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5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碧口群火山岩性质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碧口群火山岩系分布在扬子地块北缘、秦岭造山带南侧。碧口群火山岩系具大陆裂谷火山岩特点,形成于大陆裂谷作用构造环境。火山岩系特征为:① 具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火山岩系由基性火山岩(细碧岩及细碧质凝灰岩)及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及石英角斑质凝灰岩)组成。② 基性火山岩包括两个岩浆系列的岩石,即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及拉斑玄武岩浆系列。③ 火山岩富集LREE及LIL。微量元素及同位素(SmNd,RbSr)研究表明,基性火山岩形成于相似于洋岛玄武岩源的地幔柱源,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重熔的产物。扬子地块北缘分布有碧口群、西乡群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大陆火山岩系,表明在这一时期大陆裂谷拉张火山作用发育,成为秦岭地壳的主要增生成壳期。  相似文献   
62.
呈狭长带状分布于北祁连山走廊南山北坡的中—晚奥陶世弧后盆地海相火山岩,兼具洋中脊玄武岩和岛弧火山岩的特点。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含有一定量的中性、中酸性火山岩;主要为熔岩,并有相当数量的火山碎屑岩。弧后盆地型火山岩发育的地段,即弧后扩张强烈的部位利于富铜(锌)型(塞浦路斯型)矿化,近来在甘肃省肃南石居里沟地区发现的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为典型代表。矿体明显受火山机构制约的原生裂隙控制,矿化稍晚于火山作用,为海底热卤水(热液)对流循环成因。  相似文献   
63.
北祁连山古海底火山作用与成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概要介绍了北祁连山造山造山之前的构造火山夺浆演化历史,成矿类型和成矿背景条件。文章指出:在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开合过程中,相伴发生的大规模海相火山同作用和受海底热液循环体系制约的块状硫化物成矿作用,是该造山带地质历史发展中两个最鲜明的特色,也是该区地质研究中两个最为关键且互相关联的应当给以特别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64.
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开始于65Ma左右,大约在45/40Ma完成,之后转入碰撞后阶段至今。碰撞过程(~65~40Ma)中,已消减的新特提斯大洋板片回转,不仅导致会聚速率提高,还诱使青藏岩石圈之下的对流软流圈上涌,并发生减压熔融,产生碰撞期(或同碰撞)火山作用。西藏中部和南部的古新世一始新世早期(~65~40Ma)火山岩即是此碰撞期(或同碰撞)火山作用的产物。该碰撞期(或同碰撞)火山岩系并非是单一的长英质中酸性火山岩,其成分变化很宽.从玄武质到流纹质均有发育。它们源于成分为ENd(t)≈+3、87Sr/88Sr(f)≈0.705和La/Nb≈0.8的软流圈源。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古新世一始新世早期基性熔岩可以划分为高Ti/Y(HT,Ti/Y≥500)和低Ti/Y(LT,Ti/Y〈500)两个岩浆类型。LT熔岩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LT1和LT2等两个亚类。HT和LT1熔岩为未遭受地壳混染的基性熔岩,以具有高Nb/La值(0.88~1.53)和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曲线上缺乏Nb、Ta和Ti负异常为特征;而LT2熔岩却为受到了强烈地壳混染的基性熔岩.其Nb/La值很低(O.20~0.49),Nb、Ta和Ti明显亏损。西藏中部拉嘎拉玄武岩和邦达错碱性玄武岩的化学演化受控于橄榄石(ol)+单斜辉石(cpx)结晶分离作用;而西藏南部林子宗火山岩系的化学变异则是经受了辉长质结晶分离作用。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青藏高原古新世一始新世早期基性熔岩并不是单一母岩浆结晶分离的产物。遭受地壳混染的LT2熔岩的Sr—Nd同位素变化特点与其软流圈源熔体上升过程中所卷入的不同岩石圈组分有关。下地壳组分的卷入导致典中组、帕那组和拉嘎拉玄武岩的LT2熔岩具有低-负εNd(t)值(+1.3~-3.9)和较低87St/86Sr(f)值(0.7046~-0.7065);而达孜基性火山岩和年波组的LT2?  相似文献   
65.
北祁连山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动力学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笔者以区域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动力学为主线,从研究区域火山岩岩石学的角度探索北祁连山古板块构造体制与火山岩浆作用的关系,主要强调区域上不同特点火山岩的成因,其形成应直接与构造环境有关。作者的研究查明,从元古代末至泥盆纪,北祁连山经历了一个由大陆裂开→大洋化→洋盆扩张并俯冲消减→沟、弧、盆体系形成和完善→洋盆收缩闭合→碰撞造山的全过程,每一阶段均发育有相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海相火山活动。经确定有如下5种特定的火山岩浆产生环境:(1)元古代末-寒武纪大陆裂谷型火山作用,(2)寒武纪末-早奥陶世洋脊-洋岛型火山作用,(3)奥陶纪岛弧火山作用,(4)中-晚奥陶世弧后盆地火山作用,(5)晚奥陶世-志留纪海盆闭合期火山作用。作者的研究揭示,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与拉张环境下火山岩浆的产生密切相关。因为海底循环的热卤水在此类矿床的形成中起着决定作用,而这种循环作用受与拉张环境相伴的局部高热流和海底火山活动所驱动。  相似文献   
66.
南秦岭碧口群海相火山岩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晚元古代碧口群海相火山岩分布于扬子古板块西北缘,本文通过火山岩岩相学及微量元素研究,对该群火山岩的岩浆系列,岩浆作用以及产出地质构造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碧口群海相火山岩由火山相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及次火山相的钠质辉绿岩组成,岩相学资料表明本区细碧-角斑岩系是由偏富钠的细碧岩浆直接结晶形成,可借用“海底热卤水与岩浆混染”成因模式来说明细碧岩浆成因。火山相细碧角斑岩属钙碱岩浆系列,次火山相钠质辉绿岩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它们与产于火山岩系中的超基性岩组成蛇绿岩套,产于岛弧环境,按都城(1975)分类属I类蛇绿岩。该蛇绿岩组合为橄榄拉斑玄武岩浆深部分异序次喷发-侵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67.
68.
北大巴山碱质基性—超基性潜火山杂岩的辉石矿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大巴山碱质基性-超基性潜火山杂岩中有7种岩石含有新鲜的单斜辉石,它们分属于透辉石、普通辉石及霓辉石。单斜辉石可划分为5种成因类型:(1)斑晶、微斑晶及微晶;(2)深源捕虏晶;(3)半同源捕虏晶;(4)异源捕虏晶;(5)地幔型捕虏晶,本文涉及前4类辉石。单斜辉石的研究表明:(1)7种含辉石的岩石为同源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源岩浆为碱性-过碱性幔源岩浆。(2)初始岩浆形成于77km以下深度,上升过程中岩浆曾在3个不同深度储积。(3)岩浆上升至近地表处,在冷凝固结前曾有多次潜火山隐爆活动发生。(4)霓辉石捕虏晶的出现代表区内存在另一种碱基性岩浆活动。(5)辉石成分指示碱质基性-超基性次火山杂岩形成于陆边板内裂陷带。  相似文献   
69.
斜长石双晶的种类较多,在中酸性岩中出现频繁,多年来人们通过对双晶类型与斜长石组分(An值),岩石类型、晶出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作者对小秦岭地区五个中酸性浅成岩体及四个中酸性深成岩体中的斜长石双晶进行了测定,并获得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与前人研究结论,有的相同或相似,有一些则不相一致.现整理成文,供参考.根据原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小秦岭研究组资料,本文共研究了九个岩体,其中华山、  相似文献   
70.
细碧角斑质火山岩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碧—角斑质火山岩是海相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常含有具工业意义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和一些沉积铁、锰矿床,是开展大陆造山带火山岩地质矿产研究必须涉及的重要地质客体。本文对于当前细碧—角斑岩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若干重要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主要包括它们的定义、命名和分类以及岩石化学研究;钠质斜长石的性质和钾长石问题;岩浆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源”岩浆系列和大地构造位置的判别;以及块状硫化物矿床与细碧—角斑岩的关系等。最后分析和评述了当前有关细碧—角斑质火山岩的两种成因假说:交代变质说和岩浆混染说,并认为岩浆混染说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