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42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鲕粒灰岩的溶解动力学特征和微观形貌的发育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付  鲍征宇  马明  夏文臣  张宁 《沉积学报》2009,27(6):1033-1042
鲕粒灰岩是重要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通过常温常压下,北京西山鲕粒灰岩的溶解动力学实验发现,鲕粒灰岩的溶解主要受岩石和矿物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控制。结构上表现为构造裂缝、鲕粒结合纹、颗粒晶体结合带等结构薄弱带优先发生溶蚀。成分上表现为白云岩化组分不仅自身较易溶蚀,而且能促进鲕粒灰岩的整体溶解;粘土矿物、石英等杂质组分常与鲕粒和白云岩化颗粒伴生,其对两者的阻溶效应更大。溶解过程中,鲕粒灰岩的构造裂隙、鲕粒放射结合纹和同心圈层等首先发生溶蚀,产生溶隙、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其次为白云质组分以及白云质组分与方解石结合处而产生晶间溶孔、粒内溶孔;随着溶蚀强度的加强,围绕鲕粒形成环状溶蚀沟,在鲕粒溶蚀脱落后而形成鲕模孔。  相似文献   
32.
鄂东黄石地区中上寒武统风暴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鄂东黄石地区中上寒武统中下部发育一套典型的白云质风暴岩.该风暴沉积的底面侵蚀构造清楚,长条形白云质灰岩砾屑具放射状构造或叠瓦状构造,并发育渠铸模、粒序层理和小型波状层理等沉积构造,为典型的浅水风暴岩.该风暴沉积具有原地或近原地特点.根据其中的叠层石和无明显泥裂构造,推测为潮间带-局限潮下带沉积环境.该风暴岩的发现对重建鄂东黄石地区中晚寒武世古地理及区域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王国庆  夏文臣 《现代地质》2003,17(4):378-386
湖北黄石二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出露完好,原始沉积连续,由乐平统龙潭组保安段灰黑色硅质岩、大隆组黑色硅质岩—硅质泥岩和下三叠统大冶组黑灰色泥岩以及泥岩夹灰岩组成,为介于典型浅水碳酸盐岩型与深海硅质岩型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之间的半深海剖面。长兴阶可划分为Clarkinasubcarinata—Clarkinawangi及Clarkinachangxingensis两个牙形刺带。后者又可划分为3个亚带,自下而上依次为Clarkinachangxingensischangxingensis—Clarkinadeflecta亚带、Clarkinameishanensis亚带及Waning—Clarkina亚带,完全可以与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全球层型剖面与点进行对比。另外,二叠纪末牙形刺的生态演化呈阶段性绝灭模式;有机碳同位素值在二叠纪/三叠系界线处出现明显的负偏移,指示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绝灭后海水表层水原始产率的降低以及大气和海水中CO2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4.
邵军  夏文臣 《西北地质》2002,35(1):41-44
硅质岩的稀土特征如 Σ REE、Ce/ Ce* 、La N/ Yb N 可以反映成岩时的沉积环境。笔者所研究的富宁剖面属于早石炭世大塘组 ,其下部沉积了一套灰白色硅质岩 ,稀土总量较高 ,最高达 10 0 .4× 10 -6,轻稀土明显富集 ,La N/ Yb N 最高为 2 .5 1,Ce的负异常不明显 ,Ce/ Ce* 平均为 0 .81;中上部为一套深水相的硅质岩组合 ,岩石中富含放射虫、硅质骨针 ,发育有水平纹层 ,部分层位含分散状黄铁矿颗粒 ,稀土总量较低 ,平均值为2 8.5× 10 -6,重稀土相对富集 ,L a N/ Yb N 平均为 0 .75 ,多数样品在 0 .6以下。由这些特征可以推断 ,云南富宁地区早石炭世早期可能处于盆地裂陷阶段的初期 ,在早石炭世的中晚期 ,盆地进一步拉张 ,处于中 -深水盆地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5.
夏文臣  周杰 《地质科学》1995,30(1):29-39
通过成因地层对比、构造形态和盆地演化过程分析,在黔中南至桂西鉴别出一条NNE向延续的陆内软碰撞带。它是在伸展裂谷海盆地(再生陆间海)聚合封闭过程中,由活动大陆边缘向被动大陆边缘缓慢仰冲而形成的。与其同期形成的还有晚三叠世黔西滇东前陆盆地,萍乐残留弧后盆地和十万大山及龙岩后陆盆地。软碰撞带的出现,不仅掩盖了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陆间海的深海沉积和洋壳基底,而且造成碰撞带两侧的地层、构造和古地理环境的不连续,同时对盆地矿产的分布和再富集也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6.
本文在介绍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几种常见沉积总体的沉积构成的基础上,讨论了盆地的充填样式和成因地层格架,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式.同时,阐述了盆地成因地层格架与油气生成和储集过程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37.
38.
等时性地层界面是组成沉积盆地成因地层格架的主要构件之一。按其成因不同可划分为4类;侵蚀不整合面、无沉积的间断面、火山活动标记面和相转换面。正确地鉴别地层界面的性质和成因,对成因地层对比和建立盆地成因地层格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本文在对贵州省织金地区含煤岩系进行成因地层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受潮汐作用影响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地方性沉积模式和聚煤特征。将三角洲体系划分为六种地貌单元: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水下三角洲平原、边缘三角洲盆地、边缘三角洲潮汐平原及边缘三角洲沼泽平原。其中三角洲沼泽平原是最好的聚煤场所。  相似文献   
40.
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沉积体系研究为基础,综合应用沉积岩碎屑物质成分统计、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沉积特征。结合沉积构造背景分析,重建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构造古地理。研究发现:早-中二叠世吉林中部地区具活动大陆边缘的复合边缘海盆特征,早二叠世发育了碳酸盐岩陆架、陆架边缘沉积体系及(次)深水盆地沉积体系,相序具有向上变浅的旋回特征;中二叠世初期,地壳活动强烈,火山发育,其后沉积了盆缘冲积扇沉积体系、(次)深水盆地沉积体系以及向上变浅的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等;晚二叠世东北中、小板块群与华北板块沿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缝合带拼合,古地理发生重大变化,整个地区由海相环境转为陆相环境,仅局部地区有残留的海水,发育了湖缘冲积扇、次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