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对2004年4月22日黔北一次大冰雹过程与本地历史经典冰雹环境场作对比得出(1)500 hPa至地面均无经典冰雹的几种动力辐合对流系统,本例的主要触发和维持对流的动力因子在深厚的200~300hPa.中低层只是弱的动力条件和强的温、湿条件配合、无冷空气;本例冰雹历时长、雹源地及移动路径少见;(2)数值预报产品的T213500hPa高度场、850hPa水汽通量散度场、春季θse场各层的有关数值和典型的"Ω"型图像有指示性预报.#(3)近地层太阳辐射使气温6h陡增10℃,气温降雹前达30℃,当大气不能继续膨胀时,就成了这次冰雹的触发原因;(4)遵义新一代CINRAD/CD雷达从PPI、RHI、四幅平显、径向速度上,跟踪探测记录到本例在贵州山区特定的地形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人字型、弱回波、长钉状、中气旋等降冰雹的典型特征.(5)假尖顶回波和导出产品HI实心大三角图像和VIL的高值特征可作为冰雹天气的有效预警工具.  相似文献   
32.
雨雪冰冻天气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福建省西部北部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利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回波顶高、径向速度、垂直风廓线等产品对此次雨雪冰冻天气进行特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①冰晶和雪的回波强度通常比连续性降水回波弱,在反射率图上,回波表现为边缘毛松,丝缕状纹理结构明显,边缘模糊不清,没有确定的边界;②回波顶高和零度层较低,因为垂直方向大气相对较稳定,不利于对流发展,降水粒子没有发展到高空;③在径向速度图上存在牛眼,说明在低空有急流存在。在低层有环形的零速度线,中高层的零速度线为倒"S"形,表明低层有风切变存在,中高层有冷平流;④风廓线图上高层为西南风,中层为西北风,低层为西南风,近地层为东北风。说明从近地层到高层为"冷-暖-冷-暖"的层结结构,有利于冻雨天气形成。  相似文献   
33.
文昌B凹陷古近系低渗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定量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的油气勘探已经进入古近系中深层领域,低渗储层是制约该领域油气勘探的关键。该区低渗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处于定性阶段,主控因素不明确是导致"甜点"储层难以预测的关键。针对这种现状和难点,在系统分析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实验分析和钻井统计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确定了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及权重,从而综合预测出有利储层的分布区。结果表明:珠海组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为胶结和压实作用,恩平组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为沉积作用,文昌组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为沉积和压实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在地质模式的指导下精准预测了重点层段恩平组的优质储层展布,并指出D9-9构造和D9-10构造发育"甜点"储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该项研究成果对文昌B凹陷乃至整个珠江口盆地西部低渗储层领域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Land use and its dynamic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scientific attention for their significant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implications.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past changes in land use,but efforts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implications under future scenarios are still lacking.Here we simulate the future land use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s on ecosystem services in Northeast China(NEC) over the period of 2000–2050 using the CLUE–S(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 model under the scenarios of ecological security(ESS),food security(FSS)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CDS).The model was validated against remote sensing data in 2005.Overall,the accuracy of the CLUE–S model was evaluated at 82.5%.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future cropland changes mainly occur in the Songnen Plain and the Liaohe Plain,forest and grassland change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rn Lesser Khingan Mountains and the western Changbai Mountains,while the Sanjiang Plain will witness major changes of the wetlands.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even though CDS is defined based on the goals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th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ESV) under CDS is RMB 2656.18 billion in 2050.The ESV of CDS is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scenarios.Thus,CDS is not an optimum scenario for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specially for the wetlands,which should be given higher priority for future development.The issue of coordination is also critical in future development.The results can help to assist structural adjustments for agriculture and to guide policy interventions in NEC.  相似文献   
35.
在地图代数实现的距离变换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山脊图的线状符号目标化方法,为解决线状符号自动跟踪数字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36.
为查明文昌B凹陷油气富集差异性的原因,基于断裂展布和形成期次、构造样式组合、构造演化和断层活动的差异等标志,建立了差异伸展- 走滑机制,识别出19洼为伸展- 强走滑、14洼为伸展- 中等走滑、30洼为伸展- 弱走滑。差异伸展- 走滑作用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展布和供烃方向,控制输导体系类型和运移动力,提供物源通道和改造储层,还控制了圈闭类型和力学性质。进一步深化了走滑增压理论,基于先存断裂形态、伸展应力场右旋演化和应变差异,建立了走滑增压圈闭识别方法,识别出S型增压、右行左阶增压、斜交型增压3种走滑增压构造。研究表明,文昌B凹陷的油气富集受伸展- 走滑构造背景、源- 运时空配置关系所控制,强—中等走滑变形、发育优质中深湖源岩的文昌19洼和14洼是油气富集区。该研究成果成功推动了文昌凹陷近期的多个勘探发现。  相似文献   
37.
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多幕构造演化与复杂构造变形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坡折类型.以构造沉积学、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结合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在文昌凹陷识别出4类6种陆相坡折带,并分析各类坡折带对砂体的控制作用.断裂坡折带分布于凹陷南部陡坡带,可进一步划分为单断式盆缘断裂坡折带、多级盆缘断裂坡折带及帚状盆缘断裂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滑塌扇及湖底扇砂体的分布;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及侵蚀坡折带分布于凹陷北部缓坡带,控制着下切水道充填砂体、三角洲砂体及小型湖底扇砂体的分布,缓坡坡折带上发育的小型断裂调整并改造沉积物充填方向与沉积体系的分布.坡折带控制下的砂体是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8.
基于内蒙古河套盆地山前兵房沟湖相层剖面沉积物的粒度记录,结合~(14)C和光释光年代学测试,对比分析沉积物粒度敏感粒级及频率曲线特征,反演了河套古大湖150ka以来的湖泊水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河套古大湖水位变化经历了4个阶段:(1)初始形成阶段(150~130ka),河套古大湖处于浅湖环境,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湖泊处于水位上升期;(2)发展阶段(130~54ka),早期湖水面较高,处于深水环境,晚期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粗,湖泊水位有所下降;(3)萎缩阶段(54~18ka),湖泊水位快速下降,细粒沉积物含量减少,中粗粒沉积物含量增大,湖泊水位迅速下降;(4)消亡阶段(18ka至今),由于山前活动断裂影响,阴山快速隆升,湖泊急剧萎缩,湖相层顶部被山间冲洪积物覆盖。控制河套古大湖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构造运动和气候环境突变。  相似文献   
39.
强降水诱发山体滑坡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体滑坡是山地灾害的一种,在诱发滑坡的众多自然因素中,强降水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通过对重庆1 615个滑坡个例与其发牛前10 d降水量值做统计分析,揭示了降水量、滑坡发生时间、滑坡发生概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给出了诱发滑坡的有效降水量定义、计算思路和计算公式,并依此建立了强降水诱发的滑坡预报模型.所揭示出的降水权重系数变化规律,从滑坡单体位移资料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这个规律还有助于进行强降水诱发滑坡作用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40.
2008年12月20日上午,宜阳县白杨国土资源所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闰所长拿起电话。“这是国土所吗?闫所长在吗?”闰所长答道:“我就是,你是哪位?你有什么事?”“我是五村村民,我要向你反映件事,我们村有人建房,往前延伸了五六米,你们管吗?”“当然管,这是我们的职责,你继续说吧,我记录下来,我们会替你保密的。”“好,他叫王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