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0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篇 |
大气科学 | 140篇 |
地球物理 | 60篇 |
地质学 | 339篇 |
海洋学 | 65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33篇 |
自然地理 | 6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22篇 |
1978年 | 19篇 |
1977年 | 31篇 |
1976年 | 19篇 |
1975年 | 11篇 |
1974年 | 10篇 |
1973年 | 9篇 |
1965年 | 5篇 |
1959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目的】研究南海北部湾海域秋季蓝圆鲹与竹筴鱼的摄食生态特征和种间食物竞争。【方法】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2017年10月北部湾底拖网调查和港口随机取样收集的119尾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和198尾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胃含物样品进行分析,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或显微镜间接观察胃中残留的饵料,饵料种类鉴定、计数、称重等对食性做定量分析,以估算两种鱼类的营养级和生态位宽度,并利用生态位重叠研究两种鱼类的食物竞争关系。【结果与结论】蓝圆鲹的饵料种类19种(属),以桡足类和小型鱼类为主,优势饵料生物为布氏半棱鳀(Encrasicholinapunctifer);竹筴鱼的饵料种类18种(属),以小型鱼类和浮游甲壳类为主,优势饵料为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两种鱼类均为游泳动物食性,均存在摄食转换,随着叉长的增长,蓝圆鲹的饵料生物由小型浮游动物为主转变为小型鱼类为主,竹筴鱼的饵料生物由小型鱼类为主转变为以樱虾类和较大鱼类为主。蓝圆鲹和竹筴鱼的空胃率、竹筴鱼的平均胃饱满指数均随个体生长呈显著变化(P<0.05),但蓝圆鲹的平均胃饱满指数随个体生长无显著变化(P>0.05)。蓝圆鲹和竹筴鱼的营养级分别为3.63和3.40,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70和1.24,生态位重叠系数0.56,表明两种鱼类之间存在一定的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73.
江苏冶金地质研究所利国专题组 《地质科技情报》1984,(4)
自然铝作为一种天然的独立矿物出现,在自然界极为罕见.截至1979年美国出版的“矿物化学表和鉴定表”中尚未记载有自然铝.近年来人们相继在月壤、陨星和地球上发现有自然铝存在.1982年在我国广西贺县花岗闪长岩的新裂带中首次发现.1983年在利国矿区发现了该矿物产在含铜石榴石夕卡岩中.利国矿区发现的自然铝呈银灰~灰白色,金属光泽、富延性、低硬度,反光显微镜下是它形晶粒状,不规则状集合体.正交镜下显均质性.反射率高达60~70%.化学成分测定含Al达70%左右,其它杂质有硅、镁、铜、铁,及少量钴、钛、铬、锇等. 相似文献
74.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2):34-38
地层古生物方面,在原鲁谷组灰岩和火山岩层位之下新发现一套以类复理石沉积为主的深水沉积物,特别是“冰水杂砾岩”;解体了测区南部前泥盆系“戈木日群”浅变质岩系,大部分厘定为二叠系;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系地层剖面;南羌塘新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构造方面,“中央隆起带”是龙木错-双湖构造带的一部分;测区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南北边界均为大型韧性剪切带所分割;新发现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岛弧相火山岩;测区南北向新构造调查取得重要进展。油气资源方面,新发现较大规模的沥青脉和几处稠油、油页岩显示点。 相似文献
75.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 《第四纪研究》1958,1(1):20-20
为推动国家第四纪科学有计划的发展,提高第四纪科学水平,组织第四纪科学工作者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经中国科学院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第四纪研究委员会。 相似文献
76.
7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二室一组 《探矿工程》1978,(5):43-44
本文介绍的是我所采用的一种生产金刚石微粉的新装置。它的特点是爆炸能量获得了两次利用。因此,产量高,成本低。比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单飞片装置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78.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化学地理研究室环境与地方病组 《地理学报》1981,(4)
一、前言 我国曾研究了克山病的地理流行病学规律,发现克山病在我国的分布十分有规律,而且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很密切,即克山病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由东北到西南一条相当宽的条带内,由此向西北和东南两侧即过渡到无病环境。因此,我们按克山病的分布特点,将我国划分三个带,即病带和处于其两侧的西北非病带和东南非病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病带与非病带都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与一定的自然环境类型的自然界线相吻 相似文献
79.
80.
全国中新生代构造会议秘书组 《地质论评》1982,28(1):89-89
经北京市地质学会筹备,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9月13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新生代构造会议。各省(市、自治区)、各产业部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各地质院校以及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