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465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构造控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对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床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中生代到新生代沉积建造的发育,形成与矿化密切相关的三色建筑,同时控制了盆地的古地理格局。基底断和同生断层控制区内矿带的分布,矿区内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直接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  相似文献   
12.
全球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近四分之三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形成于太平洋东岸,绝大部分斑岩铜矿形成于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常产于板块俯冲的上盘和陆内造山带.部分斑岩铜矿在形成时间上与板块俯冲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全球绝大部分的斑岩铜矿的形成可能与张性环境有关.成矿斑岩起源于地幔,下地壳或洋壳物质的参与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重点对冈底斯和玉龙成矿带含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拆沉作用可能是斑岩铜矿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与远景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劲草  夏斌  漆树基 《新疆地质》2003,21(4):383-386
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由2种类型的成矿构造组成,一种是火山机构中的高角度塌陷式断裂;另一种是爆发.沉积相中的低角度水压式断裂.阿希金矿受控于弧形塌陷式断裂,其北东段坍塌强度大于南东段,最大张裂空间控制的矿体群向NE侧伏.阿希火山机构东侧的阿恰勒河组下可能隐伏着与西侧对应的高角度弧形塌陷式成矿断裂.爆发.沉积相中硅化岩型金矿受控于水压式断裂,不透水凝灰岩层圈闭富水粗火山碎屑岩层,组成压力仓构造并发生水力压裂作用.由水力压裂作用形成的层控水压式成矿断裂出现的几率,远大于后期由非成矿断裂切割抬升它们出现的几率.构造解析表明吐拉苏火山盆地2类成矿构造控制的金矿具有巨大的地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遥感数据的遗传-超平面分割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的采用超平面作为判别边界的分割方法中,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确定类判别界面,当区域间的统计值大于区域内的统计值时,就会出现类判决界面难于确定的问题。遗传算法的特点是进行全局优化搜索,利用这种算法优势可以解决传统算法难以解决的超平面空间定位问题,从而解决类判决界面的确定问题。通过EOS/MODIS图像数据的分割对该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其分类精度明显高于统计学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莺歌海盆地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莺歌海盆地位于南海西北部 ,属 NW走向红河断裂带向南海海域的延伸。本文通过对盆地结构、沉降特征和构造 -沉积迁移过程的研究 ,提出莺歌海盆地在始新世—早渐新世期间属左旋扭张性断陷盆地 ,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盆地演化阶段受到红河断裂带的左行剪切运动影响。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反映了印藏板块碰撞过程对南海形成演化的影响历史  相似文献   
16.
沙尘暴的发生受大气环流、地表状况、降雨的影响,还受到局部地区地形的影响。一次规模较大的沙尘暴过程,沙尘可以从蒙古国和我国西部沙源地输送到我国东部、韩国、日本乃至夏威夷、美国西海岸。中日亚洲沙尘暴ADEC项目对亚洲沙尘暴的起沙、传输和降落的运行机制已经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亚洲沙尘暴的数值模拟系统。本文以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事件为例,利用遥感技术,综合DEM地形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分析西风引导气流和地形对沙尘运移路径影响,将MODIs影像数据和DEM地形数据以及地面观测站点实测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一次沙尘暴过程中,沙尘在运移过程中的运移路径明显地受到西风引导气流、沙尘粒子自然沉降规律以及局部地形的影响,要预防(减少)北京地区的沙尘暴仅仅作好北京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不够的,加强北京周边地区,尤其是张家口地区、官厅水库库区及库区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盆地碎屑沉积物单颗粒低温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与高温锆石U-Pb年龄相结合 ,可以更好地示踪盆地沉积物源区构造 -热事件信息及沉积后盆地热演化历史。辽西北票盆地中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大部分落入 194.3± 2 .9Ma至 2 3 3 .8± 4.2 Ma范围内 ,大多数碎屑磷灰石颗粒裂变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生化分析和组织切片技术,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指数(HSI)、主要生化成分和组织学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HS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值在Ⅳ期[(7.46±1.23)%],最低值在Ⅵ期[(4.62±0.63)%];(2)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生化组成存在显著变化,Ⅰ期肝胰腺中水分含量高达67.91%,其他各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胰腺中脂肪/湿重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Ⅰ期最低(13.48%),Ⅳ期最高(24.24%);肝胰腺中蛋白/湿重并无显著变化(P>0.05),而总糖/湿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不同生理阶段雌体肝胰腺组织学存在两个较明显的变化—生殖蜕壳及产卵前后,Ⅰ期肝小管中B细胞占优势(约50%左右),R细胞较细长,肝小管内腔中存在大量食物残渣和脱落的B细胞顶泡等,生殖蜕壳后(Ⅱ期后)的雌体肝胰腺中R细胞数量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R细胞逐渐饱满。产卵后雌体肝胰腺中的细胞间界限变得模糊,部分肝小管的管腔开始自溶,但是此时B,F细胞数量开始增多,这说明随着春季东海海区水温的升高,雌体开始恢复摄食,以保证第二次卵巢发育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利用Sentinel-1雷达卫星影像,探讨InSAR技术作为水闸垂直位移变形监测辅助手段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InSAR技术与水准测量相比,两种方法得到的水闸垂直位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InSAR测量结果具有可信性,后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南海盆地演化及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海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后期,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较多发现。南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安第斯型边缘-弧后裂谷-大西洋型海底扩张等一系列转变,形成了众多规模不等、类型各异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这些盆地可划分为拉张型、聚敛型、走滑型三大类,且可细分为陆缘张裂型、裂离陆块型、弧前型、周缘前陆型、走滑-拉分型以及残留洋壳型等6种类型,不同的构造演化背景和盆地类型,碳酸盐岩的建隆及其生物礁具有不同的特征,其地震相特征也有一定差异。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中中新统一上中新统中及上始新统上部,储层分布范围广,发育有台地边缘礁、塔礁、块礁、点礁、环礁等多种类型,以铸模灰岩、颗粒状白云岩的油气储集性能较好。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受大地构造演化的影响和控制。以越东-廷贾断裂为界,其北部海域发育晚始新世-早中新世(早期)和中-晚中新世(晚期)两期碳酸盐岩和生物礁;而其南部海域仅发育晚期碳酸盐岩。在南海,至今尚未发现有单纯的典型碳酸盐岩构成油气源岩的,绝大多数是与所伴生的生物礁一起组成储集层,所发现的碳酸盐岩及其生物礁(滩)型油气田,普遍具有较好的物性。在南海北部盆地和东南巴拉望盆地中是油气兼有,而在南海南部以产天然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