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326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为精确厘定桂中地区都安-马山带煌斑岩的形成时代并探讨其源区属性、构造环境及其动力学背景,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40Ar-39Ar金云母定年、Hf同位素分析测试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锆石U-Pb定年未能成功限定煌斑岩的成岩年龄,但煌斑岩中发育大量2 578~1 650 Ma的捕获锆石,指示其存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基底.金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限定了煌斑岩的侵位年龄为100.4±0.99 Ma.Hf同位素研究表明,εHf(t)有正有负,且正值多于负值,表明岩浆源区主要以新生地壳为主,存在部分古老地壳的再循环.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煌斑岩具有较低的SiO2含量(47.66%~50.93%)及高的K2O含量(4.98%~6.77%)、富集LILE和LREE而亏损HFSE(如Nb、Ta和Ti),表现出富集地幔和俯冲流体交代作用的特征.桂中煌斑岩形成过程中,地壳混染作用十分有限,主要形成过程为: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在燕山晚期岩石圈的拉张-伸展背景下,部分熔融形成煌斑岩岩浆,同时NNW向的南丹-昆仑关大断裂为岩浆的侵位提供了通道.研究区煌斑岩形成于太平洋和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动力学背景下.   相似文献   
22.
针对岛礁大型构筑物修建过程中由于高应力而导致作为地基材料的钙质砂发生破碎,进而引发地基沉降变形问题。本文采用高压固结仪对钙质砂开展了一系列终止压力为16 MPa的侧限压缩试验,研究了高应力水平下钙质砂的压缩破碎特性。同时基于显微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对钙质砂颗粒的形状参数(圆度和完整度)进行了定量化表征,研究了钙质砂的形状分布规律。最终分别探讨了级配特征(如平均粒径、不均匀系数)、形貌特征等因素对钙质砂压缩和破碎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钙质砂颗粒的形状不规则程度逐渐增加,其棱角也越发育。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大,在e-logp平面内,不同粒径钙质砂的压缩曲线逐渐会聚并相交于一条直线,初始粒径对其压缩特性的影响逐渐减小以致消失。而不同级配钙质砂的压缩曲线也发生会聚,但未相交于一条直线。当试样的不均匀系数(Cu)相近时,其压缩破碎量随着平均粒径(d50)的增大而逐渐增加,当试样的d50相近时,其压缩破碎量随着Cu增大而逐渐减小。上述研究成果将对南海岛礁大型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印度大陆板块北向碰撞及俯冲导致的青藏高原快速隆升,使得青藏高原内部的物质组成及构造演化更为复杂,其中之一高原内部的低速层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成因尚不明确.藏北高原中部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两侧宽频带地震观测程度较高,为调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两侧低速层分布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本文选取了INDEPTH-III项目布置在班公怒江缝合带两侧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数据,开展接收函数分析,通过时频域相位滤波提高信噪比,并利用接收函数复谱比非线性反演方法得到了台站下方一维S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两侧地壳中低速层广泛分布,且横向不连续,埋深在20~40 km之间,部分地区在0~15 km的上地壳也出现低速层.上地壳内的低速层分布特征主要与地表区域构造及沉积层分布相关;中下地壳内的低速层分布不仅受到了地体边界的约束,且可能与后期青藏高原整体隆升相关.  相似文献   
24.
对安装在浙江衢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CFL-06型低对流层风廓线雷达2022年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包括进行全年不同季节数据获取率的统计分析,以及选取6个时次的数据与同站址安装的L波段探空雷达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风廓线雷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数据获取率在不同季节有所区别,一般夏季最高,冬季数据获取率在3 km以上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风廓线雷达的探测高度以及数据获取率与天气、气候条件等息息相关;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雷达数据在晴空条件下一致性较高,在有降水天气过程的情况下,风廓线雷达的数据准确性可能会下降。  相似文献   
25.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千庆兰  陈颖彪 《地理研究》2006,25(6):1050-1062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特点,从规模、市场、效率、成长、结构和创新6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省区为单位,从宏观层面划分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旨在对不同类型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根据竞争力综合指数,1985年和2003年我国各省区制造业竞争力均可划分为最强、较强、一般、较弱和最弱五类;结合近20年来各省(市、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变化,可将其划分为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低水平波动型和较低水平振动型四类;根据竞争力内部结构,可将其划分为绝对市场主导型、强创新弱市场型、规模-成长主导型、结构基本均衡型和结构特殊不均衡型五类。  相似文献   
26.
贵州省气象通信业务监控及自动转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方信  易丁  汪华  李波 《贵州气象》2006,30(5):31-34
“贵州气象通信业务监控及自动转报系统”的研究,实现了将贵州省各个发报站点传至贵州省气象局网络服务器的各个时次及各类报文进行分类,以多媒体方式实施实时监控,对监测到的各类报文进行检误、订正,并将省规定的文件名命名方式按传输至指定区域的命名方式进行重新命名处理,使参加全球、全国、各个区域中心及全省交换的各类报文符合相应的规定标准,并按要求将规范化后的各类报文文件自动传输至指定的区域。从而最大限度的减轻报务员的工作量,并大幅度提高报文传输的准确率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27.
南海西沙海槽地区的海底热流测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解南海西沙海槽区的地热特征,利用Ewing型地热探针在该区开展了地热测量,并利用TK04热导率仪测量了相关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热导率,获得了7个站位的热流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7个站位的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88~1.06 W/m.K,平均为0.96 W/m.K,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85~120℃/km,热流值变化范围为83~112 mW/m2,平均达到95 mW/m2。分析表明测量结果与20世纪80年代中美合作在西沙海槽的地热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研究区仍具有高热流特征,推测高热流特征可能与本区高热背景、莫霍面埋深较浅、断裂发育、晚期岩浆活动和基底起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28.
通过有效解决建设用地子类划分,实现定量评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分异性,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论文以广州市为例,参考自然城市的概念,基于5类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开放数据,结合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构建5类自然区块;在Landsat 8遥感影像地表温度反演的基础上,计算分析自然区块下地表热场等级分布格局、热场平均值及热环境足迹范围,以对城市热环境空间分异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① 自然区块的构建,能准确地反映各类POI数据空间分布情况,能够实现对建设用地子类型的划分;② 5类自然区块内部地表热场等级均以高温像元为主,但等级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同时,自然区块的热场平均值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工业区块>商业服务业区块>交通与道路区块>居住区块>公共管理与服务区块;③ 自然区块形成的高温集聚区,存在热量扩散现象,实际影响范围大于其物理边界,5类自然区块的热环境足迹范围具有分异性。热环境足迹影响范围由大到小排序为:工业区块>商业服务业区块>居住区块>道路与交通区块>公共管理与服务区块。研究结果可为微观尺度上分析城市热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探究黄土高填方边坡浅表层水分间的复杂关系是防治坡体浅层水土灾害的基础,本文以延安安塞某黄土高填方体为对象,开展了现场原位长时序监测,并通过交叉小波与小波相干分析方法,研究了坡面效应影响下黄土高填方边坡浅表层水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方法可用于半定量化研究黄土高填方边坡内外部水分间的相关关系,其优势是可在时域和频域上清晰表现两个时间序列的相关性与变化细节;降雨和边坡浅层土壤水之间存在两个主要的共振时间尺度0.06~1.78 d和3.56~28.47 d,在两时间尺度段内降雨与浅层土壤水的相关性呈增强趋势,即两者的相关性强弱存在明显时间尺度依赖;土壤水间的相关性强弱和交换转化剧烈程度可用显著相干面积百分比(PASC)表示,边坡不同位置PASC的平均值大小为坡顶(36.39%)<上坡段(37.6%)<中坡段(39.17%),坡面提高了垂向土壤水间的交换转化程度;边坡坡面效应的存在不利于降雨向土壤水的转化,但增强了浅表层垂向土壤水间的交换转化。  相似文献   
30.
Geoswath多波束系统及其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兰  肖波  罗伟东  于宗泽 《测绘工程》2009,18(4):47-49,54
介绍Geoswath多波束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相干声纳的工作原理,与常规多波束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数据密度大、水深分辨率高、条幅中间数据密度相对较低等特点。系统参数测试中,使用交叉点法获取纵倾偏差和艏摇偏差的方法,提高参数测试的精度。在经过各种校准后,对水深变化在几米至30多米的航道进行测量,在局部地形图中清楚地显示水深相对高差约20cm,大小1~2m的地形起伏,能较为清楚地显示航道经过不同形式改造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