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352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307篇
地球物理   278篇
地质学   916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40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6篇
  1974年   16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9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2000—2012年MODIS-NDVI数据,结合34个气象站同期的降水与温度数据,分析13年间艾比湖流域NDVI变化趋势及其对降水和平均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13年间,艾比湖流域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NDVI极显著(p0.01)增加区和显著(p0.05)增加区主要分布在核心绿洲及其边缘地区;NDVI变化不显著(p0.05)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25%;(2)降水与NDVI的显著和极显著线性相关区域分别占研究区的33.27%和2.66%,主要分布在温泉县、博乐市及托里县南部;温度与NDVI的显著和极显著线性相关区域分别占研究区的11.35%和0.30%,主要分布在博乐市以东区域;(3)从年际变化水平来看,偏相关系数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NDVI总体上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而与平均温度呈负相关,降水对NDVI的影响明显高于平均温度;从月际变化水平来看,艾比湖流域NDVI变化对降水的滞后期为一个月,而对于平均温度滞后现象则不明显,可能是NDVI时间尺度选择过大造成的;NDVI与月序列平均温度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与降水的相关系数,说明在月际水平上温度对植被生长的作用大于降水。  相似文献   
992.
在野外调查和大量查阅植物区系资料基础上,运用植物区系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天山与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区蔷薇科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出了两区该类植物区系显著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中国天山蔷薇科植物共有24属85种,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属占62.50%、种占83.53%),兼有一定的地中海成分,与旧世界温带、温带亚洲植物区系联系较紧密;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区计有该类植物85属118种,北温带成分同样占有很高的比例(属占50.00%、种占77.19%),旧世界温带、温带亚洲成分也占有较高比例,但其中旧世界温带分布成分的种类较丰富,与地中海区,西亚和东亚间断分布、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成分的关系较密切。吉尔吉斯斯坦天山蔷薇科植物的种类在属、种的水平上比中国天山要多,特别是中亚山地分布种明显多于中国天山。两地蔷薇科植物区系的共同特点是北温带成分都占有绝对优势;属、种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83.02%、54.90%,但特有性差异极为显著,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山区拥有13种特有种,而中国天山山区无种一级特有种,仅9变种为特有。  相似文献   
993.
利用ARPS模式的3DVAR系统同化多部实况雷达反射率资料得到初始场,再利用WRF模式对2013年7月4—5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此次过程中雷达回波强度变化的原因。模拟及实况观测均发现本次飑线从东西带状结构经1 h左右演变成东北-西南向的多条带状弱回波结构。分析发现,在变化初期阶段,东西向带状回波的南侧平行出现多个对流单体,北侧的带状回波衰减形成的偏冷出流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交汇,激发对流单体新生并入主对流带后,又使对流带由最初较长的准东西向变为短的东北-西南向回波;在变化中后期阶段,中低层切变加强引起强的涡层出现,进而引发涡层不稳定,使切变线上的小扰动增多导致回波中的小对流单体增多,无法组织成为强回波带,回波带变得松散,同时涡层不稳定以及回波的减弱导致降水变得更不均匀。   相似文献   
994.
近65年ENSO事件强度变化及时频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海洋尼诺指数(ONI)、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多变量ENSO指数(MEI)等ENSO特征值分析了1951年1月—2016年5月近65年ENSO事件的强度与时频特征,并将其强度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近65年共发生22次暖事件(El Ni?o)和13次冷事件(La Ni?a);对ENSO特征值进行频次分析发现,强El Ni?o月份所占比例比强La Ni?a多;使用连续小波、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分析得出,ENSO循环主要具有2~7 a的周期,还具有10~16 a的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内5座100 m气象塔地理位置,根据逻辑极值检查、僵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和人工干预检查等组成的一套针对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四点滑动平均插值、要素垂直分布拟合和线性回归方法组成的数据插值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从南至北5座100 m气象塔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的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插值。结果表明:该套方案能很好地找出缺测、错误和可疑的数据,结合人工干预,使得检验结果更为可靠。5座气象塔资料的质量是比较好的,正常数据占总数据的97.17%,其中红光山数据质量最好(正常数据占总数据的99.01%)。非正常数据只是少数情况(占总数据的2.83%),包括缺测和错误数据,其中缺测数据占非正常数据的6.23%(出现在米东和燕南立交),错误数据占非正常数据的93.77%。虚假数据占错误数据的89.99%(大部分为风速、风向),僵值数据占错误数据的5.47%(大部分为气温和湿度).超出逻辑极值数据占错误数据的0.41%(只出现在水塔山气温),不符合一致性数据占错误数据的4.13%(主要为湿度,主要在燕南立交)。利用四点中央插值法、每座气象塔要素垂直分布拟合和不同气象塔之间线性回归方法插值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叶片辐射传输模型PROSPECT、植被冠层辐射传输模型SailH和地气辐射传输模型6S, 进一步探索近红外、短波红外反射光谱特征, 从光谱特征空间的角度, 分析地物在NIR-SWIR空间的分异规律, 建立监测植被冠层水分含量的新方法-短波红外垂直失水指数(SPSI). 通过实地观测数据和叶片、冠层辐射传输模型验证本文提出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SPSI和实地观测的植被冠层水分含量(FMC)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R2和RMSE分别为0.79, 26.41%, 证明了SPSI在FMC反演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7.
地磁场时空差异对磁测精度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南、辽西综合测网范围内,依赖于世界时变化的变化磁场比依赖于地方时变化的变化磁场对通化精度的影响更大一些。通化距离、经度方向距离、纬度方向距离对通化精度的影响不显著。磁情指数K在通化距离较大时对通化精度影响显著,但如果按世界时进行日变改正则可以消除磁情指数K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利用有限单元法及解析法建立和求解了土中Love波特征方程以及位移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这一计算方法比纯解析法优越,可以用来分析均质和非均质上中Love波弥散性.本文利用这一方法详细讨论了Love波在上软下硬地基及软夹层地基中的传播特性和弥散特性.上软下硬地基Love波具有弥散性,土层的剪切波及厚度对Love波弥散曲线影响较大,而质量密度的相对变化对Love彼弥散曲线影响较小.软夹层地基中低频时Love波以第一模态波为主,现场所测为第一模态波波速;高频时存在多个高模态波,土中传播的波为这几个高模态波的叠加波,现场所测波速随两传感器的位置不同而有波动.  相似文献   
999.
针对一种具有可更换构件的新型铁路高墩结构,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曲线,采用易损性分析方法对9度设计、罕遇与极罕遇害地震时的墩柱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建立全桥有限元分析模型,以墩柱最不利截面材料的应变为损伤指标,以地面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动强度指标,以357条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IDA分析得到墩柱关键截面的IDA曲线簇及50%、84%和16%的分位曲线,结合定义的极限状态,探讨墩柱可能产生的塑性铰数量及位置,并通过绘制易损性曲线,对墩柱进行基于概率性的抗震性能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可更换构件在桥墩中首先屈服,从PGA=0.5g时开始屈服、到PGA=1.1g时全部屈服,可更换构件实现分级耗能;墩柱在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处于基本完好的概率约为99.5%;可更换构件新型高墩结构在9度巨震下超越基本完好状态的概率为36.6%,超越可修复性损伤状态的概率不足1%,其大概率处于可修复性损伤状态。可更换构件高墩抗震性能优越,在近断层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克里雅河现代绿洲尾闾达理雅博依以西的古河道,对圆沙古城遗址(38°52′N,81°35′E)所在的干三角洲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陶石器残片、砍剁木及铜器小件等古人类活动遗迹点百余处,采集到能够反映古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变迁的14C年龄样品14个及沉积物光释光(OSL)年龄样品5个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圆沙古城及其周围的绿洲至少约2.6kaBP于春秋时代(公元前716~475年)就已存在;约2.2kaBP,流经古城遗址的古河道曾发生断流,绿洲主体随克里雅河东迁至喀拉墩一带,成为史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5年)塔里木丝路南道古国扜弥重要领地;约1.9kaBP,克里雅河曾再次在圆沙古城一带发育绿洲,该绿洲属东汉(公元24~220年)扜弥国,约至1.6kaBP与精绝和楼兰等塔里木盆地古绿洲同期废弃.圆沙等古绿洲的发育演变暗示,塔里木盆地铁器时代文明的开始可能与我国西部的2.8kaBP冰进事件有关,而其约1.6kaBP的消亡则与塔里木盆地精绝和楼兰等古绿洲的衰退可能有相似的原因.应用地貌学和考古学对圆沙干三角洲的年代学分析,为汉代及之前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演化与环境变迁研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