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494篇
海洋学   16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目前,1∶5万地质填图规范中缺少对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填图方法的系统总结。以塔里木东北部坡北基性-超基性岩体为例,开展专题地质填图实践,在岩体地质、地球物理、遥感和地球化学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问题、地质填图、矿床预测相结合的填图方法。将坡北基性-超基性岩体作为一个岩浆序列,根据岩浆性质与含矿性特征划分为2个岩浆亚序列,5个岩浆单元,分别对应不同的岩性组合。与岩浆亚序列相对应存在2类岩浆矿床,其中赋存铜镍矿化的岩相主要为橄榄岩相,含磁铁矿、钛铁矿的岩相主要与辉长岩、辉长苏长岩、辉石岩相有关。从野外踏勘、实测剖面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基性-超基性侵入岩1∶5万专题地质填图的方法,为此类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72.
1998年9月,在洛阳市北郊北窑村的黄土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为研究黄土时期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北窑遗址位于洛阳市河南岸的三级黄土堆积阶地,高于现代河床约20m。遗址地层如图所示,由上而下,第1层为灰黄色黄土,厚307m;第2层为棕红色古土壤,厚3.37m;第3层为灰黄色黄土,厚2.27m;第4层为深灰黄色黄土,厚2.19m;第5层为棕红色古土壤,厚2.05m。总厚12.95m。据热释光测定,第2层顶部年龄为30110aB.P,属马兰黄土中的古土壤层(L1S);第4层顶部年龄为51370aB.P,底部年龄为85000aB.P,属马兰黄土(L1)…  相似文献   
373.
安徽南部下石岩统—下二叠统有孔虫化石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安徽南部贵池-东至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中首次发现丰富的有孔虫化石,经系统研究在上石炭统建立了两个组合,下二叠统建立了三个组合,并与国内相应地层有孔虫组合进行了对比。从而填补了该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有孔虫生物群的空白,丰富了生物群的内容,并讨论了林阶在该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374.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旧石器遗址的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底,北京大学博士生岳升阳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发现了古人类活动的遗迹。经专家确认,这是一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在北京市区范围内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北京平原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和自然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东方广场工地地貌上属于由永定河冲积扇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该地的第四纪沉积物据钻孔和地基基坑揭示,主要为河流相的粉砂质粘土、粘土质粉砂、砂和砾石层。施工中揭露出来的古人类遗迹,分别见于工地东南区地下10.8m和12.0m的砂层之中。根据岩性特征,可以将地表以下6.68~12.70m之间含有文化层的地层剖面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粒度较粗,主要由灰黄色细砂和中砂组成,下细上粗,  相似文献   
375.
根据库鲁克塔格、孔雀河露头区及其南盆内深部资料 ,尤其是多种类型的深水沉积的鉴别 ,得以建立区内地层及沉积相格架。分析表明 ,裂陷槽内南华系—奥陶纪地层属于同一构造环境的产物 ,沉积以深水陆棚 -槽盆相为主体 ,相带呈东西向展布 ,其空间分布范围比传统认识要广大得多。裂陷中心在孔雀河地区 ,南翼在盆内覆盖区北缘 ,原库鲁克塔格地区仅是其北翼 ;满加尔则是其南翼向南延的边缘坳陷 ,从而深化了其时空展布及构造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376.
为有效提高建筑中屋盖的抗震性能、节约建筑施工成本,深入研究大跨度钢、木混合结构屋盖的抗震性能。基于一个工程实例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从基本周期与抗侧刚度比、地震作用估算、承载力设置、抗震变形验算、连接与基础设计五个测试参数展开,在此基础上确定预应力拉索的地震响应及张拉控制应力。设计的混合屋盖是使用4道X形布置的屋面预应力主索与外柱斜拉索结构,这样是确保屋盖结构在地震下能够有效工作,根据该结构结合一工程实例展开大跨度钢、木混合结构屋盖抗震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大跨度钢、木混合结构屋盖相对单一结构屋盖而言,抗震性能更强;同时实例分析表明,在多向地震输入下大跨度钢、木混合结构屋盖的各个构件中,内柱是抗震性能较弱的部位。  相似文献   
377.
浅析华北板块中元古代—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区域地层层序特征、沉积 生物 构造古地理的综合分析 ,提出华北板块经历了中、新元古代边缘裂陷阶段和古生代全域性差异升降阶段两大构造演化阶段。其中 ,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中元古代强裂陷亚阶段及新元古代弱裂陷亚阶段 ;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早古生代弱差异升降亚阶段和晚古生代强差异升降亚阶段。其间发生了 3次划时代的构造运动 ,即芹峪运动、蓟县运动和秦皇岛运动 ,这些运动均影响板块全域 ,成为划分板块构造演化阶段的标志。每次构造转换后均出现特征鲜明、近乎覆盖全域的同期、近同期的沉积标志层。分析表明 ,华北板块在中元古代至古生代长达 15 0 0Ma间 ,似乎从未经历过大规模的水平挤压运动 ,即没有与毗邻大板块有过大规模的碰撞与对接 ,而是长期独自发展 ,漂移、徘徊于赤道两侧低纬度区或在中低纬度区。  相似文献   
378.
新疆北山地区中坡山北镁铁质岩体岩石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中坡山北镁铁质岩体位于新疆北山裂谷带的中带,岩体形态为相互联通的岩盆状,出露面积约180km~2。由角闪辉长岩、橄榄辉石岩、橄榄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和斜长岩组成,岩相带呈同心环状展布,相互间呈渐变过渡关系。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为274+4Ma。岩相学、岩石化学、造岩矿物晶体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了非常发育的分离结晶作用。橄榄辉石岩和橄榄辉长岩主要由早期结晶相聚集而成,橄榄石是最初的液相线相,单斜辉石是数量最多的分离结晶相。斜长岩由残余岩浆结晶而成。母岩浆应该是高镁的拉斑玄武岩浆。Nd、Sr、Pb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充分证明了岩浆与围岩之间的物质交换。同化混染作用明显地改变了侵入岩的同位素组成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除斜长岩外,各种岩石的TiO_2、Na:O、K_2O、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稀土元素丰度均很低,受同化混染作用影响较小的样品的ε_Nd(t)=+6.80,这些特征证明其岩浆源区属亏损型地幔。FeO~*和SiO_2含量证明,熔融作用开始时,源岩为二辉橄榄岩;当熔融作用持续到一定程度时,源岩物质转化为方辉橄榄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明,熔融作用发生于尖晶石稳定域内。综合各方面要素可以证明,中坡山北岩体是塔里木板块二叠纪期间第四种类型地幔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79.
红石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新疆北山地区,岩体平面为长条状,出露面积大于100 km2。岩体的堆晶韵律和堆晶旋回发育,属典型的层状岩体,每个旋回之间为突变接触关系,旋回内部为迅速或渐变过渡关系。岩石类型丰富,主要有纯橄岩、(含长)单辉橄榄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少量辉石岩。橄榄石和铬尖晶石是重要的早期结晶矿物。通过电子探针分析证明:橄榄石的Fo值为76~90.2,总体上随基性程度的降低,Fo降低。铬尖晶石Cr#为54~69,变化范围较小,落于典型层状岩体的铬尖晶石组成范围。模拟计算表明,形成红石山岩体的地幔部分熔融程度高(17.29%~18.92%,平均为18.41%)、原生岩浆为高温(1 290℃~1 330℃)、高镁(Mg O=13.63%)的苦橄质岩浆,这为塔里木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80.
针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存在多种不同划分方案,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蜀南地区飞仙关组台地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露头剖面、岩芯、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岩性突变面、沉积相转换面、沉积物空间堆积样式的变化、早期成岩变化、电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识别出不同级次的11个层序界面,据此将本区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TSQ1和TSQ2)和10个四级层序,其中TSQ1可细分出6个四级层序,TSQ2可再分出4个四级层序,并将其与传统地层单位进行对比:三级层序TSQ1和TSQ2分别对应于飞一段+飞二段地层和飞三段+飞四段地层。通过层序地层对比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指出这些层序在全区均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和等时性,每个层序均具有快速海侵到缓慢海退的特点,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未发现低位体系域和凝缩段。层序与储层关系的研究表明,四级层序Ⅲ和Ⅷ是台内鲕滩这种有利储集相带的主要发育层位,所形成的滩相鲕粒灰岩储层与高位体系域的向上变浅序列和早期暴露及其所导致的大气淡水淋溶改造有关,平面上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