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土壤汞含量高光谱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新疆准东煤田典型土壤样品44个,在实验室测定风干后的土样汞含量和光谱反射率,经预处理后分析两者的相关性,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建立土壤汞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由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并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是估算土壤汞含量较好的指标,估算R2为0.77、RMSE为0.032。通过各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可提高土壤汞含量的估算精度,为研究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以于田绿洲为例,以Landsat TM/ETM+图像为主要的数据源,提取了于田绿洲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综合分析了2001-2011年间于田绿洲±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同时利用像元分解模型得出绿洲植被覆被度,并分析了其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1-2011年的10 a期间,于田绿洲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以人类为主导因素的,同时以自然利用类型向人工利用类型的转化最为显著.耕地、水体等以人类为主导因素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了809.65 km2,盐渍地等以自然为主导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了758.76 km2,人为影响是于田绿洲较主要的驱动因素.于田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改变了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地表温度有升有降,但总体上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与土地覆被类型的空间变化格局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地表温度的变化与植被覆被度的变化有关,证明了植被在改变下垫面热量分布的格局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利用GRACE 数据监测中亚地区陆地水储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10 yr 间的GRAC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实验重力卫星数据,辅以 TRM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CMAP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s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降水量数、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等多种数据源及诸多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手段,分析了121个月内研究区陆地水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⑴自东向西研究区陆地水储量变化程度由微弱逐步变化为非常剧烈;⑵巴尔喀什湖域外流区、鄂毕河流域以及部分叶尼塞河中下游地区的陆地水储量持续增长趋势显著;⑶锡尔河流域、阿姆河流域的交界处、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河流域和里海西南海岸交界范围内,陆地水储量呈现了急剧降低的趋势;⑷降水量、蒸散发、地表植被的覆盖变化、地形因素等自然因素均对陆地水储量产生影响作用;⑸陆地水储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于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34.
选择典型干旱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相关应用软件,在详实的野外实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遥感数据支持下,应用空间插值、叠置分析、逐步回归、神经网络、层次分析等方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自然、生态、土地利用和综合适宜性评价,相应确定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适宜性等级、适宜度及其分布;提取三期遥感影像信息并进行分类,根据后备耕地资源利用/覆被类型的特征,构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安全性指数计算模型,加入水源保证条件限制,构建综合安全性评价模型,进行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综合安全性的时空分析;基于适宜性与安全性评价,进行叠置分析、综合性分级。研究表明: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综合性等级的区域分布呈现环状特征,适合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区域面积与禁止开发的区域面积数量相差十倍。最后提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3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分析了1996—2004年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1996—2004年,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总ESV增加,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较大,生态系统提供某些单项服务的功能相对减弱。②1996—2004年,原材料服务功能价值比例上升最多,废物处理服务功能价值比例下降最多。③1996—2004年,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各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娱乐休闲服务功能价值比例均减少,其中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价值比例下降最多。④敏感性分析表明,ESV对生态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说明本研究采用的谢高地生态价值系数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6.
基于TM图像的塔盆周边地区主要地物亮度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居民点、水体、植被、早地是组成干旱区的主要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反射差异比较大,易于判读;研究这些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亮度值变化规律,对于干旱区遥感监测分析,信息提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5景南疆地区5市1县陆地卫星TM影像图,选择出能代表该地区水体、植被、居民地和早地等主要地物的720个样点,分析干旱区4种主要地物在TM影像不同波段上的变化规律以及产生辐射绝对亮度值(R)变化的地物光学性质和状态;揭示干旱区主要地物在TM影像中的亮度值变化的光学特征。研究表明,这种光学特征对水体来说遵循TM1〉TM2〉TM3〉TM4〉TM5〉TM7的规律,对植被来说,遵循TM4〉TM5〉TM1〉TM2〉TM7〉TM3的规律,对居民地来说,遵循TM5〉TM3〉TM1〉TM4〉TM2〉TM7的规律,对早地来说,遵循TM5〉TM3〉TM7〉TM1〉TM4〉TM2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7.
利用2000—2012年MODIS-NDVI数据,结合34个气象站同期的降水与温度数据,分析13年间艾比湖流域NDVI变化趋势及其对降水和平均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13年间,艾比湖流域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NDVI极显著(p0.01)增加区和显著(p0.05)增加区主要分布在核心绿洲及其边缘地区;NDVI变化不显著(p0.05)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25%;(2)降水与NDVI的显著和极显著线性相关区域分别占研究区的33.27%和2.66%,主要分布在温泉县、博乐市及托里县南部;温度与NDVI的显著和极显著线性相关区域分别占研究区的11.35%和0.30%,主要分布在博乐市以东区域;(3)从年际变化水平来看,偏相关系数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NDVI总体上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而与平均温度呈负相关,降水对NDVI的影响明显高于平均温度;从月际变化水平来看,艾比湖流域NDVI变化对降水的滞后期为一个月,而对于平均温度滞后现象则不明显,可能是NDVI时间尺度选择过大造成的;NDVI与月序列平均温度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与降水的相关系数,说明在月际水平上温度对植被生长的作用大于降水。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选取新疆水西沟矿区的3期遥感影像,使用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对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结合密度分割最优二段分割法将水西沟矿区分为背景区、煤火较严重区和煤火严重区3个类别。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地表热异常信息进行定量研究,表明水西沟矿区3个相互独立的子火区已有合并的趋势,火区面积由1990年6.12万m2增至2011年12.42万m2,增幅为2.03倍,灾情恶化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39.
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广泛应用,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盐渍地信息提取,探索了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运用在盐渍地信息提取方面的最优参数选择和规则建立等关键技术,并且将从ALOS影像中提取盐渍地信息的结果与传统分类方法的提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面向对象方法的盐渍地信息提取总体精度为89.38%,较传统方法提高8.24%,Kappa系数为0.88,较传统方法提高0.08。该方法能实现较为精确地提取盐渍地信息,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盐渍地信息提取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0.
土壤(及地下水)中水溶性盐的分析,是研究盐渍土盐分动态监测与预报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对于及时掌握盐渍化程度与分布,合理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与生态改良措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区广泛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基于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渭-库绿洲盐渍化土壤特征(含盐量和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渭-库绿洲表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依赖性比电导率强,表层土壤电导率和含盐量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变异强度中等,通过Moran's I系数分析,表明2个土壤特征均呈现一定强度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做出了空间等值线分布趋势图,并进行了趋势分析.本研究为土壤特征变量空间变异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普适性较强的实现方法,为构建盐渍土定量监测模型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