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Application of MODIS in ocean color is mainly based on bands 8-16 with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1 000 m.This spatial resolution,however,can not meet the application demand of inland waters where the areas are relatively small.With the assumption of the black water at shortwave infrared(SWIR) wavelengths(>1 000 nm),we first propose an atmospheric correction method for bands 1 and 2 with their spatial resolution of 250 m,and we then establish a quantitative retrieval model for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  相似文献   
102.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高温逆境代谢产物的GC-MS 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龙须菜在高温逆境中可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最优分析条件为样品60℃平衡30min,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纤维头(PDMS/DVB)顶空萃取吸附25min,在210℃下解吸附5min后对解吸物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从龙须菜中检测到56个挥发性代谢产物,在高温逆境条件下主要有烯烃(61.67%)、醛(22.47%)、酮(5.98%)、烷烃(1.92%)、卤代物(0.65%)、醇(0.41%)、酯(0.37%)、其它(1.34%).比较了常温和高温逆境培养条件下龙须菜中代谢产物的相对含量变化规律:高温胁迫下E-2-戊烯醛等7种代谢产物含量显著减少,三氯甲烷等4种代谢产物含量显著增加.其中E-2-庚烯醛、E,E-2,4-庚二烯醛、2-正戊基呋喃和三氯甲烷可能与龙须菜高温逆境生理有关.本研究可为龙须菜抗逆生理和抗高温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3.
光谱仪测量离水辐射率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概述了利用光谱仪在水面之上进行水表光学特性测量的主要方法(水面之上测量法),以及处理和计算离水辐射率、归一化离水辐射率及遥感反射率等水表光学特性参数的主要方法。对1998年在东海3个站点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并与剖面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4.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共气象服务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并让用户了解和掌握一定气象科学知识,将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决策、管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5.
我国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文章回顾了海洋科技成果发展的历程,指出了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对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海洋技术各个领域的产业化成果,揭示了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6.
唐军 《中国地名》2011,(6):70-71
一、地下管线探测原理及方法 1、工程概况 龙口市黄城区测区。其范围:东至凤凰山路,南至龙泉路,西至南山路,北至北外环。面积约15.7平方公里。探测内容为测区内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的地下管线,探测的管线种类有给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交通信号、电信、移动、联通、军用、广播电视、监控、综合管沟等管线。并编绘管线平面图(综合管线图和专业管线图),建立管线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7.
中国近岸浑浊水体大气修正的迭代与优化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近岸水体泥沙含量较高,且变化梯度大;泥沙浓度可从几千mg/l变化到1mg/l以下。针对上述浑浊二类水体的大气修正一直是水色遥感应用的难点之一。利用水体近红外固有光学特性的Arnone光谱迭代算法在泥沙含量较低时适用,其近红外光谱迭代关系与根据2003年春季黄东海水色试验数据得出的现场光谱关系大致相当。当泥沙含量达到某一程度时,该算法失效,导致蓝光等较短波段的离水辐亮度为负。根据现场数据分析结果,这一分界点大概在泥沙浓度10—20mg/l。因此,本文首次提出将中国近岸浑浊水体进一步区分为中低和中高浑浊水体,并给出初步的划分标准,采用光谱优化方法对中高浑浊水体进行水色大气修正。优化误差函数的选取以现场试验获取的可见光波段光谱关系式为基础。结果表明,优化算法在近岸高浑浊水体可给出满足光谱分布规律的反演结果。与其他大气校正方法一样,优化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微调。将Gordon标准算法、Arnone光谱迭代和优化方法结合,对SeaWiFS图像进行处理,分别得出归一化离水辐亮度和总悬浮物(TSM)浓度分布图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8.
水体光谱测量与分析Ⅰ:水面以上测量法   总被引:152,自引:9,他引:152  
水色遥感的基础之一是水体光谱特征测量与分析。水体光谱特性包括两个方面 :表观光学特性(AOPs)和固有光学特征 (IOPs)。该文主要讨论与水色遥感基本参数直接相关的表观光学量的测量与分析。现场表观光谱的测量从方法上可分为两类 :剖面测量法和水表面以上测量法。两种方法相对独立 ,适用范围上具有互补性。该文主要针对水面以上测量法进行讨论。水色遥感一般要求表观光谱特性的测量必须能够导出离水辐射率LW、归一化离水辐射率LWN、遥感反射率Rrs、和刚好处于水面以下 0 -深度的辐照度比R等。国际上有关水色的测量规范中 ,仅有针对大洋一类水体的。中国的近岸水体和湖水绝大部分是二类水体 ,因此该文也将对二类水体光谱测量的有关参数化问题进行讨论。同时 ,对数据分析处理中的一些关键参数的确定 ,提出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数值模拟的岩溶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东省邹城市某岩溶水源地为例,研究数值模拟方法在岩溶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中的应用,以及水文地质参数对于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结果的影响。基于GMS软件构建了研究区三维非稳定流地下水数值模型,采用质点追踪技术,通过反向追踪示踪粒子在运移100 d、1 000 d以及25 a后的位置及迁移轨迹,对该岩溶水源地进行保护区划分;改变数值模型中的主要水文地质参数,以变化后的保护区面积作为衡量参数敏感度的指标,并计算各参数的敏感度系数,研究水文地质参数对于保护区划分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参数改变幅度在20%范围内时,一层垂向渗透系数(VK1)的敏感度系数最大可达到2.63×10-3,二层垂向渗透系数(VK2)的敏感度系数最大可达到3.64×10-3;垂向渗透系数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参数,说明垂向渗透系数对保护区划分范围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应用数值模拟法对岩溶地下水源地进行保护区划分时,应尤其注意模型中各含水层垂向渗透系数取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0.
四叉树网格下的椭圆型缓坡方程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军  李巧生  沈永明 《海洋学报》2013,35(5):162-168
波浪是近岸海域关键的水动力因素之一。考虑到近岸地形复杂、波浪演化显著的特点,建立了四叉树网格体系下的椭圆型缓坡方程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模型进行数值离散,应用GPBiCG(m, n)算法求解离散后的控制方程。模型中根据波浪波长布局计算网格,生成多层次四叉树网格,对复杂计算域有较好的适应性,并且在离散和方程求解中无需引入形函数、不产生复杂的交叉项,节约了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将模型成功应用于物理模型实验及Acapulco海湾的波浪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高效地模拟近岸波浪场,可为近岸波浪场的模拟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