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夏戡原  黄慈流 《地学前缘》2000,7(3):227-238
南海北部海相中生代地层分布于珠江口盆地东部神弧-东沙-澎湖-北港隆起两侧的坳陷(凹陷)中,并经台湾海峡和台湾陆上与东海盆地的海相中生代地层相连。南海南部海相中生代地层则主要见于南沙地块的礼乐盆地、南薇盆地、北巴拉望与西巴拉望盆地,分布相当广泛。上述地区的中生代地层除钻井证实存在下白垩统和在南沙礼乐滩西部海区拖网取样采获晚三叠-早侏罗世的海相地层外,地震剖面还显示有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地层的震相特征。南海北部的东山-浅滩凹陷中生代地层一般厚度超过4000m,潮汕坳陷厚度大于5000m,韩江凹陷3000~4500m。三者中生代凹陷面积约25000km^2。南海南部中生代地层厚度大于2500m,4个盆地面积之和大于10万km^2。与新生代喾盆地为陆缘断陷型不同,中生代沉积盆地司陆缘坳陷型,单个背斜构造的面积较大,断裂较  相似文献   
163.
赵盼捞  袁顺达  原垭斌 《岩石学报》2018,34(9):2581-2597
黄沙坪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与南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是湘南地区矽卡岩-热液脉型Cu多金属与矽卡岩型W-Sn多金属复合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为厘清区内Cu与W-Sn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以及成矿流体的性质,本文对黄沙坪矿床两类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开展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区主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成W-Sn矿矽卡岩中石榴子石为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平均And71. 3-Gro23. 8)固溶体系列,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负Eu异常显著,明显亏损La,∑REE含量与Fe~(3+)/(Fe~(3+)+Al)具有负相关关系,具有较高的U含量,表明石榴子石可能是在相对还原的环境下缓慢结晶形成的。石榴子石中W和Sn的含量随石榴子石中钙铝榴石的比例增加而减少,有利于W-Sn在晚期热液中富集成矿。与Cu矿有关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几乎为纯的钙铁榴石(平均And90. 1-Gro9. 2),具有低的U、∑REE含量,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相对富集轻稀土,具有明显正Eu异常,表明石榴子石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成矿流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氧逸度和Cl的含量,这种环境有利于Cu在岩浆热液中迁移和富集成矿。因此,早期成矿流体成分以及氧化还原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黄沙坪矿床W-Sn与Cu成矿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4.
宋星原  杨文钧 《水文》1999,(6):19-21
从枯溪水库流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区间流域洪不实时预报耦合模型以及实时跟踪模型的动态参数算法,并进行洪水实时预报,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65.
上盘围岩是矿床钻探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围岩,研究其蚀变特征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对胶东西北部露天开采的仓上金矿床的详细研究表明,上盘围岩蚀变以绿泥石化为主,蚀变分带自远矿端到近矿端依次为方解石绿泥石化带、赤铁矿绿泥石化带、绿帘石化带和绢英岩化带。黄铁矿的形态、成分和热电性标型显示,成矿过程中上盘围岩提供了丰富的Fe、Co、Ni、Cu、Pb、Zn和Au、Pt等。上盘围岩的近矿标志是绢英岩化增强,黄铁矿的{100}+{210}增多,S、Cu、Pb、Zn和Au、Pt增高,S/Fe离子比和w(Co+Ni)/w(As+Sb)降低,P型黄铁矿出现率增高,蚀变岩的金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66.
潘文  叶了原 《地震研究》1999,22(1):96-103
本文介绍了由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一项研究课题的情况,该课题旨在研究低造价耗能装置及其实用构造,并提出了一种耗能装置的计算模型,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67.
微生物对海洋环境中金属材料腐蚀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生物分布广泛,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众多,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对微生物腐蚀问题进行单因子研究;而在实验室内,许多研究者往往只利用一个或几个菌株,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研究其对金属腐蚀作用,本文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几种细菌以及微生物天然混合区系,对处在海洋环境的不同介质中五种金属材料腐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8.
目的:通过对印堂穴古文献检索分析,归纳印堂穴临床应用规律,为印堂穴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有关印堂穴内容,对印堂穴病证诊断、主治病证、单穴应用、腧穴配伍应用及中医疗法等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条文124条,涵盖64部古籍,涉及五官科、内科、儿科、外科、妇科等多门学科30种病证。印堂穴用于病证诊断的条文共计40条,涉及小儿痘疹、惊风、夜啼等8种病证诊断及预后推测。印堂穴主治病证条文共计79条,治疗最多的为五官科疾病,其次为儿科和内科疾病。与印堂穴相关的中医疗法有穴位贴敷、针刺、艾灸等6种,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范围最广。针灸疗法中,印堂穴配伍腧穴36个(106次),其中出现频次较多(≥4次)的有11个,总计69次(65.09%)。配伍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合谷穴,其次为百会穴和攒竹穴。印堂穴在养生治未病领域也有应用。结论:印堂穴在病证诊断、治疗、预后推断及养生治未病领域都有应用。印堂穴主治病证广泛,尤其在头面五官和小儿疾病中应用较多。印堂穴治疗以近治作用为主,腧穴配伍主要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9.
莫古吐花岗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西南端,其岩性主要以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主.文章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探讨莫古吐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源区及成岩构造背景.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莫古吐岩体形成于148.8~152.7 Ma,属晚侏罗世岩浆产物.岩石学...  相似文献   
170.
随着对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贵金属金(Au)和银(Ag)的赋存形式和沉淀机制被科学家广泛关注。相比于Au,前人对大洋中脊热液区中Ag的产出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中印度洋Edmond热液区Ag平均含量为47×10-6,明显高于洋中脊环境产出的多金属硫化物中的平均Ag含量(2.78×10-6)。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Edmond热液区硫化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确定了该热液区矿物组合、分期以及自然银的赋存形式,并初步探讨了自然银的沉淀机制。Edmond热液区硫化物主要为闪锌矿,其次是黄铁矿、黄铜矿和白铁矿,此外还观察到针钠铁矾、重晶石、硬石膏以及自然银等矿物。根据矿物结构和共生组合,Edmond热液区硫化物成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的主要矿物组合为一期黄铁矿(Py1)、重晶石、硬石膏等;阶段Ⅱ主要矿物为白铁矿;阶段Ⅲ则有二期黄铁矿(Py2)、黄铜矿、粗粒闪锌矿、等轴古巴矿等矿物结晶。自然银主要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存在于Py1的边缘或者内部包体之中。Ag在Edmond热液区的主要迁移形式为AgC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