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在海平面变化和海陆变迁的研究中,需要对海岸平原沉积物中所含的微体古生物(如硅藻、有孔虫等)和贝壳进行鉴定,统计出各个层位不同种属的百分含量。再根据各层位不同的微体古生物或贝壳的组合,区分海陆相沉积及恢复海岸平原的古环境。由于微体古生物或贝壳的鉴定较为复杂并受分析鉴定者熟练程度的制约,或沉积物中的微体古生物或贝壳还常因保存不好,往往难以得到连续系统的鉴定结果。因此,近年来,在国外一种操作简便的判断海岸平原沉积环境的方法———沉积物的粘土混浊水导电率的测定方法被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对样品的要求不高,无论是新…  相似文献   
112.
基于Logit 模型的世界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农作物播种面积动态变化因其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人-地 关系”中人的角度出发, 利用多元Logit 模型初步建立了全球尺度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模 拟系统, 分析研究了未来30 年内世界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模型建立思路是: 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是农户作物选择行为的直接结果, 而选择何种作物进行播种是由作物效用决定的。因此, 利用离散选择理论, 选择影响作物效用大小的主要解释变量建立效用函数, 动态模拟农户作物选择行为, 并得到这种选择行为所带来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变 化的时空特征。模型建立后, 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2001-2003 年统计数据和2001 年MODIS 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产品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模型运行可靠, 和实际状况吻合较好, 可以应用于未来情景模拟分析。其后, 以5 年为步长, 模型对世界四大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 在2005-2035 年间的播种面积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 从全球作物总播种面 积变化差异、四大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和不同区域内四大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是不相同的。 虽然目前模型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但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现在和未来农业土地利用的复杂动态变化提供帮助, 模拟结果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3.
气象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进入"冷战"以后,全球每年气象灾害直接造成的损失超过战争的损失,加之与气象密切相关的农业、林业、火灾、污染、地质灾害、海啸、疾病等有关灾害,则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4.
近年来,鹤壁市国土资源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两保一高"的总体要求,努力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下工夫,积极探索保障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5.
3月3日,鹤壁市首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在互联网上挂牌交易成功。据悉,这在河南省尚属首例。 该宗地位于鹤壁市渤海路南、大白线东,面积23765.6平方米,属城镇混合住宅用地。经过竞价,最后由河南意天置业有限公司以501万元的价格成功竞得。  相似文献   
116.
我国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大气化学是一门海洋化学与大气化学交叉的新学科。中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与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同步成长。30多年来, 随着南极科学考察的经验积累和数据集成, 我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关键过程研究即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碳、氮、硫、磷、铁等的海气交换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的碳、氮、硫的海-气循环等研究, 取得了一批新的认知和成果, 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至今, 我国已开展了三十多次南极科学考察, 在这些考察中开展了南大洋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研究, 探究了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一些关键过程, 估算了硫、磷、氮、铁的海气交换通量。随着国家重大计划“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响应与反馈作用”项目实施及后续研究的开展, 对全球变化的敏感要素碳、氮、硫、铁在南大洋的源汇特征及其环境和气候效应等进行了研究, 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还对南大洋海冰区碳汇格局演变, DMS、MSA、N2O、Fe等的海气交换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了新认知。同时, 在对上述化学物种的实时走航观测关键技术研发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在站区大气污染特征分布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了解人类活动对站区环境的影响提供了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17.
在距离海堤较近的海中取淤会引起海堤较大的变形。针对某围海造地工程,选择常规的斜坡堤进行分析。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改变取淤位置与堤脚的距离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如果以10 mm为控制标准,取淤距离保持300 m是比较合适的。放松对位移的要求,取淤距离可以更近一些。  相似文献   
118.
冻融循环后筋土复合体加载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模拟野外实测降温过程,对筋土复合体进行开敞条件下的冻融循环,然后对筋土复合体进行加载破坏试验,得到加载过程中墙体的竖向变形与墙面的水平位移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其中土的本构模型采用Drucker-Prager(D-P)理想弹塑性模型,单元类型选用四节点平面等参单元,把筋材的作用等效成附加应力沿筋的方向加在...  相似文献   
119.
长白山泥炭湿地主要植物植硅体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白山地区常见的泥炭地25个属31个种植物进行了植硅体形态鉴定统计,共发现植硅体类型15种,它们分别是硅化气孔、棒型、扇型、板型、硅质突起、尖型、导管型、帽型、齿型、哑铃型、鞍型、多边帽型、毛发型等。除禾本科和莎草科、菊科部分植物植硅体含量高外,木贼科、堇菜科、茜草科、蓼科等部分植物植硅体的含量也较高。禾本科植物的短细胞植硅体对植物分类有意义,但可能因采样环境和种类差异等原因,长白山泥炭湿地禾本科植物的植硅体在形态和数量上都与其他区域同类研究结果有所差异,如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的菵草中新发现了含量丰富的枕木型植硅体,黍亚科的荩草和水稗中还发现少量帽型植硅体; 另外菊科兴安一枝黄花和齿苞风毛菊含有大量的特殊的尖形植硅体。硅化气孔宽度大小可指示环境湿度状况,对硅化气孔的数量和大小的深入研究将对古环境和古CO2浓度的恢复有一定帮助。长白山泥炭湿地植物的植硅体与植物的分类关系密切,湿地植物植硅体中硅质突起、棒型、哑铃型和尖型植硅体特征组合代表湿冷组合,本研究中的5块泥炭湿地植硅体的组合特征受纬度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0.
最近,记者从鹤壁市鹤山区政府获悉:位于该市西北15公里处的东齐村山崖谷底的大片岩层,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有关专家亲临考察,被确认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石灰岩古植物化石群。当记者来到现场时发现,该处古植物化石群岩体叶脉脉迹清晰,树干孔隙完整,形成非常壮观的奇景。陪同的地质专业人员介绍说,这些古植物化石群主要是树叶、树枝、树干外壳形成的印模,可直观厚度5~6米的古植物化石,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