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2号孔350~800 m井段的钻探泥浆中某些气体组分测定数据,以及2009-10-10~2010-05-24钻孔附近断裂带范围内里氏震级ML≥3.5的目录、断裂带岩芯岩性为基础,探讨钻探泥浆脱气气体组分异常与构造环境、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660~680 m井段附近岩石破碎程度达到最大,各气体归一值也出现明显的正、负异常,得到的最大、最小值所对应的井段也是面波震级MS 3.0以上余震的频发处,气体异常多数出现在岩石的裂隙、破裂面、断层处。  相似文献   
22.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海岸带区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与其相关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焦点。本文首先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以国家、关键词等信息为研究对象,应用Citespace的知识图谱梳理了海岸带相关研究的脉络,并对其进行了量化与可视化分析。然后通过总结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演化过程,完善海岸带相关的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与角度提供参考与借鉴。结果表明,随着对海岸带地位特殊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海岸带的研究中。分析认为,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研究方式及针对大尺度的海平面上升的研究、中等尺度的海岸带的城市生态相关的研究、较小尺度的激光雷达测深等研究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
红石山南锑、金矿位于阿木乌苏—鹰嘴红山金、锑、铁、钨Ⅳ级成矿带中段南部,赋存于长城系古硐井岩群近东西向脆韧性断裂(韧性剪切带)之中,按锑、金矿(化)带的相对位置划分为东部锑、金矿(化)带和西部金矿(化)带。东部锑、金矿(化)带圈定三个锑矿(化)体,西矿段金矿化带发育两条规模较大的含金构造蚀变带,带内金矿以构造蚀变岩型和韧性剪切带型为主,次为石英脉型。金矿(化)体呈斜列式排列,与主构造线方向一致。通过对红石山南锑、金矿地质特征、矿(化)体特征及化探异常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在综合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类比"原理,指出研究区Au、Sb矿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4.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选取≥10 ℃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冬季日平均气温≤8 ℃的天数、≤-2 ℃的积寒指数作为青枣种植的热量条件指标。利用广东、广西、福建的241个气象台站30 a(1981—2010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青枣种植的热量条件进行年际、年代际分析,并应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方法推算各指标的年代际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10 ℃活动积温≥6 500 ℃·d的面积较1980年代、1990年代分别增加8.77%、4.05%;年平均气温≥18 ℃的面积较1980年代、1990年代分别增加8.89%、4.69%,种植北界有所北移;适宜青枣生长的热量明显增加。冬季寒害严重影响的趋势较1990年代有所减轻,但≤-2 ℃有害积寒0~5 ℃·d的面积较1980年代、1990年代分别增加1.42%、2.78%,且影响区域约占研究区面积的85%;冬季日平均气温≤8 ℃的天数呈减少趋势,但≤-2 ℃的有害积寒、总天数年际波动性变化较大,冬季日平均气温≤8 ℃的天数、≤-2 ℃的积寒指数极大值均出现在福建宁德地区。因此,广东、广西大部地区热条件均适宜青枣种植,但在两广北部、福建仍有遭受严重寒害的可能,应该在具备防寒措施的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25.
“空天地”一体化三查技术体系在西南地区大中型滑坡等灾害早期识别中得到验证和应用,但该方法对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小型灾变体查全率较低。快速准确识别小型隐患点位置极为迫切。本文以广东省龙川县为例,针对点小面广、多发隐蔽的小型斜坡变形和人工切坡建房诱发的崩滑流灾害,研究试验“全查-带扫-点筛-面核-群防-联审”模式的早期识别图谱几何遥感方法,利用2019年1月8日至2022年6月29日94期Sentinel-1雷达影像SBAS-InSAR时序反演、提取异常形变区,综合激光雷达扫描和地质孕灾背景资料从异常形变区图斑中筛查标识出疑似隐患风险点,并开展现场外业核查界定隐患风险类型。结果表明:时序InSAR反演初查发现323处异常形变区,筛查标识出疑似隐患图斑82处,对55处图斑现场外业验证,7处界定为隐患点。证明该方法具有应用价值,能够为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点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现场实验室采样和分析流程。介绍了现场气体分析方法和异常气体采集装置的使用及其对气体分析结果的影响情况,并比较了气体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对比了4种现场泥浆样品处理方法,特别是后两种方法,分别从准确度和精密度、上层清液放置时间和泥浆处理时间等不同因素对泥浆分析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7.
采用75 251个重力点数据和221个GNSS水准资料,以SGG-UGM-2地球重力场模型作为参考重力场,由Stokes-Helmert凝集法计算了2′×2′格网粤港澳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模型2021),实现了陆海一体、覆盖粤港澳全域的高程基准统一。经精度检验及新旧模型差异分析,模型2021有效覆盖粤港澳全域及领海基线内海域,外符合精度从原有的±4.8 cm提升到±2.9 cm,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模型精度达到了±1.8 cm,粤北山区、粤东沿海区域精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8.
29.
在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指南的基础上,针对陆域和海域,探索构建了“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3大功能导向下的海岸带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多源遥感数据及相关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证开展了海岸带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结果表明:1)海岸带地区84%左右陆域面积、超过1/2县(市、区)的海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状态均以可载为主要特征,资源环境综合承载状态整体良好;2)生态保护功能导向下60.05%的陆域以及14个县(市、区)的海域呈可载状态,主要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东西两翼;3)农业生产功能导向下的陆域农业承载情况较为严峻,以临界超载为主,而海域农业生产下可载县(市、区)数量相对较少;4)与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功能相比,城镇建设功能下可载区域面积分布最广,86.93%的陆域和29个县(市、区)的海域呈可载状态,仅3.01%的陆域以及10个县(市、区)的海域呈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30.
在广东省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项目中,将已有的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作为新获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控制资料,然后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绝对定位和正射影像更新,最后通过新旧正射影像的对比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利用高速局域网环境和分布式并行处理技术实现了卫星影像基于已有正射影像和DEM的全自动匹配、快速定向和正射影像纠正,极大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