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北祁连山早古生代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北祁连山不同地质环境中的与火山岩相伴生的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的分析,证明产于不同地质环境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特别是稀土元素总量w( REE)、w(Ce)/w(Ce*)、w(LaN)/w(YbN)具有特定的规律性变化:从洋中脊→弧后盆地→岛弧→裂隙式火山作用大陆裂谷→中心式火山作用大陆裂谷,硅质岩的w( REE)、w(Ce)/w(Ce*)、w(LaN)/w(YbN)基本呈由小到大的规律性变化,w( REE)由7.64×10-6→8.20×10-6→23.74×10-6→28.40×10-6→69.41×10-6;w(Ce)/w(Ce*)由0.63→0.68→0.72→0.75→0.95;w(LaN)/w(YbN)由0.37→0.41→0.59→0.76→1.08。该研究成果为利用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判定古老造山带的构造环境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2.
南天山库勒湖蛇绿岩具有两组不同地球化学类型的基性熔岩。第1组熔岩的∑REE=24×10-6~28·36×10-6,(La/Yb)N=0·35~0·37,Zr/Nb=39·91~95·12,Ta/Nb=0·07~0·09,εNd(t)=8·85~12·25,暗示其源区类似于MORB(但比后者更加亏损);同时,该组熔岩的LILE明显富集,HFSE(尤其Nb、Ta)强烈亏损,显示出与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的亲源性。第2组熔岩的∑REE(56·38×10-6~101·29×10-6),(La/Yb)N值(0·96~1·36),不相容元素含量等介于E_MORB和OIB之间(更接近于E_MORB),并且Nb、Ta显示正异常;εNd(t)=8·39,Zr/Nb=9·74~10·94,Ta/Nb=0·06,与E_MORB相当,暗示其源区比第1组熔岩相对富集。综合分析两组基性熔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们的形成环境为弧后盆地,第1组熔岩为弧后盆地初始张开阶段受消减带流体沉积物影响的强烈亏损的残余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第2组熔岩是由于弧后进一步的次级地幔对流驱动周围或深部相对富集的地幔向处于引张部位的弧后注入或上涌、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库勒湖弧后盆地型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与古南天山洋的俯冲消减时代相当,它的形成很有可能与该洋盆晚末志留世—早泥盆世期间的俯冲消减作用(诱发弧后拉张)有关。  相似文献   
23.
天山地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地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玄武质熔岩包括拉斑玄武质和碱性玄武质两个主要岩浆系列,前者是早期(早南华世贝义西组、早震旦世扎摩克提组)喷发的火山岩系的主要组成,后者是晚期(早震旦世苏盖特布拉克组、晚震旦世水泉组、早寒武世西山布拉克组)喷发的火山岩系的主要组成。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揭示,这些火山岩均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其源区可能是源于一种似洋岛玄武岩源的软流圈地幔源,并且在岩浆上侵喷发过程中发生了岩石圈的混染。  相似文献   
24.
库区蓄水型人工增雨效果评估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降水影响系统分型,给出了以同一影响天气系统下的降水时段为评估单元,对降水前后目标区和控制区的流域面雨量、入库流量和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参量进行评估,并对2005年夏季增雨作业个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参量在作业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平均增雨率为19.61%,投入产出比为1:37,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5.
广西旅游地学资源丰富,在区位、成景条件,景观种类数量、质量、旅游业的形势、开发程度、客源市场、旅游产品、研究水平等特色明显;如何变资源为效益,必须从发展方向与总体目标,重点区建设模式、开放力度、设施配套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认真研究,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湖北省各地雷击事故时有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如1997年7月8日,武汉市木兰湖度假村电视机、空调、配电设备遭到雷击,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同时致使1人死亡;1997年7月14日,九真山地面卫星站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和电源系统被雷击坏,直接经济损失320万元;1998年7月13日,黄陂县石油公司横店油库因雷击起火,损坏1000m~3油罐一个,125t柴油被烧尽。以上雷击事例说明,作为防雷减灾归口管理工作,气象台站要不断壮大防雷技术队伍,加大防雷减灾工  相似文献   
27.
广西河池大峡谷指的是河池市北西打狗河流经的岩溶峡谷区,在金城江区内长约30余千米,这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档次高,可如今初步开发的河池小三峡及珍珠岩景区的范围仅为峡谷资源中的1/3,而且还因设施不全,除节假日外,平时景区多处于门庭冷落车马稀的状况,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28.
青藏高原的新生代火山作用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火山响应,它显示了系统的时、空变化。随着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从~65 Ma的接触-碰撞(即"软碰撞")转变到~45 Ma的全面碰撞(即"硬碰撞"),火山作用也逐渐从钠质+钾质变为钾质-超钾质+埃达克质。65~40 Ma的钾质和钠质熔岩主要分布于藏南的拉萨地块,少量分布于藏中的羌塘地块。从45~26 Ma,在藏中的羌塘地块中广泛发育钾质-超钾质熔岩和少量埃达克岩。随后的碰撞后火山作用向南迁移,在拉萨地块中产生~26~10 Ma间的同时代超钾质和埃达克质熔岩。尔后,从~18 Ma始,钾质和少量埃达克质火山作用重新向北,在西羌塘和松潘-甘孜地块中呈广泛和半连续状分布。此种时-空变异对形成青藏高原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约束。该过程包括:已消减的新特提斯大洋板片的回转、断离及随后增厚拉萨岩石圈根的去根作用,及因此而造成的印度岩石圈向北下插。青藏高原的隆升是自南向北穿时发生的。高原南部被创建于渐新世晚期,并保持至今;直到中新世中期,由于下插印度岩石圈的持续向北推挤,西羌塘和松潘-甘孜岩石圈的下部开始塌陷和拆离,高原北部才达到其现今的高度和规模。  相似文献   
29.
广西沿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89个景区(点),按旅游功能分为6类,24个亚类。通过近些年旅游开发实践,显现开发程度不平衡、效益差别较大等不尽人意的状况,为了实现广西沿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建议要坚持公益型国际化办旅游、整合规模化生产、法制化管理模式、科学化的运程以及后进景区优先开发的理念,逐步实现沿海旅游业整体腾飞。  相似文献   
30.
袁晓华  傅中平 《广西地质》2014,(6):31-33,37
灌阳县文市石林地质公园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其景观规模大、分布广、类型多样、数量众多,资源档次高,各景观资源组合恰当,特色明显,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文章在分析该地质公园特色的基础上,对其做出了定性评价和模糊数学模型综合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为88.4分,属三级(优良)等级。该地质公园景观有较高的科学、观赏价值,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