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327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基于相关系数的海底大地电磁阻抗Robust估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海洋的特殊环境,常规的阻抗估算方法往往不能很好地估算海底大地电磁的阻 抗张量,本文提出了基于相关归一Robust方法. 以相关系数为参数对阻抗张量元素进行归一,据相关系数值的变化修正Robust的权系数. 模拟和实测数据的计算表明,相关归一Robust法比其他常规方法更能有效地抑制干扰. 噪声强度小于30%时常规方法和新方法都能有效 地估算阻抗张量;噪声强度大于50%时,常规方法估算误差明显偏大,新方法误差要小得多,反映出该方法有较强抗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12.
地电阻率的分数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建动力学相空间的方法,对唐山地震前后其周围几个台站及山丹地电台1990年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了关联分维、李雅普诺夫指数及复杂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地电阻率时间序列具有分维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其吸引子维数在2.5左右。由复杂度的计算结果得知,地电阻率变化远比其它已知的标准奇怪吸引子复杂。  相似文献   
813.
通过对中国西部地区强震活动特征的研究,发现该地区存在有3组取向不同,然而近似三等间距分布的6级以上强震空带,相邻空带间距约5°,宽约1°。从青藏块体边界可能作用有周期性力的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解释,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边界上3组周期力产生的应力波在块体内迭加形成的驻波所致,其波长与前人所得到的构造波波长非常符合。  相似文献   
814.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增生型构造带之一,其形成与古亚洲洋关系密切,然而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和闭合时限还存在争议。阿拉善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侧,是揭示上述问题的重要区域。本文对阿拉善地块北大山次井子一处花岗斑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形成时代、成因及区域构造背景。次井子岩体SiO2含量为75.04%~76.97%、MgO含量为0.15%~0.24%、TFe2O3含量为1.62%~1.76%,显示富硅、贫镁铁的特征。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Eu强烈亏损,Rb、Th、U、K元素富集,Ba、Sr、P、Ti元素亏损,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U-Pb测年显示,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为326.3±1.2 Ma。锆石的εHft)值为-3.53~-1.2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在1 561~1 414 Ma之间,表明岩体的源区主要为古老的地壳物质。结合前人研究,阿拉善地块石炭纪和二叠纪—早三叠世岩浆岩形成环境存在明显的转变,这可能与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有关。

  相似文献   
815.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感应高原隆升过程和环境变化效应的核心地带,不仅能够记录大陆碰撞过程、岩石圈和地壳变形历史,也是获取高原腹地地形地貌演化环境和气候变迁信息最理想的场所。为揭示伦坡拉盆地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古气候信息,选取盆地西南缘382道班剖面牛堡组二段细粒沉积物样品,通过主、微量元素分析,采用元素组合(C值)、Rb/Sr、Sr/Cu和Sr/Ba等比值以及化学蚀变指数(CIA)、元素风化指数(α)、Ln(Al2O3/Na2O)等多种化学风化指数研究了源区风化作用强度,讨论了古气候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伦坡拉盆地牛堡组二段沉积期古气候整体较为干旱,但在始新世-渐新世之交存在一个明显的降温事件,该降温事件并不局限于伦坡拉盆地,在青藏高原及周缘其它地区也被广泛记录,是新生代始新世-渐新世全球降温事件的陆内响应。  相似文献   
816.
测井技术一直以来普遍应用于煤田、天然气、淡水资源、石油、固体矿产等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及经验,但在深层卤水资源勘查中应用较少.通过分析研究\"青海省冷湖镇马海地区深层卤水钾矿勘查\"等诸多项目的测井成果,总结出三侧向电阻率、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自然电位等参数在新生代地层中的特征,发现普通测井方法在盐湖资源勘查中有很大的指...  相似文献   
817.
倪斌 《地质与勘探》2021,57(3):593-602
以2008年和2017年获取的广西贺州市里松-贺县地区的SPOT-5数据和国产GF-2卫星影像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对影像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影像特征建立了研究区的矿山遥感解译标志,辅以野外验证,利用Arc GIS平台动态监测与分析了研究区矿山开发占地情况和矿山地质环境等问题,厘清了里松-贺县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研究区内2017年矿山开发占地总计1775.03 h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26%。其中,矿山开采面占地达992.38 hm~2,为矿山开发占地的55.91%。对比2008年和2017年的2期数据解译成果,得出2017年的矿山开发占损土地面积比2008年增长51.10%。(2)研究区的矿山开采引发了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共计121处,面积达133.48 hm~2、开采面占用的土地植被破坏严重、矿山开采也引发了水土和粉尘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18.
林下斌  严君凤  蒋炳  吴金生 《探矿工程》2021,48(S1):356-360
在钻井过程中出现的大裂缝或小型溶洞漏失,这些恶性漏失采用堵漏材料难以见效,利用可控式堵漏工具进行封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堵漏手段。针对这类恶性漏失,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容易操控并能够准确将拦截袋和不同类型堵漏材料送到钻孔内漏失位置的堵漏工具。该工具能有效避免堵漏材料被水稀释或者被水流冲走,在漏失位置能形成有效封堵,从而实现对大裂缝的堵漏。  相似文献   
819.
则古朗北位于甲玛矿区东北部,是甲玛矿区新发现的与Ⅱ号复式岩体有关的重要矿段。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揭示Ⅱ号复式岩体包含多种岩石类型,如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以及石英闪长玢岩等,发育厚大的铜钼矿体。为查明Ⅱ号复式岩体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本文对其中的花岗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主、微量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5.7±0.3 Ma(n=22,MSWD=3.3),与主矿段含矿斑岩侵位时代一致。同时,花岗斑岩具有高硅、高钾、富铝的特征,明显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Eu异常不明显,有弱负Ce异常,分异指数较高,是后碰撞环境下壳源砂质沉积岩受热部分熔融的产物。此外,作为最新发现的矿段,地表的大面积\"火烧皮\"、深部厚大斑岩型矿体以及角岩型矿体的揭露,均暗示Ⅱ号复式岩体具有独立形成大型-超大型规模矿床的潜力,应该作为后续勘查评价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820.
夏启繁  杜德斌  段德忠  黄晓东 《地理研究》2020,39(11):2429-2448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仍在肆虐全球.国际合作,尤其是在全球大流行时期保持医药卫生健康领域正常流通的特需药品贸易是抗击疫情的关键.然而,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出口管制已经使得以往的全球药品贸易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全球抗病毒药品贸易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大流行期间被刻画的更加清晰.本文通过梳理2000-2018年全球抗病毒药品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