距小于200km的45条强震动记录,基于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了上盘和下盘台站地震动参数相对于衰减关系的对数残差.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上下盘效应明显,近断层上盘地震动的高频成分要高于同断层距的下盘;上盘地震动衰减要明显快于下盘.地震动衰减关系用简单的一个距离参数很难描述近场断层尺寸效应的影响,也很难模拟地震动上下盘效应.因此,在近场强地面运动模拟中,应多考虑有限断层模型,以模拟断层的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