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改进欧拉算法的GM(1,1)模型预测滑坡变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传统的GM(1,1)模型建模的基础上,采用改进欧拉算法简化GM(1,1)模型中参数的求解过程,进行滑坡变形动态预测。本文根据某高速公路滑坡治理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数据,应用改进的模型进行滑坡变形动态预测,通过预测结果和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欧拉算法的GM(1,1)模型参数计算简单,且预测精度为一级;不仅适用于滑坡变形等时距监测数据的低增长序列预测,也适用于高增长序列预测,证明该改进欧拉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叠层板状结构的流致振动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叠层板状元件的固有振动特性的理论分析中,提出了单梁与多梁对接的力学模型;在研究叠层板状元件湿模态固有频率与振型的理论分析与计算中,采用了以干模态振型函数序列作为试函数对复模态振型方程进行变分求解的方法;在研究叠层板状元件的稳定性时,采用直接法和变分法对其临界流速和失稳挠曲线进行分析和计算,二者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此外,对结构在非线性支承下的流致振动与稳定性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马鞍桥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鞍桥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点,矿化范围大、形态较规则、工业矿体分布较局限,矿石品位较低,金矿床受区域性大断裂一侧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化产于剪切带中较低序次脆性破裂面中,深部含矿热流体主要是同生水、大气降水和少量岩浆水,多数金属硫化物的形成具有多期性,而金的成矿主要为一期,二者不具明显的相关关系.马鞍桥金矿为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成因上属于多来源地下热水渗滤型金矿.  相似文献   
34.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由于土体振动孔隙水压力的产生,桩的竖向承载力将发生退化,基于桩的竖向承载机理以及地震作用下土的有效应力状态变化,提出了桩竖向抗震承载力退化效应的应力动力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地震作用下极限桩侧阻力和极限桩端阻力的退化计算模型,最后应用该方法对液化砂土地基上的桩基进行了竖向抗震承载力退化计算。  相似文献   
35.
关于流土和管涌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机理的角度对流土和和管涌破坏的概念、试验研究、有限元分析和解析分析等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关于流土和管涌的形成机制,突破现有研究成果仅局限于宏观定性认识,进行对比性研究,定量分析,考虑潜在的流土通道的形成过程及流土通道形成后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模拟流土从发生到破坏的过程,得出试验数据验证了有限元模拟和解析解的实用性和完善性。  相似文献   
36.
在上海科技城基坑开挖中,对上海市供水原水管渠采用卸载方案保护。本文利用有限元程序,对初始方案和卸载方案允许的位移量进行了计算。经与卸载方案开挖过程中的监测数据比较,证明了所采取的卸载保护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软土地区工程性地面沉降预测的非等时距GM(1,1)模型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大规模城市建设诱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已成为上海软土地区地面沉降新的制约因素。本文针对上海地区工程性地面沉降特点,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非等时距GM(1,1)预测模型,并用工程实测数据进行检验,得到令人满意的预测结果。研究结果对预测和控制软土地区由建筑物群引起的地面沉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高含水率饱和淤泥质软黏土在封闭系统中由冻结引起的土体内部水分迁移是影响其冻胀速率的重要因素。为揭示冷端温度对沿海软黏土水分迁移特性的影响,采用上海第四系滨海-浅海相淤泥质黏土,在-5~-20 ℃冷端温度条件下开展了封闭系统单向冻结试验,测定了试样冻胀量及沿着温度梯度方向的试样温度,得到了冻结锋面高度随冻结时间的发展规律、引起水分迁移的临界温度梯度、水分迁移入流通量及入流速率。结果表明:试样冻结锋面高度是关于冻结时间的函数,其拟合公式形如X(t)=t(at+b)-1;冻结区内温度梯度降低至临界温度梯度是水分迁移起始的判据,随着冷端温度的降低,临界温度梯度线性增大;水分入流速率随冻结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水分入流通量-冻结时间曲线随冷端温度的降低由“S型”逐渐趋于线性;结合临界温度梯度-冷端温度关系式和冻结锋面高度-冻结时间拟合公式,可预测某一冷端温度条件下封闭系统单向冻结过程中试样内部水分迁移的起始时刻。以上试验结果有助于推进封闭系统单向冻结过程中高含水率软土水分迁移特性的定量研究,为沿海软土地区冻结法施工中冻胀量预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