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废黄河口海岸防护工程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了废黄河口岸段海岸演变及海岸防护的历史过程,分析了本段海岸的侵蚀特征及动力条件,进行了海岸工程防护的效果计算及主海堤和离岸潜堤设计。综合以上各项研究结果,对本海区的海岸防护工程规划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2.
不同规格近江牡蛎的排氨率和耗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规格近江牡蛎的呼吸和排泄生理生态学参数。结果显示,近江牡蛎耗氧率RO随软体干重(W )的增加而减小, 体重对近江牡蛎耗氧率(RO)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RO = 1.8232W-0.7600, (R2= 0.8313 , P <0.01); 近江牡蛎的排氨率(RN)和排磷率(RP)随软体干重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而氧氮比O/N和氮磷比N/P在各组间未达显著水平(P >0.05) , RN = 0.0930W-0.6582 (R2 = 0.7444, P <0.01)、RP = 0.0126W-0.8874 (R2 = 0.9224,P <0.01);各组不同规格近(大小)江牡蛎的O/N值较高,而N/P值则随规格增大而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也不显著(P >0.05)。这些研究结果对牡蛎养殖密度和环境关系分析及牡蛎健康养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3.
本文通过对吕四近岸波浪、水流和岸滩变化的观测分析,认为:本区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是泥沙的来源减少,浅滩泥沙在风浪作用下易于掀起,在以落潮流为主的浅滩水流的携带下向外海搬运。浅滩泥沙输移方向自西向东。基于海滩不断下蚀的特点,考虑到波浪、水流对海滩侵蚀均起着重要作用,建议采用分离式离岸堤与丁坝布置相结合的保滩促淤工程。  相似文献   
144.
本文主要对粉砂淤泥质海滩的防蚀促淤工程的促淤效果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促淤效果与工程对波浪的消减程度有关。所以对这类海岸的防蚀工程主要应采用平行于岸线的离岸堤形式。此外,顺岸潮流也有一定的输沙能力,因此建造一组离岸堤与丁坝相结合的防护工程更为有效。在工程结构上,对于无石料的平原海岸,采用塑料编织袋充填当地海滩砂筑堤是经济有效的工程措施。在风浪弱的地段,辅助于生物保滩促淤措施也是有效的,据观测,大米草种植条件不宜超过1m的波浪。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护措施,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5.
为提高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在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过程中受精卵的孵化速率和幼虫的存活率, 本试验模拟滩涂生态环境对瘤背石磺亲贝进行人工养殖, 并促使其交配产卵。将采集的瘤背石磺新鲜卵块置于盐度18, 水温25~26 ℃的水体中进行孵化。比较3 种不同孵化方式对孵化速率的影响, 并研究不同孔径(1.0~1.5 mm)海绵附着基和不同培育密度对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同时结合幼虫在各水层中分布的变化规律, 探索瘤背石磺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过程的关键技术。结果显示, 采用3 种方式(“喷淋”、“露空”和“梯笼”)孵化, 受精卵至出膜面盘幼虫期所需时间分别为8、6 和9 d; 大孔径(1.2~1.5 mm)海绵组对幼虫的附着效果较好, 存活率显著高于小孔径(1.0~1.2 mm)海绵组(P<0.05),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未添加附着基组(P<0.05); 存活率与不同培育密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 瘤背石磺幼虫培育密度为55~61 个/mL 时存活率较高。上述结果表明, “露空”孵化方式能显著缩短瘤背石磺孵化所需时间; 在生产过程中, 幼虫培育密度以55~61 个/mL 为宜, 面盘幼虫期投放大孔径海绵作为幼虫附着基能显著提高幼虫存活率且能明显缩短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46.
本文利用北京台1957-1978年共22年的磁暴资料,统计分析了磁暴出现频次及△Z/△H随世界时、季节和年份的变化,初步研究了它们的频谱和与太阳活动性的关系,获得了可供磁暴预报与地磁预报地震探索研究参考的若干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7.
燕郊等测点迁移优化与地磁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优化地磁观测条件,开展了燕郊、夏垫等测点迁移工作;按照测眯迁移原则与实施技术方案,完整地收集并整理了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了野外实地勘察,磁场梯度的测量,确定了新测点,在新老测点上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地磁场对比观测;应用多种方法分析研究了地磁对比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新老测点与有关测点的地磁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得到了新老测点之间的地磁数据的按点差。  相似文献   
148.
万茜  张扬  张跃环  喻子牛 《海洋与湖沼》2015,46(5):1078-1087
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是一类通过渗透梯度将水或一些小的中性分子快速穿过细胞膜的通道蛋白。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香港牡蛎AQP1基因全长,并命名为Ch AQP1(Gen Bank登录号:KJ704847)。该基因全长1153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88bp,编码295个氨基酸残基。Ch AQP1基因包括1个保守的MIP结构域、6个跨膜区、5个连接环、2个NPA(Asn-Pro-Ala)基序和选择性水孔构件ar/R(aromatic/arginine)。系统学分析表明Ch AQP1属于AQP1-like型水通道蛋白。m RNA组织分布结果显示,Ch AQP1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闭壳肌和外套膜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高、低盐胁迫下其在鳃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h AQP1 m RNA表达量在低盐处理下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在高盐胁迫下,第1天(P0.01)、第3天和第5天(P0.05)显著下调;这说明Ch AQP1基因参与了香港牡蛎的渗透压平衡调节。  相似文献   
149.
RAPD标记在大连湾牡蛎种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四个不同地点(莱州,荣成,青岛和日照)的大连湾牡蛎(Crasostreatalienwhanensis)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相邻两地种群的遗传距离不明显。地理相距越远,遗传距离越大。莱州种群中具有OPK11—685标记,日照种群具有OPK11—780标记。上述两地之间的青岛和荣成种群中,62.5%的个体同时具有这两个标记;只有20%的个体为OPK—780标记。莱州和日照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位于这两地之间的种群存在明显的基因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150.
以平衡巢式设计(1长牡蛎♂:3香港牡蛎♀)构建的45个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种间杂交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存活及产量性状狭义遗传力进行了评估,并对其两两对应性状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大小为0.6207—0.8785,以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幼虫15日龄、稚贝180日龄、幼贝360日龄壳高遗传力分别为0.6355、0.4828、0.5787,其360日龄鲜重遗传力为0.7740;(2)存活性状的遗传力大小为0.2748—0.3957,以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幼虫15日龄、稚贝180日龄、幼贝360日龄存活率遗传力分别为0.1900、0.2939、0.4064;(3)产量是生长与存活的共同作用结果,360日龄产量的遗传力及以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分别为0.6706、0.5018。从其生长相关性上看,幼虫期与稚贝期出现了微弱负向相关;除了幼虫期与幼贝期的壳高及产量,及其稚贝期与幼贝产量间无相关性以外;其它的两两生长性状间均为显著正相关。从存活与产量的相关性上看,无论是表型性状,还是遗传性状均出现了积极的正相关,以遗传相关为主。本研究为建立远缘杂交育种方法和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