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高陡岩质边坡绿化一直是废弃矿山复绿工程中的难题,该文结合烟台市福山区下官矿区高陡边坡现状,提出种植孔边坡绿化方法,分析研究了种植孔设计方法、植物选择及养护管理办法等,为破损山体高陡边坡绿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2.
推广节水灌溉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海瑛  原小健 《地下水》2000,22(2):67-68,54
全县水资源紧缺,干旱频发,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必须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要用已建工程作示范,介绍经验,分类指导,加快节水灌溉的普及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3.
夏戡原  黄慈流 《地学前缘》2000,7(3):227-238
南海北部海相中生代地层分布于珠江口盆地东部神弧-东沙-澎湖-北港隆起两侧的坳陷(凹陷)中,并经台湾海峡和台湾陆上与东海盆地的海相中生代地层相连。南海南部海相中生代地层则主要见于南沙地块的礼乐盆地、南薇盆地、北巴拉望与西巴拉望盆地,分布相当广泛。上述地区的中生代地层除钻井证实存在下白垩统和在南沙礼乐滩西部海区拖网取样采获晚三叠-早侏罗世的海相地层外,地震剖面还显示有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地层的震相特征。南海北部的东山-浅滩凹陷中生代地层一般厚度超过4000m,潮汕坳陷厚度大于5000m,韩江凹陷3000~4500m。三者中生代凹陷面积约25000km^2。南海南部中生代地层厚度大于2500m,4个盆地面积之和大于10万km^2。与新生代喾盆地为陆缘断陷型不同,中生代沉积盆地司陆缘坳陷型,单个背斜构造的面积较大,断裂较  相似文献   
154.
恒春海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与其相邻的南海海盆、吕宋火山弧和北吕宋海槽等地质构造单元所反映的特征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弱磁性。推测其地壳性质为陆壳 ,是恒春半岛的南延部分。海脊西侧缓坡为陆缘增生楔 ,可见刺穿现象 ,这些刺穿构造是由逆冲挤压引起的泥底辟。海脊东部受弧陆碰撞的影响而急剧抬升。东部的弧陆碰撞是海脊抬升和增生楔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5.
南海西沙海槽地壳结构的海底地震仪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中德合作在南海西沙海槽首次获得的海底地震仪探测数据 ,通过震相分析和走时模拟 ,研究了该区的纵波速度模型和地壳结构特征。结果显示 ,新生代沉积层厚 1— 4km ,其下的地壳纵波速度从 5.5km·s- 1 向下逐渐增加到 6.8km·s- 1 ,下地壳未见有明显的高速层 ,地壳厚度在剖面两侧为 2 5km ,向中部逐渐减薄至 8km ,莫霍面在剖面中部上隆 ,其速度反差强烈 ,从地壳底部的 6.8km·s- 1 跳跃到上地幔顶部的 8.0km·s- 1 。这一地壳结构反映出新生代拉张裂谷的特征 ,海槽两侧地壳结构相似 ,南北呈对称分布 ,没有或很少下地壳底侵 ,与南海北部陆缘的东段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56.
江湖连通方案的最佳引水流量研究——以湖北磁湖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湖连通工程能够在短期内达到改善湖泊水质的目的,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保证改善效果的前提下,如何尽量节约投资和运行费用、确定合理的引水流量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以水环境质量改善后降低的污水处理费用作为工程经济效益指标,提出了成本和效益评估方法用以评估计算引水流量与工程经济效益、工程运行成本、净效益的定量关系,最后分析得到合理的引水流量范围和最佳引水流量,并利用基于DEM的二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来模拟分析水质改善效果.该方法应用于湖北黄石磁湖,在其水体连通方案的基础上,模拟8种不同引水流量工况,分析引水流量与净效益的关系曲线,计算得到最佳引水流量.结果表明:随着引水流量的增加,净效益先增大后减小,每次引水的净效益最大值为4.05万元,相对应的最佳引水流量为10.62 m3/s.本研究为磁湖及其它类似水域的水污染治理和成本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7.
广西丹池锡多金属成矿带的带状分布及演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民智  原森民 《现代地质》1995,9(4):488-494
摘要:详细论述了丹池地区热变质岩、矿床类型、矿物组合及相应的硫、铅、碳、氧、氢稳定同位素和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分带性和演化特征,指出矿带的形成在时间和成因上与燕山晚期地壳重熔型含锡花岗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该区构造一岩浆成矿演化的统一整体,建立了丹池锡多金属成矿带的分带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58.
1997年3月在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召开了“第二次海底电缆应用国际会议”。美国华盛顿大学两名海洋科学工作者John Delaney和Bruce Howe参加了这次会议。前者由于发现了在海底热水带在光合作用下而能生活的生物,因此成为有名的海洋地质学者;后者是首次获得海洋声波层析成像的学者。日本近十年来积极倡导海底电缆的4D观测,在此领域世界领先。日本在1997年1月17日,应用1964年日本和美国间铺设的最早国际海底电缆。TPC-1和距东京400km的南伊豆小笠原的海底电缆设置了世界最早的海底地震站,  相似文献   
159.
谭皓原  王志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2):4887-4900
菲律宾群岛受到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碰撞作用,地质环境复杂,构造因素多样.尽管近几年来已经有了少数关于该区域层析成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马尼拉海沟、吕宋岛及中菲律宾地区,而关于群岛周围其他海沟和南菲律宾地区的讨论相对较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同时获得过关于菲律宾群岛深部纵、横波速度结构的研究,本次研究通过反演155779条P波震相和59642条S波震相,同时获得了菲律宾群岛从地表至150 km深度的纵、横波速度结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壳幔速度结构具有较强的不均一性,地壳内部存在着广泛的低速异常,而表征俯冲板块的高速异常则沿着群岛周边的海沟展布.南海块体在马尼拉海沟中段的俯冲角度和俯冲活动性比南段小;菲律宾海板块在东吕宋海槽南段微弱的俯冲作用很有可能同本哈姆海台的碰撞有关.菲律宾群岛大部分MW>6.0的强震沿着各个板块的边界发生,体现出菲律宾海板块同欧亚板块之间的强耦合作用,群岛西侧的南海块体在马尼拉海沟16°N-20°N之间呈现出的弱耦合状态可能跟北吕宋地区的拉张应力环境有关,南海块体在16°N以南的地区同上覆块体之间的耦合作用较强;群岛东侧的菲律宾海板块在14°N以北的地区没有强震发生,它与菲律宾群岛之间的耦合程度从北向南逐渐增强,在12°N以南的地区要强于12°N以北的地区;此外苏禄海盆和菲律宾构造带之间也存在着强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0.
2008年10月31日上午,广西国土资源厅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来自武鸣县宁武镇岽王村。该村书记王天旭领着群众代表20余人向该厅厅长肖建刚和该厅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冯菊明赠送了代表群众最高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